人民教育家于漪再谈教育焦虑与美育(下篇):研究孩子,尊重规律,美是欣赏
时间: 2020-07-21 07:15:55 来源:人民教育家于漪再 作者: 人民教育家于二
孩子的成长都有他自身规律
父母也好,教师也好
任何人不能代替
第二点,我觉得要调整视野,开拓追求的目标。
当今时代,真就是一个地球村,一定要调整自己的视野。不能只是看到课堂里头,就是一张考卷,就是一个家庭。一定要把家庭、学校,放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大背景下来认识思考。调整了视野,就能开拓培养的目标。孩子的成长都有他自身的规律,任何人不能代替。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没有一个人可以替学生成长。古人讲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他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只是帮助他打好做人的基础,做人的底线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只是帮助他学些生存发展的本领,为他们今后走健康的人生之路做准备。
基础打得好,打得正确,打得牢靠,打得宽泛,孩子就能够发展得更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有用之才乃至于栋梁之材。我们不是去虚无缥缈地高悬一些目标。不要听一些鼓动,一些吹嘘,一味追求高职位、高收入,沉迷在荣华富贵里。我前头讲到的“学以成人”为什么是中国教育的精神家园,因为它有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情感、道德、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教化。二是注重对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三是注重对家庭、国家、社会的奉献。这很有中国特色。我们学以成人,不是唯我独尊,而是既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推己及人,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清楚。
中国人讲得很清楚,“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人、成才的道路,终究是四通八达的。我们过去,六十几年前,我学什么,将来就做什么。现在不是的。进入到了信息社会,人机共存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新的产业新的职业层出不穷,你都想得到?都有预见性?不是这样的。
你有了基本的东西,把做人的底线牢牢把握住,有生存发展的真本领,从根本上说,是不用怕的。我们要打开这样一个视野,不要一味只求悬的目标。要尽量考虑得很宽,而不是很逼仄的,华山天险一条路。一切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时代的需求出发。
三
在你看来不值一提
在他就是困难,就解不开
你要帮他,要倾听
第三点,要协调我们感官的功能。作为师长,要增强亲和力,要赢得孩子的信任、信赖、尊敬。根据我自己的体会与观察,我们也用眼睛,但有的时候观察得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我们用得顶多的是嘴巴(笑),倒不是吃东西,而是不断地讲话。对学生提要求,做这个,做那个,乃至于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学生烦死了。学生最讨厌的就是絮絮叨叨,你讲一遍好了,你讲五遍十遍还要讲,没完没了。
我自己教课的时候,非常注意语言的得体和新鲜感。比如讲“观察”,每次都尽量用不同的词,否则学生要腻的。我讲“打开认识的窗户”,讲“识得真、勘得破”,讲“洞悉、穿透”,等等。老是炒冷饭,学生怎么要听呢?高中的孩子,能够独立思考了。他的世界里头,东西是很多的。我们要调整感官,改掉絮絮叨叨的毛病,让耳朵多发挥一点功能,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过去很懵懂,以为上课上得一清如水,学生学得就好了。不是这样的,根本不是这样的。你讲得一清如水是基本要求,但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育家卢梭讲过,我们出生时,没有带任何东西,我们长大以后所需要的东西,都是教育赐给我们的。这句话讲得很深刻。为什么教育能够带给我?因为我有求知欲,我觉得很好奇,我有乐趣,我讲话大人听啊,我某个方面有能力啊,我在形成良好的习惯啊。这些,不能被破坏被漠视,在每个孩子身上表现得又不一样。
因此,我们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孩子他有内心的诉求。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你看来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在他,就是困难,困惑,他就解不开。因此,你要帮他来承担,帮助他来排解,你要倾听他内心的需求。
要倾听,就要有亲和力。要知道他有什么兴趣爱好,他喜欢什么,他关心什么。我做老师,我觉得起码要走进学生的“三个世界”。第一,知识世界,这一点我们老师做得比较多。第二,他还有生活世界,他对生活的向往,是些什么东西?生活世界是琳琅满目的,这就有对的、有不对的,那么我们怎么来引导。你要走进他的生活世界,知道他追求什么,向往什么。第三是他的心灵世界,所思所想,是非善恶的认识与判别,等等。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