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 > 艺术论文 >

艺术论文

  • 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力研究(1)

    虽然很多省级电视频道上星的最初,是想作一个面向全国尤其是北京展示本地形象的“窗口”,但各电视台很快就意识到,卫星电视更是一个向全国销售节目的“渠道”。这正好与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相吻合: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电... [查看详细 ]
  • 创造性地讲好故事——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观感(1)

    综合美学与复合样式 《大雪无痕》讲述故事的第一个特点体现在样式上。实际情节的内核并不复杂,是一宗以数额很大的原始股贿赂高级干部的反贪题材。可编导却运用了综合思维的结构手法将其讲得有声有色,讲的富于特点而又吸引人。创作者将反贪样式与侦破样式以... [查看详细 ]
  • 理性思考电视频道专业化(1)

    电视频道专业化、主题化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从信息产业的生产发展趋向看,专业化将会成为电视的主导生产方式。我们相信,通过频道专业化能够改变我国目前电视节目状况,这种努力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但是,掌握了技术设备和生产阵地的传播者... [查看详细 ]
  • 让屏幕直播战争:伊拉克战争之电视直播透视(1)

    今天的波斯湾已是烽火连天,对于我们,与历史上的战争不同的是,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战争电视直播。这其中,突出在我们的视野内的,是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作个比较,希望能从中透视战争中的媒体。 一.信息来源 央视:文字信息来源广泛,语... [查看详细 ]
  •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话西游》进行文本分析和接受-反应分析,探讨了“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问题。我将75年左右出生、于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一年代初上大学的年轻人,称为“文革后一代”。他们在对认知养成极为重要的青春期,遭遇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 [查看详细 ]
  • 从《十面埋伏》看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1)

    从2003年底开始,《十面埋伏》渐渐超越了电影的局限,成为文化圈最大宗的文化事件: 2003年中,《十面埋伏》开始选角,初定梅艳芳、刘德华、章子怡等人; 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去世。她的逝去迅速和《十面埋伏》扯上关系,为这部尚未开拍的影片平添了许多神... [查看详细 ]
  • 香港三级电影的反社会情意结(1)

    一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日,香港实施电影三级制,将第三级电影限定是「只准上映给年满十八岁的人士观看」。 在过去,香港的电影检查是严厉万分的,片子经常惨受剪刀虐待才得机会放映,但实施三级制之后,那些「软性色情」、「恐怖暴力」的电影都能够放映,「有... [查看详细 ]
  • 无线有线电视台合并与频道专业化(1)

    徐光春部长在兰州会议上谈到无线有线电视台合并问题时说,“无线台与有线台必须合并。有线不设台,主要职能是传输,同时继续保留节目频道,实行频道化管理,逐步实现频道的专业化、对象化。”我理解,这里至少有三层意思:无线有线必须合并;合并的主要任务是... [查看详细 ]
  • 正确认识广告代理制对发展我国广告业的积极意义(1)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广告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到2005年底将全部放开广告市场,届时,中国的广告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危机与挑战,必须吸收、借鉴国际上同行业的先进运作方式与经营机制,克服... [查看详细 ]
  • 戏曲:个性丧失的忧虑(1)

    进入新世纪以来,诸多关于戏曲现代化的口号越喊越响,概念越炒越热,什么“传统戏曲现代化”、“地方戏曲都市化”、“戏曲创作集约化”等等。虽然说话的角度不尽相同,且乍看起来还颇有道理,但实质上都难免不造成对戏曲个性的消解。长此下去,必置中国戏曲以... [查看详细 ]

推荐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