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急救,多一种武器

时间: 2020-08-05 07:15:55 来源:急救,多一种武器 作者: 急救,多一种

7月21日,厦门工人体育馆里,一位市民打完羽毛球,发生心跳骤停。体育馆在此前一周配备了一台AED,患者得到急救,被转送到医院后,如今已经转危为安。

不过,据徐海军解释,在所有的晕倒案例中,只有15%有可能是心脏问题引起的,在这部分人当中,如果有人是心源性心跳骤停,就应该使用AED抢救。当有人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时,能有人对其进行“早期的识别和判断”,并且在1分钟之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那么,“这个人的存活率在90%以上”。

“AED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有些患者肯定没有希望了。有它,最起码25%以上的人很有希望救活。这个比例对于生命来说,就已经很高了。”徐海军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徐海军去饭店吃饭,习惯性地随身带着AED设备。“今天这家餐厅很安全。”他把现场的照片发给朋友,开玩笑地说。

朋友们逗他,别揣着AED去饭店了,应该去马拉松比赛,骑着车,跟着选手。近几年来,AED已经成为马拉松赛事中必备的急救仪器。

还有人给他分享八卦:“网上有个开酒吧的给我留言,我说让他买个AED,那就是全国最安全的酒吧了。”

201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被第四次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12月28日表决通过。

消息传到急救科普人的群体中,有人说“早晚的事情”,有人说“每天都在为此努力”,也有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大家感慨,有了立法支持,AED的普及将“不再是梦”。

“都是张元春、王西富、贾大成老师这样的前辈在努力。”徐海军在群里发言感慨,“慢慢地,AED越来越被重视,将来救活人的消息,也会越来越多。”

他预测,家用版的AED,或许也会很快被研发出来。

2

徐海军感慨,自己要是抱着AED往街上一站,没几个人知道这是什么,更别说会用、敢用了,就算安装、普及了,也可能沦为“摆设”。

“拿去很多大医院问,都没多少会用的。”他说。

两个月前,有媒体在网上做过调查“你会做心肺复苏吗”,9000多人参与了投票,大部分人表示“不太会,只在书本电视上看过”。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发出疑问“AED是啥”。

目前,一台AED设备的价格从1万多元到3万多元不等。贵一点的功能更多,带显示屏,能看到心律,或是可以切换成人和儿童两种档位。

2016年,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突然倒下。视频发到网上,引发了关于加班猝死的讨论,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公共场所的急救设备。金波的亲友一起创立了“心唤醒”基金会,一边推广AED设备,一边开展急救培训,张元春也是发起人之一。

当时,北京的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只有首都机场配备了AED。包括张元春、徐海军在内的许多急救科普人,一直在网上发声,在线下培训讲课,试图推广AED设备。

心唤醒基金会联系北京一家商场,捐赠了一台AED设备,张元春去参加了“落地仪式”,给商场安保部门的员工培训。他注意到,来听课的人里,有不少商场的中层领导。这台AED被放在一层服务台,据张元春了解,安装之后,商场里还没发生过心跳骤停事件。

他曾自掏腰包,给母校前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捐了两台AED,一台放在操场正对面的校医院,另一台放在学校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考虑到“运动多风险”。

在医学院里,张元春也进行了AED的使用培训。

“学生们在学校里学的都是基础课,解剖学、病理学、眼科、耳鼻喉科等等,但是没有急救的临床技术。临床技术都在医院里学。”他说。

这些设备装上之后,维护的周期一般是两年。这之后,部分配件和电池可能会过有效期。今年7月,张元春家中的AED设备“滴滴”响个不停,提醒他,电极片该换了。捐出去的那两台他也惦记着,默默计算该去维护的时间。

张元春曾想以个人身份给北京的地铁站捐赠一台AED设备。他在公众号里提到,随后转发到朋友圈。

“我知道急救普及任重道远,但我们总得做些什么吧?”金波去世的第二天,张元春写道。发出来不到2小时,设备问题“首先解决了”。一家企业自掏腰包,买了一台AED给他。

急救,多一种武器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