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旭烽:从茶人的智慧中得到滋养
时间: 2020-08-21 18:31:24 来源:专访|王旭烽:从 作者: 专访|王旭烽我写茶人系列的初衷,就是想呈现中国茶叶及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晚清写到新世纪,我希望它具备史诗性,把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以及茶自身的发展命运都结合到一起。
澎湃新闻:你曾说“茶人三部曲”追求的是“和”的精神,小说的精神是“和平”,表达的方式是“平和”,《望江南》也会延续这一主旨精神吗?
王旭烽:是的。历史的演进节奏从来纷繁复杂,它以各种形态呈现,我选择了智慧、坚忍、执着与化解的方式来面对。表达上会有象征、复调和婉转,但茶人气节和立场是不会改变的。
澎湃新闻:你希望读者看了《望江南》后有哪些收获?
王旭烽:我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在当时那么艰难的时代里,面对种种微妙的抉择,一个茶人是如何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和亲友,又是如何会用很通透地充满智慧的方式观察社会,面对磨难的。茶人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内敛的,他们不会盲目,守住自己,具有难得的定力,同时又充满情怀、力所能及地为生活赋予真正有意义的所在。
澎湃新闻:书里写到了动乱时代下茶人的智慧。现在我们身处一个稳定和平的年代,当然也要面对种种复杂的变化,你觉得我们还能从茶人的智慧中得到哪些滋养?
王旭烽:我个人学了那么多年的茶,学到最多的就是“敛”,内敛的“敛”——人要能守住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要进攻,什么时候要有定力。或者说,一个人要有强大的内心。我们有时候在一怒之下会脱口而出一些不好的话,这时候我们就要靠一种力量控制自己,因为这个时候的“发泄”是不对的,会消耗自己。
另外就是“化解”,人要有化解的能量。大自然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冲突的力量,比如洪水、地震,但还有一种化解的力量,比如狂风暴雨不会是持续的。人有时候会走错路、弯路、邪路,要随时能够化解一些东西,停下来思考一下再去决策。
澎湃新闻:除了写作,你还要在茶文化学院上课。此前你说过:“茶文化学常常被单纯地误以为是农学,其实它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高度结合。”在推广茶文化这方面,你现在有没有一些新的思路或者想法?
王旭烽:其实我也只是那么多茶文化推广建设者中的一个,茶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方面。我个人的努力更偏向于茶文化的呈现,尤其是艺术呈现。我个人一直以为,没有呈现就没有文化,思想需要著书立说才得以传播,艺术需要展示才能够耳濡目染,茶需要表达在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的种种细节里才能够被人全面体验与认识。
另一方面,我现在更聚焦茶的全球化传播。“全民饮茶日”就是当时我们几个茶界的人做起来的,现在变成“国际饮茶日”了。我和我的团队也正在谋划做全球的茶文化培训,培养国际茶艺师,在全世界进行互通的文化合作。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我还想在哲理层面上对茶文化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疏理。因为我在高校,又是茶文化学科带头人,我们还要从更高的视野去认识茶这一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澎湃新闻:你如何评价上海的茶文化?
王旭烽:在全国人均饮茶量上,上海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上海人是茶的消费一大群体。上海更是茶文化的重镇,许多茶人一直在此进行着前赴后继的茶建设。我这次还专门去探访了当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故居。我这次来上海也想学习上海的茶文化经验,和一些同道中人落实具体的工作细节,在上海与茶人开展茶文化的相互合作。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