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无反顾的陈德昌
时间: 2020-08-13 16:52:54 来源:“医”无反顾的陈 作者: “医”无反顾1月25日至今,陈德昌一直驻守武汉最大的转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的重症区北三楼病房,这里住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人,往往生死一线间。
身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从事重症医学科近30年。这次,他是上海援鄂医疗组副组长,并率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除夕启程,驰援武汉。“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我会一直坚守到抗击疫情胜利的时刻。”
逆行中驰援武汉
2020年1月24日,己亥除夕,但在那一天,“团圆”二字不属于陈德昌。晚上6点左右,陈德昌接到院里驰援武汉的通知,准备从家里出发。“在我以前,国家卫健委派的专家已经去到武汉了,当时还没有接到驰援的任务,但我看到了一张照片,听说也很需要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过去支援。因此医院发出号召时,我就报了名。”陈德昌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既是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也是中国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有着30多年重症救治的丰富经验。军人的天职、医生的使命、专业的对口,都促使他毫不犹豫报名“参战”。
除夕下午3点,结束行前培训的陈德昌,准备回家和家人吃一顿简单的年夜饭。还没等备好,出发的号角就吹响了。陈德昌随便扒了一口饭,背起行囊上路了。“我们做重症医学科的,就是要冲在前面。无论是当年的SRAS,还是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治,重症医学一直挺在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上一线,打硬仗,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医务人员都退缩了,那还有谁冲在前面呢?没有国,哪有家?”
陈德昌的妻子也是军人出身,理解爱人的选择,在他临行前反复叮嘱“千万要防护好”。陈德昌宽慰道:“放心,传染病都是有办法防护的,我们都会平安无恙。”陈德昌回忆到,2003年非典肆虐时,自己作为二线医务人员,坐镇发热门诊,参与预防保健工作,“这回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直面确诊病人,也是弥补了当年的缺失”。
是夜,沪上冬雨,寒气逼人。25日零点三十分左右,载着陈德昌和其他135名上海医护人员的飞机从虹桥机场起飞,飞往武汉。凌晨4点多,上海援鄂医疗队首批队员抵达武汉的住处,稍作休整,他们就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进入病房,查看感控流程,“金银潭病房原本就是个传染病医院,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区域设置流程还是比较规范的。我们只不过在原来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比如把污染的衣服,换一个地方换等”。
25日,医疗队进行了一整天的培训,主要是怎样去防护自己,阻断传播途径。“训练是很严格的,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有更多精力去救治病人”。
第二天,上海医疗队正式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北二、北三楼病区。其中北楼二层,当时收治了30个病人,为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北楼三层收治危重型病人29人。其中无创呼吸机支持病人16人。中午12时30分,上海援鄂医疗队召开工作布置和个人防护培训,接过了武汉同行移交的“阵地”。
两天后,瑞金康复医院的陈骏彦护士也与上海50名护理同道一起增援武汉。
坚守抗击疫情风暴的中心
北楼三层是个改建的ICU,重症病人较多,很多都需要呼吸机支持。“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我们的护士,一进去就要四个小时以上。在正常的ICU里,一般是一个护士看护二个重病人,这里是一个人管四个重病人,工作压力特别大。”
第一周尤为艰难,“局面比想象的严重,医疗物资缺乏,设备也不完善,连合身的工作服都没有。一间ICU病房挤进四个患者,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有的不熟悉重症医学科的操作,完成一项操作要用很长时间……”陈德昌回忆到,当时真是手忙脚乱,环境较为艰苦。
“另外,这个病确实有特殊之处,它很‘鬼’很狡猾”,陈德昌说。它与禽流感病毒等引起的重症病毒性肺炎最大区别是,初期它是温和而令人掉以轻心的,然后经过7至10天后体内病理生理过程急转让直下,由轻型转变成重型,乃至危重型,至今仍无有效方法阻断此病理生理过程。作为重症医疗领域的专家,推测此过程可能由体内“炎症风暴”介导。此“风暴中心”就成为陈德昌们奋斗的主战场,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助病人清除体内病毒。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