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

时间: 2020-07-20 01:39:48 来源:四千镇民回乡守堤 作者: 四千镇民回乡

记者/张涵 实习记者/李晶晶 袁思檬 胡安墉

编辑/杨宝璐

被水淹没的江洲镇

55岁的桑昌斌正在渡口等最后一趟渡船回江洲岛,前一天,他刚把母亲送到九江市区的家。截止到7月14日下午,江洲镇的老幼居民基本已撤离完毕,留下来的都是抗洪的青壮年岛民,以及前来支援抗洪的军队。

这是一个四面环水,出行只能靠船的小岛。圩内最高点海拔只有20米,最低点14.5米,岛上充满了常年与洪水抗争的痕迹,岛上每200米就建有一个哨岗,堤岸堆着大片为装沙袋而准备的沙和碎石,在不少村民的家里,家具上还有被1998年洪水泡过的印记。

19.5米的警戒线水位是这座小岛敏感的神经。今年7月4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持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赣北和赣中部地区的降雨总量达到往常的3倍以上。短短6天,九江站水位上涨了3.31米。7月12日,长江九江站水位达到22.81米,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了撤离通知,要求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及65以上的老人分批撤离,18-65岁之间的劳动力则留下来抗洪。

九江市江洲镇在家常住人口仅有7000余人,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实际全部可用劳动力不足1000人。洪水袭来时,江洲镇政府发布公开信号召在外游子回乡抗洪,公开信发布之后,先后有4000余名在外打工的江洲镇人,逆着洪流赶回了家乡。

岛上的大片农田被淹

回乡抗洪

7月15日下午,郑义带着他的救援团队,把车开上了从新港镇开往江洲镇的轮渡。

郑义是九江人,在广东经营一家服装公司。7月13日上午,他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家里发洪水了。

本来他生意正忙,那几天正在准备一场直播。郑义想了一会儿,把自己的员工集合起来,提出想回九江支援抗洪,并询问大家意思,大家一致通过了他的提议,签了免责书,按上手印。

七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郑义是九江人,罗明申则是江洲镇人,从小在岛上长大,直到念高中才去了九江市区,其他成员来自云南和广东。

从广东回江洲镇,有八百多公里,他们开了两台车,花了10个多小时才到,行李往九江市区的宾馆一放,车上只载着横幅、帐篷、食物和水,就冲向了通往江洲镇的渡口。

郑义家并不在江洲镇,但在九江读中学时,好几个哥们儿都是江洲来的,以前他不止一次去江洲镇找朋友玩,上了岛,看见曾经玩耍的堤坝已经变成救灾现场。他有些后悔,怪自己错过了家乡灾情最紧急的时刻。

彼时,连日阴雨的江洲镇见了太阳,水位也已停止上涨,但渡口旁的渡口超市和三圣寺,仍有整整一层楼淹没在洪水之中。渡口边的树干上显示着洪水过境的痕迹——水位稍稍下降了一点。

平时每隔一个小时才有一辆渡船的渡口如今异乎寻常地忙碌,两艘渡船不间断地来回运送抗洪救灾的人。

郑义一行从九江市区买了几十箱矿泉水和泡面,考虑到岛上支援抗洪的武警来自北方,又找包子店买了两箱馒头。他们的支援热情而没有章法——打听到哪里有武警驻扎的营地,三台车就往哪儿奔,留下一部分物资再继续去下一个营地。有时一股脑把物资都卸在了一个营地,才想起下个地点没东西发了,于是再跑到镇上超市再买一轮。

江洲镇面积不大,只有108平方公里,但路却不那么好走,有部分靠近河边的路段和农田都被洪水淹没,只能蹚水过,水深过了腰,郑义一边蹚水,一边录了视频发在网上。

他是故意这么做的。他告诉记者,其实有很多江洲镇的朋友就在周边城市工作,但洪水来袭,很多人却没回来。这让他有些生气,“我就想通过视频的形式告诉他们,看看你们家淹了,快回来。”

岛上的年轻劳动力匮乏,一旦堤破了挡都挡不住。而江洲镇长大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具有防汛经验的,“有些人对洪水习以为常了,不再回来”。

官兵在现场抗洪抢险

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