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约有30%—50%的肿瘤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 国科大肿瘤医院临床心理科正式开科

时间: 2020-08-01 14:33:23 来源:约有30%—50 作者: 约有30%—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

(1)抑郁:在肿瘤患者中抑郁情绪非常普遍,既可能是对恶性肿瘤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是肿瘤的躯体结果或受肿瘤治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反应变慢,快感消失。患者常常诉说“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活着没意思”、“心里非常难受”。抑郁情绪的存在会干扰患者对肿瘤治疗的配合,使患者更难忍受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2)焦虑:谈癌色变是肿瘤患者的最初表现,产生强烈地对死亡恐惧和治疗痛苦担忧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和害怕等。在躯体上,严重焦虑的患者可能会有出汗、口干、面色潮红或苍白、头晕、胸闷甚至胸痛、心悸、呼吸急促等表现。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有肌肉紧张、坐立不安、颤抖等症状出现,常伴有头颈部和腰背部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

(3)志气缺失综合征:这是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终末期患者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主要特征包括存在的绝望、无助感、无望感、丧失生命意义与目的。相对于抑郁,志气缺失更是一种心理痛苦,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

(4)谵妄:谵妄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精神问题,既可以是恶性肿瘤本身的结果,也可以与治疗过程密切相关。谵妄又称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中谵妄的发病率为5%-30%,在疾病晚期更是高达85%。

(5)失眠:癌症患者由于焦虑、抑郁情绪、癌症疼痛、治疗方式、药物反应等原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报告有失眠情况,夜间多次醒来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影响患者的生理、情绪、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对癌症的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有什么意义?

首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患者情绪,帮助其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疾病,提高其自尊水平;协调患者与家庭、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增强其社会支持力量;陪伴患者寻找和发现生存动力和生命意义,增加其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等等。这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癌症的治疗和预后,帮助患者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生活。其生理学机理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过激素分泌对免疫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患者家属小贴士

作为癌症患者的亲属,一旦得知亲人患了恶性肿瘤,往往有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一下子懵了,这种出乎意料之外的不幸所导致的悲痛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亲人应该尽快调整心情,帮助患者一起对抗癌症治疗。

1.照顾自己,处理内疚:家属在照顾患者的同时也要顾及自己的情绪和日常生活,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家属往往较难长久陪伴在患者身边,常感内疚,认为自己没有为患者付出更多。家属应保证自己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

2.心理支持,情感陪伴:罹患癌症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的情绪,这时更需要家属耐心地陪伴,温情的照顾,适时给予患者以鼓励。患者可能会有大量诉苦和抱怨的负能量倾吐,这要求家属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不指责不评价,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确诊后,家属是否应该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

因人而异,家属应该根据患者心理承受能力酌情而定。有些家属担心患者无法接受现实,选择隐瞒病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病情的恶化,或者患者从其他地方不小心得知自己真实的情况,反而可能会造成患者受骗的感觉,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心灰意冷,拒绝治疗,那真是好心办错事,适得其反了。因此在适当的时机,向患者传递真实的病情,可采取暗示性语言,巧妙地逐步地向患者传递真实的病情。要察言观色,灵活掌握分寸与节奏,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现实。

约有30%—50%的肿瘤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 国科大肿瘤医院临床心理科正式开科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