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探新路(人民眼·老有所养)
时间: 2020-07-31 06:27:21 来源:医养结合探新路( 作者: 医养结合探新曹立军至今记得第一次给一位中风偏瘫老人换衣服时遭遇的尴尬。刚准备给老人脱下袖子,老人却“哎哟”一声,吓得她赶紧去请教。
这让曹立军认识到“护理无小事,事事有门道”:偏瘫老人的穿脱衣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老人一半的肢体失去行动力,脱衣时得先脱能健康活动的一侧,再脱肢体失去行动力的一侧;穿衣时顺序反过来。
“没经过医院培训,这工作恐怕干不好。”曹立军感叹,“以前我连助行拐杖的高度都不知道怎么调节,现在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紧急救助噎食老人也有把握。”两年下来,曹立军已成长为医院的护理能手。
在湘潭市六医院,除日常打针、用药等与诊疗直接相关事项,护工已能处理绝大部分服务事项。“目前,康养区日常只留1名常备医生、3名常备护士,其余的可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医疗服务。”李坤玉说。
从业人员不足、水平参差,人才不愿来、留不住,是医养结合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湘潭市六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较早设立养老护理员工作部,负责养老护理员的日常管理、培训等工作,同时参照市场化水平确定薪酬待遇,提高职业吸引力。“大部分护理员的月工资基本在5000元以上。”李坤玉说。
2017年,湘潭市六医院还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设立“医养订单班”,培养专业化、年轻化的医养服务人才。
“社会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我们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握好这个趋势,未来的职业发展让人期待。”医养订单班学生张菥说,全班31人,今年毕业,除部分同学打算完成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就业外,多数都将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学院院长刘晖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还将增开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初步计划开设一个班,招收50人。”
从强化投入到优化政策
一种医养结合活力的激发
躺在床上的母亲,虽还说不了话,但张晴宇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张晴宇的母亲今年93岁了。老人家前些年身体就不太好,做过一次大手术后,行动不便。后因脑萎缩等病症,语言功能逐步退化,开始不记得事,不认得人。
不久前,老人突然不能自主吞咽,此后一连5天无法进食。打听到湘潭市六医院有安宁疗护病房,张晴宇将母亲送了过来。
“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老人,多是癌症晚期病人、瘫痪并伴随严重并发症患者、器官重度衰竭病人,不具备采取主动医疗干预措施的条件。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怎么帮助患者减轻病痛,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余生。”向明凯介绍。
从2013年建立安宁疗护病房至今,湘潭市六医院已为2900余名病患提供安宁疗护,呵护好生命最后一程。
从康复治疗、护理到安宁疗护,湘潭市六医院医养结合探索不断深入,离不开相关政策保障。
眼前的大楼,赫然写着“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这是由民政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建的养老示范项目,总投资2亿余元。
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则得益于湘潭市创新医保配套政策:对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医疗报销费用按每天200元的标准包干结算。
在向明凯看来,这项政策的作用有二:一是鼓励住在三级医院且符合条件的重症患者,从三级医院病房转到这里来,减轻对大医院病床的压力,减少全市医保资金的支出;二是为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减少医疗方面的无效支出。
湘潭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还从市福彩公益金中每年拨款50万元,设立爱心资助项目:凡在市六医院医养中心连续入住3个月以上,具有湘潭市户籍、年满60周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全失能老人或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每月给予300至500元的生活护理费(护工费)补助。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