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医药论文 >

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 目的 建立细丝弓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后倾曲力矩对上颌前牙牙周膜静水压以及初始位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法建立包含全牙列头颅的三维几何模型,用Solidworks软件生成舌侧托槽和弓丝的三维几何模型,组装并生成细丝弓舌侧内

[摘要] 目的 建立细丝弓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后倾曲力矩对上颌前牙牙周膜静水压以及初始位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法建立包含全牙列头颅的三维几何模型,用Solidworks软件生成舌侧托槽和弓丝的三维几何模型,组装并生成细丝弓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中计算当颌间牵引力为0.556 N,后倾曲力矩分别为15、30、45、60、75 Nmm时上颌前牙的初始位移以及牙周膜静水压。结果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的唇舌侧根尖和颈缘共产生4个应力集中区,并产生远中方向的旋转初始位移和相对压入移动;上颌尖牙牙周膜的静水压应力和初始位移均显著大于中切牙和侧切牙;随着后倾曲力矩的增加,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垂直向的初始压入位移和牙周膜静水压应力均逐渐增加。结论 采用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力系是安全可控的,通过改变弓丝后倾曲力矩的值可以有效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式和移动量。

[关键词] 细丝弓技术; 舌侧矫治力系; 三维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retraction force system in light wire techniqu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initial displacement of upper anterior teeth under different torque values of tip back bend. Methods A geometric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maxillary bone, including all the upper teeth, was achieved via CT scan. To construct the force model system, lingual brackets and wire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Solidworks. Brackets software, and wire were assembled to the teeth. ANASY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the initial displace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under different tip-back bend moments of 15, 30, 45, 60, and 75 Nmm when the class Ⅱ elastic force was 0.556 N. Results Hydrostatic pressure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root apices and cervical margin of upper anterior teeth. Distal tipping and relative intrusive displacement were observed.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initial displacement of upper canine were greater than in the central and lateral incisors. This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initial intrusive displacement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ip-back bend moment. Conclusion Lingual retraction force system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in light wire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safely and controllably.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teeth movement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alteration of tip-back bend moment.

[Key words] light wire technique; lingual orthodontic force system;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biomechanics

随着人们对于正畸矫治过程美观要求的提高,舌侧矫治日益成为成人矫治的重要选择。在舌侧矫治过程中,由于舌侧面的牙弓长度显著小于唇侧长度,因此相同大小的外力作用于舌侧矫治系统所产生的牙齿应力应变显著大于唇侧矫治系统[1-3]。

在唇侧固定矫治技术中,以Tip-Edge为代表的细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早期不粘接前磨牙托槽等方式增加托槽间距,从而降低牙周膜的应力应变;同时,单翼托槽的设计使得牙齿移动过程中成角阻力减小,有效提高了牙齿移动的效率[4]。可以设想,将唇侧细丝弓技术的力学系统应用于舌侧矫治系统是否可以得到与传统舌侧矫治不同的生物力学效应,以减小牙齿的应力以及提高牙齿移动效率呢?本研究建立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该模型下的生物力学效应。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将上述3D模型导入到CAD软件Solidworks中建立舌侧托槽和弓丝模型(图1);托槽的规格参照STB托槽(Ormco公司,美国),弓丝为0.406 4 mm的不锈钢圆丝,使得弓丝的形状与上颌牙列舌侧外形相匹配。调整模型,定义坐标系:原点定义为咬合平面上中间对称轴与两个第一磨牙连线的交点,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为Y轴方向,垂直方向为Z轴方向。

将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用Solid189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牙齿―托槽、牙齿―牙周膜、牙槽骨―牙周膜、皮质骨―松质骨之间用bonded连接;托槽―弓丝采用No separation连接,允许其发生小量切向位移,限制其法向位移;颊面管―弓丝采用Cylindral Joint连接,允许颊面管有轴向平移及旋转,限制并约束其他4个自由度。

1.3 材料属性与载荷设置

2 结果

2.1 舌侧细丝弓力系下上颌前牙牙周膜静水压分布

在舌侧细丝弓力系作用下,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的颊侧根尖和舌侧颈缘出现压应力集中区,而舌侧根尖和颊侧颈缘则出现张应力集中区(图2)。在15 Nmm后倾曲力矩和0.556 N Ⅱ类牵引力的协同作用下,上述4个应力集中区的静水压均显著小于毛细血管压。

2.2 舌侧细丝弓力系作用下上颌前牙初始位移

在0.556 NⅡ类牵引和15 Nmm力矩后倾曲的协同作用下,上颌中切牙Y轴方向上切缘出现远中方向初始位移,而根尖则出现唇向位移,即上颌中切牙产生远中倾斜移动;Z轴方向上上颌中切牙切缘产生伸长初始位移,根尖产生压入初始位移。随着后倾曲所产生力矩的增加,在Y轴方向上,切缘远中方向初始位移逐渐减小,根尖唇向初始位移逐渐增加;Z轴方向上,上颌中切牙切缘以及根尖的压入初始位移都随着磨牙后倾曲力矩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图3左)。上颌侧切牙与尖牙的初始位移移动趋势基本与上颌中切牙一致。与上颌中切牙不同的是,即便在后倾曲力矩为15 Nmm作用下,上颌尖牙的切缘和根尖也均出现压入移动(图3中、右)。

3 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Kurz医生和日本的Fujita医生分别发明舌侧矫治系统以来,舌侧矫治因其美观方面的巨大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青睐[9]。舌侧矫治器发展的初衷是由于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美观及隐私要求,以及避免牙齿表面由于正畸所导致的脱矿问题。在后续应用过程中,临床正畸医生逐渐发现舌侧矫治技术和唇侧矫治技术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物力学效应。有学者[9-10]建立舌侧矫治技术数学模型以进行理论受力分析,分别对不同唇倾度的上颌前牙托槽施加垂直向的压入力,分析该力对唇、舌侧矫治力系上颌前牙移动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唇侧矫治系统而言,舌侧矫治系统上颌前牙在受力时更容易产生舌向倾斜移动;同时还发现,在舌侧矫治力系统中的载荷挠曲率更高,获得理想的轻力更为困难。Liang等[3]建立上颌骨及上颌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颊舌侧施加力和力矩时牙齿的初始位移以及牙周膜应力应变分布的区别,同样发现舌侧矫治力系较唇侧矫治力系更容易使上前牙发生舌向倾斜移动。此外,由于舌侧空间较为狭小,较小的托槽间距使得弓丝难以入槽以及入槽后牙齿受力过大,从而影响牙周组织健康以及限制了牙齿的快速移动。在唇侧的Tip-Edge矫治力系中,通过使用高弹性低尺寸的不锈钢圆丝可以有效减低载荷挠曲率以及托槽和弓丝间的摩擦力,而且由于前磨牙常规不粘接托槽,所以进一步降低了载荷挠曲率从而达到牙齿快速移动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了探索在舌侧矫治力系中是否可以采用类似于唇侧的细丝轻力矫治技术,以减小载荷挠曲率,同时获得快速有效的牙齿移动,本研究建立了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生物力学层面的初步探讨。

理想的正畸矫治力系应该可以有效且快速地移动牙齿,牙齿的移动方式可控而不伴有严重的组织损伤,这就是最适力的概念[16]。Melsen[17]发现,相同的外力作用于不同的矫治力系统,产生的牙周膜应力―应变是不同的,因此临床正畸医生找出外力与牙周膜应力―应变反应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三维有限元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数值仿真分析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研究方法。

静水应力是一个分析正畸牙移动的重要指标。静水应力的正负表示牙周膜受拉还是受压的应力状态。牙周膜内静水应力的多少通常用于衡量对牙根吸收的影响。Rygh[8]认为,当牙周膜静水压大于牙周膜毛细血管压(16 kPa)时,牙周膜内的毛细血管会发生崩塌导致局部牙周组织坏死,这时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破骨因子聚集使牙根发生吸收。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舌侧细丝弓力系作用下,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的牙周膜静水压始终小于毛细血管压,根据Rygh的牙根吸收原理推测,该力系作用下牙齿不易发生牙根吸收。随着后倾曲力矩的增加,上颌尖牙的牙周膜静水压可能超过毛细血管压,这可能与尖牙更靠近后倾曲因此承受更多的后倾曲所产生的应力―应变有关。

牙齿的初始位移是衡量力系统作用下牙齿移动趋势的重要指标,代表加力瞬间各个牙齿移动的方向及移动量[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上颌尖牙的初始位移明显大于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这可能与上颌尖牙距离Ⅱ类牵引力的作用点以及后倾曲较近有关。

内收过程中上颌前牙的垂直向控制是临床矫治设计考虑的重点。在垂直方向上,上颌尖牙可获得Z轴方向压入的初始位移,而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则出现Z轴方向伸长的初始位移;随着后倾曲力矩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垂直方向压入的初始位移逐渐增加。由于本文是研究受力瞬间牙齿的初始位移,加力瞬间初始位移并不能反应牙齿在一个加力周期的总移动量,因此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运用骨重建理论建立更为复杂的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

在Y轴方向上,上颌尖牙远中初始位移显著大于中切牙和侧切牙。在Ⅱ类牵引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后倾曲力矩的增加上颌尖牙的远中初始位移逐渐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后倾曲通过弓丝―托槽力系统对尖牙产生了向后上方向的力,而非单纯的压低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建立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性研究了后倾曲对舌侧细丝弓系统的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尽管正畸牙移动是一个周期性的动态骨重建过程,本研究仍通过分析加力瞬间牙齿初始位移和牙周膜应力分布对该力系作用下牙齿的移动趋势和移动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地评估,从而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力学依据。

[参考文献]

[9] Romano R, Geron S, Echarri P. Lingual & esthetic orthodon-tics[M]. London: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2011:677-679.

[12] Murakami N, Wakabayashi N. Finite element contact ana-lysis as a critical technique in dental biomechanics: a review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iyao/145069.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