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火神山,又上抗洪堤!他可以随时面对死亡,唯独提到一件事泣不成声
时间: 2020-07-20 20:53:56 来源:刚下火神山,又上 作者: 刚下火神山,狼狈的一晚过后,他们等来了两天的多云天气,不下雨就是老天爷“赏脸”了。
外面的餐馆一天两顿饭送过来,早饭他们派人出去买,不在乎吃得好坏,能填饱肚子就好。因为来的都是年轻同事,每天值班的8小时之外,夏德勤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巡堤排险的知识。十几个大老爷们围坐一起,在蝉声阵阵、蚊蝇翻飞中搞研讨,可能是最放松的时刻。
· 夏德勤和队友们的住处。
1998年抗洪全靠“腰背肩扛”
比起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同事,夏德勤显得老练很多,这毕竟不是他第一次对抗洪水了。
1997年12月,22岁的夏德勤当了3年兵退伍后,进入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转年,他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场“硬仗”——1998年声势浩大的南方抗洪战役。
夏德勤说起当时的情景,一副“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架势,“那次和今年的抗洪比,区别太大了。”
当时他接到的任务是守护江夏区花莲湖堤坝。和现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大堤没法比的是,当年花莲湖的大堤全部是土堆起来的。连日暴涨的洪水浸泡,再加上大风卷起的水浪冲刷,这个脆弱的大堤其中两处已经断层,岌岌可危。
夏德勤他们需要先对大堤底部进行打桩加固,加固完成后再用装满土的袋子一层层垒起来。设备有限,那些筑成“生命墙”的土袋子,都是夏德勤他们从离大堤一公里外的小土山上,一个个腰背肩扛过来的。
这一公里的距离,要经过灌满水的农田,仅剩的道路也泥泞不堪,大型机械很难运作,渔民们就拖来渔船帮忙。可装满土袋子的渔船在水里划起来简直是“龟速”,血气方刚的夏德勤不耐烦了,直接跳进水里,“一二三”吆喝着把船往前推。1.72米的夏德勤站在水里,水面没过了胸,嫌穿衣服麻烦,他索性光起膀子干。
22年后,夏德勤回忆起那股拼劲仍记忆犹新。现在就不需要蛮干了,他们驻守的武金堤旁,不仅有随时待命的挖掘机等机械装备,还有早就准备好的沙袋。一旦出现险情,夏德勤可以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和设备“进场”。
“战况”平缓了很多,但“战线”仍然很漫长。
7月5日深夜接到守堤任务后,第二天一大早,夏德勤简单收拾了两件随身衣物,便直奔堤坝。本以为能速战速决,结果一晃两个周都过去了,夏德勤连换洗衣物都没带够。
根据气象专家的预测,这轮来势汹汹的汛情,至少要持续到7月底。
在火神山的83天
这次防水之前,夏德勤一直忙着的是“灭火”。
整个上半年,他一半的时间都待在火神山上。除夕夜接到电话时,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蔓延,一切还是个未知数。妻子有点担心不想让他去,他就把厉害关系跟妻子讲透了:往小了说,公司武汉地区的同事大部分都报名了,他作为老同志肯定不能落后;往大了说,武汉是家乡,家乡人民不采取自救,还等着谁去……
火神山离夏德勤所在的知音城项目安全部只有5公里的距离,对这周遭,他再熟悉不过了。可刚到火神山,他开着车出去采购建筑物资时,还是吓傻了眼。那些曾经熟悉的街道,人去楼空,安静得吓人,“武汉是一个热闹有活力的城市,一下子变得如此凄凉,心好像被扎到了。”
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夏德勤负责建筑工人的后勤保障及体温测量,平常还要负责消杀工作。10天建成火神山,正是他和工友们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才有了这样的中国速度。
· 在火神山医院的夏德勤。
等到医院建成交付,夏德勤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因为时间仓促,医院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门锁松动了、地漏堵了、空调罢工了,这些问题都需要夏德勤带着工人火速赶到现场解决。
而彼时的火神山已经变成了病毒“重灾区”,夏德勤和工人们每次接到报修电话,马上要做的就是将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口罩全部武装上,再顺手拿一瓶75%的酒精,这才能“进场”维修。整个疫情期间,夏德勤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他负责的工人没有一个感染。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