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医药论文 >

浅谈邹城平派鼓吹乐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 要:享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盛誉的邹城,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儒家思想渗入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派鼓吹乐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2008年成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那含蓄内敛、形象生动的吹奏风格得到人们普

摘 要:享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盛誉的邹城,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儒家思想渗入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派鼓吹乐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2008年成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那含蓄内敛、形象生动的吹奏风格得到人们普遍喜爱。

关键词:邹城;平派鼓吹乐;铜杆唢呐;乐队编制

一、邹城历史

“邹城市历史上人才荟萃,名士迭出。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诞生之地,亦是‘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的故乡。西汉宣帝时韦贤、韦玄成父子丞相,曹魏时‘建安七子’中的王桀,都是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誉。境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有史前考古文化野店文化遗址,有春秋时期的邾国故城、有始建于北宋的孟府、孟庙、孟林,有北周时期的铁山摩崖石刻,有明朝鲁荒王朱檀墓。”②

璀璨的历史文化,让邹城拥有了独特生活气息,为这座城市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平派鼓吹乐就诞生于这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发展成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并在鲁西南鼓吹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平派鼓吹乐

平派鼓吹乐是一种在邹城当地以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相结合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由传统唢呐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常见于乡镇红白喜事中,演奏乐器丰富。它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另有笙、笛子以及用于伴奏的小镲、梆子、鼓、锣等。笔者在邹城文化馆查阅相关资料,唢呐在平派鼓吹乐队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唢呐约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传到邹城,其演奏风格逐渐受到儒家文化和当地风俗的影响,被当地人用于生活娱乐、民俗活动,或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平派鼓吹乐的唢呐以铜杆唢呐最为出彩,相比于木杆或锡杆唢呐,杆细碗小的铜杆唢呐,其声音更为高亢亮丽,高低音区回转自如,情绪表现对比鲜明,让听众有酣畅淋漓之快感,在演奏方面颇有难度。据资料记载,“铜杆唢呐由铜皮制成,其外形和结构与‘海笛’基本相似,只是它更小巧些。杆长25厘米左右,铜碗直径约6厘米,杆下端的圆筒直径2厘米左右,哨片多用秋天的芦苇中未发出的苇缨制作。”③

目前,我们仍能在乡镇婚丧仪式或城市文化展演等活动中,欣赏到现场的传统民间音乐表演。邹城平派鼓吹乐依旧拥有相对固定的演奏班底。据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邹城本地有四个比较活跃的平派鼓吹乐班,包括看庄镇的孙家班、田黄镇的张家班、大束镇的丁家班以及曾到国外参演并获好评的周家班。

时代变迁,平派鼓吹乐的吹奏风格也在悄然改变。但孙玉秀和早期丁庆华的吹奏中,仍展现了平派鼓吹乐基本艺术特征:注重对不同声音地模拟,发音圆润婉转且音量不大,有精巧内敛之感,气息长而稳,控制起来轻松自如。以孙玉秀《集贤宾》为例,曲子以散板节奏开头,引子过后进入四二拍的主体部分,既有三十二分音乐得连续吹奏,又有长达四小节得同音保持,高低音区转换自如,音色统一,唢呐之声含蓄细腻、惟妙惟肖,没有聒噪之感,用声音向我们“讲述”一段生活故事。孙玉秀的唢呐音乐听起来平淡无奇,没有过多技巧展示,但却意蕴深远,他扎实平稳的气息功底以及灵巧精准的手指能力已崭露无遗。

平派鼓吹乐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以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表演方式出现在当地红白喜事中。其乐队编制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形式是大笛对吹演奏,以两支中音唢呐为主奏乐器,声音低沉哀婉,另有小镲、云锣、小锣和堂鼓进行伴奏,乐队人数4―6人,主要用于丧葬场合。第二种是使用最广泛的乐队形式,即铜杆乐队。它以一支铜杆唢呐吹奏主旋律,两把笙变奏穿插其中,小镲、云锣和小锣用于掌握速度、烘托气氛,常见于婚丧礼仪中。第三种是咔戏形式的乐队。“咔”是一种特制乐器,形似唢呐,体积颇小,模仿人声生动有趣,易于被人接受。该乐队形式包括“咔”一支,高音唢呐一支和笙两把,堂鼓、梆子、小镲、云锣和小锣为其伴奏,一般需要7―10人组成乐队,因形象化地吹奏风格多用于婚丧礼仪中。平派鼓吹乐的演奏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相应表演方式。

小结

邹城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称号,即便在如今快速发展得经济时代,邹城依旧保持着当地的风俗礼仪。2008年,平派鼓吹乐成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平派鼓吹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历史意义。时代前进,人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红白喜事趋于简化和西方化,市场经济和金钱观念地驱使让更多年轻人走出家门,不愿安心传承唢呐技艺。现如今的一些红白喜事中,平派鼓吹表演的艺术性在消逝,娱乐功能逐步增强,乐队成了烘托气氛的陪衬,甚至加入现代化的电子乐器和音响设备,形成不伦不类的混搭演出。

邹城当地拥有众多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布屑画(邹城市级)、石门小鼓(邹城市级)、二仙斗(济宁市级)、火虎(省级)、阴阳板(省级)等。申遗的成功对众多历史文化遗产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机遇。无论是平派鼓吹的继承人,亦或是政府有关部门,笔者认为“以点到面”的方式去拓展、去传承平派鼓吹乐的影响力才是可行之计,积极寻求与当地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机会,寻求与新时代下音乐艺术地融合创新,是平派鼓吹这项古老艺术前进道路的重要方向。(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① 山东省邹城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邹城市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P1.

③ 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编.平派鼓吹乐申报书.

参考文献:

[2] 孙云.礼非乐不行 乐非礼不举[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王新民.鲁南鼓吹乐的“铜杆唢呐”[N].枣庄学院学报,2009,(6).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iyao/147934.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