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一、中国电影初起步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照相式的拍摄方法,露天的戏台子,用自然光、固定摄影机位进行记录,影片基本上是对舞台表演的真实记录,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一、中国电影初起步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照相式的拍摄方法,露天的戏台子,用自然光、固定摄影机位进行记录,影片基本上是对舞台表演的真实记录,《定军山》被看做是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1913年由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该片讲述了一对从未见面的青年男女在父母的包办下进入了婚姻的殿堂,影片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了讽刺,同样《难夫难妻》可以看做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体现了郑正秋改良社会,教化群众的作用,影片也透露出正在酝酿中的中国新文化气息,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早期的中国短故事片的发展为中国长故事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社会家庭伦理剧—— 《孤儿救祖记》

三、总体概况与影响

可见,早期的中国伦理道德电影在对各种社会问题以及道德价值,用电影的影像的形式进而展现出来,充分描摹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景象与当时社会影响下的人们道德与心智,并逐步形成中国早期电影的社会关注与道德批判的传统,正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以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为基础,使得新文化运动以后的电影创作都能在提出尖锐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的同时将反帝反封建的名族思想融入到电影的创作之中,进而提高了中国电影的现实意义与文化品位,在过去的30、40年代的中,社会家庭伦理剧一直都倍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在当时的社会动乱的年代需要这些伦理剧进而来教化观众的思想,鼓舞人心,像《姊妹花》、《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到了新时期,由于受到早期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的影响,社会家庭伦理剧对中国电视剧的影响也是颇大,例如80年代末的台湾电视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可以看做是对社会家庭伦理剧的在电视剧里的一种延续。反映社会家庭伦理道德题材的影片一直都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样的题材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更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比如近几年的反映社会家庭伦理关系的电视剧例如《婆婆也是妈》《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等,都是反映现如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反映着这个时代人们的想法与观念。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亘古不变还是有关社会家庭伦理关系的话题,只是时代背景不同了,反映的社会思想也就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反而更直接的呈现出社会现实的一面,更贴近生活了,进而传递了人们的思想。于是,电视剧便有了一种类型模式叫做家庭伦理剧,无论是于家庭伦理剧有关的电影还是电视剧,讲的都是一些跟观众有关,或者是相似的经历,观众在观看别人的故事时,内心也在不断地揣摩着自己的生活,进而反思或者思考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这就是家庭伦理剧的魅力所在。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1756.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