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抗洪抢险紧要关头,8000余名官兵紧急驰援打响合肥保卫战

时间: 2020-08-10 19:20:56 来源:抗洪抢险紧要关头 作者: 抗洪抢险紧要

“我们的战士要扛着几十斤的沙袋,绕过民房从侧面爬坡上堤坝,既危险又降低效率,为什么不能打开几家房门,让战士们直接上台阶穿过去!”在庐江县同大镇小南河防汛点,警备区领导现场办公,督促镇领导为官兵抗洪作业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类似这样的问题,他们走一路,解决了一路。

◎昼夜突击!感受警备区部队的初心使命

7月19日突破12.80米,22日冲上13.43米创下历史极值,8月3日回落到12.80米。湖水涨落的这16个昼夜,800万合肥军民的心与巢湖中庙水位站的刻度同步起伏。

63厘米,是八百里巢湖水涨落的差值,更是警备区部队践行初心使命的高度。会战北大桥、转战桃花岛、凿船神灵沟、筑坝刘河堤、坚守同大圩、奋战小南河、决战巢湖堤……警备区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守土尽责,广大民兵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最靠近危险的地方无不留下他们深深的印记。

石大圩连河段决口之时,司令员李同柱直奔一线,与市、县主要领导实施军地联合指挥,直到深夜。

神灵沟某段堤坝发生坍塌,政委廖文生亲率官兵和肥西民兵抵达现场,凿船沉车,确保堤坝安全。

肥东县人武部部长徐轶,汛情加重时女儿正值中考,他放弃陪伴回到战位,带领官兵、民兵坚守在一线。最终,女儿以合肥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与父亲在两个“战场”打胜仗的承诺。

肥西县山南镇民兵营长孙启志,当兵时参加过98抗洪,退伍后成为民兵骨干,他顾不上自己家里被洪水吞噬的房子,冲在汛情更严重的一线。

在合肥,无数的“孙启志们”在合拢决口、排除管涌、搭建浮桥、转移群众、轮值守夜,舍小家保大家。

在肥东县长临河镇,103岁高龄的村民袁会,固执地表示“死也要死在自家房子里”,无论家人怎么劝就是不肯离开。民兵救援队员一边劝导,一边用床单把老人抬上冲锋舟。

在巢湖市夏阁镇,沿河村民王华俊、王延春涉水前往安置点,在洪水中体力不支,生命危在旦夕。巢湖市人武部民兵教练员王凯不顾个人安危,跳入齐腰深的水中,将他们成功救出。

在千年古镇柘皋,警备区组织师团两级百余名现役官兵、民兵走上街头,清除洪水退去的淤泥,消毒防疫,让古镇老街焕发新颜,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多支民兵新质分队也大展身手。71集团军某合成旅自带给养单元,但面临副食品采购难题。警备区闻讯动员市民兵应急营饮食保障排,免费为他们配送。早上7点下订单,9点钟就送到了部队宿营地。

抗洪大堤上,由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编组的民兵医疗救护分队,先后3次到一线巡诊送药,为官兵们洗消伤口、防暑降温。

“这次抗洪救灾,是对警备区部队全方位的一次砺练。”警备区政委廖文生感慨道,特别是我们的民兵队伍最让人感动。暴雨洪灾来临时,他们第一个受到冲击;家园保卫战打响时,他们第一个向险而行;击退洪魔重建时,他们又是最后一个脱下泥泞的迷彩衣。民兵是民也是兵,也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

◎新时代长城!守护八百里巢湖的明天

从市区出发,一路向南,驱车30分钟即可驶入环巢湖大道,在公路一侧的沙袋子堤最引人注目。它们整齐堆砌,庄严肃穆如一座座丰碑,更像是严阵以待的铠甲卫士,肩并肩、手挽手,背扛着汹涌的巢湖水,守护着合肥800万人民,立起一座击不垮、冲不倒的“长城”。

抗洪抢险紧要关头,8000余名官兵紧急驰援打响合肥保卫战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