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专访谭盾:写《慈悲颂》前,星云大师对我说了一句话

时间: 2020-08-07 08:06:05 来源:专访谭盾:写《慈 作者: 专访谭盾:写

在前不久闭幕的“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敦煌·慈悲颂》收获了长达十分钟的掌声。

自2018年问世以来,这部作品曾在全世界许多舞台上演。很多听众说,他们从中听出了中国人的高贵与尊严。

在长达6年的创作过程中,那个曾经不断拓展人们音乐想象力的谭盾悄然改变。他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他想写出一部所有人的心灵都能参与的作品。

在接受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时,谭盾说:“音乐就像一条无形的丝绸之路,能够连通人心。我希望这部作品可以让全世界听众了解中国人从哪里来,心里信什么,未来做什么。”

(《敦煌·慈悲颂》复原反弹琵琶)

我在内心看到了一个新的作曲家

上观新闻:您第一次去敦煌,走进莫高窟是什么感受?是什么促使您写《敦煌·慈悲颂》?

谭盾:8年前,我第一次去敦煌,在辽阔的沙漠中,我终于看见了让我仰慕已久的敦煌莫高窟。敦煌壁画中记载了4000多件乐器、3000多名乐伎,以及500多个古乐队。这些古老的壁画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仿佛从画中听到了美妙的声音,感受到了慈悲和爱。这让我有了一种灵魂的冲动,想把这些壁画用交响乐演奏出来,带去全世界。

我还了解到,石窟中有许多敦煌音乐手稿现在都散落在世界各地,被收藏在法国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和日本的佛教博物馆等地。我去了那些地方,追寻那些失散的敦煌古谱,并琢磨如何让它们和今天的交响乐团产生共鸣。于是我开始了创作。

上观新闻:在敦煌,您见到了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她给了您怎样的启发?

谭盾:樊院长在上海长大,在敦煌坚守了55年,是“敦煌的女儿”。第一次见面时,她对我说,你能不能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用音乐来讲述敦煌的故事。壁画是带不走的,但如果把壁画变成音乐,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它,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感受中国的文化,获得生命的感悟。

第二次去敦煌时,我又见到了樊院长,她问我有想法了吗?我说,想法是有了,但壁画中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您能不能给我些建议,该怎么入手?她说,你先看看这些书吧,于是她从办公室拿出了《敦煌壁画故事全集》《中国敦煌壁画全集》《敦煌大字典》。那么多、那么厚的书,每一本上都有她的字迹,而且有很多都是绝版的书。我当时感动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我问她,您舍得吗?她笑着说:我这是在“投资”。

上观新闻:您后来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

谭盾:我在上海和敦煌之间往返了很多次,越是深入敦煌壁画的世界,就越是无从下手。几年前,我带着费城交响乐团去我的家乡湖南演《女书》,恰好星云大师在湖南做演讲,我争取到一个向他提问的机会。我就问他,究竟如何才能把浩繁的敦煌壁画融进一部音乐作品里。

星云大师说,艺术家的创作当然要从自身的角度去构思,因为只有独立、有个性的作品,才能在艺术史上留下真正的痕迹。但你要写敦煌,就一定要从众生的角度、从人和人性的角度去写。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

上观新闻:怎么理解这句话?

谭盾:就是用老百姓喜欢的旋律和节奏,用老百姓熟悉的音乐故事来写。让他们的心灵可以参与,能产生共鸣。

上观新闻:而您过去的许多作品给人感觉是充满了实验性。

谭盾:我曾经确实做了大量实验性的工作,试图将色彩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在很多作品中我关注的是有趣的形式。但现在我被敦煌壁画拉回来了,我的音乐被改变了,我开始更加关注精神内涵。敦煌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认识我的职业,我获得了对自然、对生命的全新视野。通过《敦煌·慈悲颂》的创作,我在自己的内心看到了一个新的作曲家。

上观新闻:所以,您最终从成百上千的敦煌壁画故事中选择的六个故事,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

谭盾:这些故事不只是佛教故事,也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故事,是爷爷奶奶对我们讲了一辈子的故事。如今我们长大了,故事也快被遗忘了。爷爷奶奶走了,但故事还是要讲下去。

专访谭盾:写《慈悲颂》前,星云大师对我说了一句话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