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江西省2011年语文高考试卷文学名著题阐析与备考对策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江西省2011年语文高考试卷文学名著题阐析与备考对策 [2011年高考真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

江西省2011年语文高考试卷文学名著题阐析与备考对策

[2011年高考真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试题解读]

正确选项C。C项表述说明的文字错在“又遭科举考试失败”!

《红楼梦》第119回的回目为“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内有这样的文字——

C项命题陷阱设置的方式为“强扭因果”,“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的确是宝玉斩断尘缘的原因.但“科举失败”并不是宝玉出世的原因,属“无中生有”强加的原因。

A项干扰点.设置在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隐修女巴格特三位人物之间的关系上.情节的考查点设置在巴格特为什么会成为隐修女上。这一情节是铺天盖地的高考复习资料及模拟题没能“网罗”到的,可见命题人的用心之苦!这样的命胚充分确保了试题超强的逃逸性。不知是巧合,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卷二选一的名著简述题也“瞄”上了这一考点。原题及答案要点如下:

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评分答案要点: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③第二天。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④隐修女回来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小鞋。⑤她四处寻找未果。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卡西莫多。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B项的信息筛选点主要如下:高老太爷是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吗?逃婚的是觉民吗?高老太爷是让觉慧去找觉民的吗?是高老太爷“亲口”告诉觉民冯家亲事不提了吗?高老太爷临终嘱托了觉民要“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吗?五个点均要逐个进行筛选判断。如果没有认真读名著.逐个选项筛选还是有难度的!更主要的是,当众多的高考模拟题都将人物考查点集中在鸣凤、觉慧等小说主人公时.命题人考查的人物却主要放在高老太爷上.这让那些押题猜题人肯定又失望了吧!

D项的命题材料取自《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中的“赵云截江夺阿斗”。这一回的情节经典.筛选判断这一项对大多数考生尤其是男生来说,应该都不会觉得有难度。我想命题人还是挺有人情味的.没有太难为考生.假如要提高这一选项的干扰性.只需将“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中“谋臣”换成“张昭”就会增加一个难度层级!

必须注意,A、B、C、D四个选项涉及三部中国名著、一部外国名著,命题人将正确选项设置于命题材料取自《红楼梦》的选项.如此处理或许也是有“潜台词”的。是否在通过这样的命题设置告诉考生:中国的学生还是首先要多读中国文学名著.读中国名著又要多读古典文学名著.读古典文学名著又要格外重视代表中国古典文学高峰的《红楼梦》。

[命题背景]

(一)文学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内有多处文字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要求高中学生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关于“思考.领悟”的能力部分就涉及名著阅读的规定——

根据自己的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课程标准》于“必修课程·阅读鉴赏”篇的第12条中,也进一步阐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建议大家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还明确规定了高中同学三年必须完成的文学名著阅读量——

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基于这一规定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以“附录三”的形式专门编写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钱锺书《围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艾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江西省自2008年秋启动了高中阶段的新课改.语文教学使用的新课程标准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人教社编写的教材严格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建

议,从《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列举的众多名著中选择了九部名著与一个莎士比亚专题.于必修1至必修5的教材中单独设立“名著导读”教学板块,指导学生阅读上述名著。这九部名著与一个专题为——

《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专题)《谈美》《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江西省2011年名著阅读题的考查材料.均取材于人教版“名著导读”推介的名著,体现了“回归教材”的特色。这道试题同时也在尽力引导学生读书.丰富自己的人文积淀.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指向——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2012年备考对策]

1.端正名著阅读的态度,要谨记《课程标准》的要求——“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只有抱着这一态度与出发点去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名著。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也要从高一开始就得未雨绸缪,化整为零,一本一本地去读。不能等到高考前几个月,借助于做大量的“名著导读训练题”去备考.那种方法显然是急功近利的方法.也是得不偿失的方法。

2.江西省的命题人是决不会轻易让做“训练题”的学生得到这三分的.通过上面的试题分析.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命题人是在回避市场上的“训练题”与“模拟题”的.考生决不能有做几十道名著阅读训练题就能拿下三分的侥幸心理。

3.要读原著.不要读市场上的节略版.那是被风干了的名著木乃伊,读那样的“名著”.怎能“与文本展开对话”?又怎能“领悟其丰富内涵”?

4.有的名著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书。为什么不买优秀出版社正版的《红楼梦》?为什么要抱着高考考完就扔掉那名著的心态去读《红楼梦》?要知道,买盗版《红楼梦》简直就是对文学的亵渎!

6.训练题也可适量地做一些.但决不能成为复习迎考的全部,更不能替代名著阅读!训练题只有当用于检测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效果时.才是必要的!反之.则是无任何价值的!哪怕你高考侥幸猜中了那三分!

附1:《蒋勋说红楼梦》精彩片断——

宝玉的个性非常奇特.他生命里面所有美好的事物.当别人没有的时候,他都心痛。他觉得自己所拥有的美和爱都是该跟众人去分享的。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拥有.这个美好对他来说就成了最大的折磨和惩罚。宝玉摔玉时像小孩在胡闹,可是他的话很动人。(选自《蒋勋说红楼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一章“宝玉摔玉”的细节.原题为“宝玉的深情”。)

附2:晴雯小传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将她孝敬给了贾母。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抄检大观园时,她“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她的“犯上”.招来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将她撵了出府。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绞下自己指甲、脱下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赠给他。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阅读札记示例——李国文《(三国演义)的魅力——平民精神》(节选)

《三国演义》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代创作人员,特别是历代说话人的平民意识。

虽然这是一部写帝王将相的书.老百姓在这部书里,基本上是被凌辱、被驱赶、被屠杀、被当作像俎上肉一样地摧残的一群。但是,作成作福的当朝天子,也有“相抱痛哭,吞声于草莽之中”的时候.那位督邮大人,也有裸着肥硕的屁股.让人鞭打的时候.这正是蚁民们极愿看到的称心场面。因为相抱而哭和撅起屁股挨打.本是群众的家常便饭,现在也轮着皇帝老子和父母官尝一尝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能如此适应读者的消费心理。倒是值得后来人好好学习的。所以,张翼德怒鞭督邮,便成了《三国演义》的第一出好戏。当台下的老百姓。看到那吆五喝六、不可一世的小官僚,被睁圆环眼的张飞抽得魂灵出窍时.无不会赞一声:“打得好!”而感到痛快的。

为什么千百年来的老百姓.津津乐道这次怒鞭督邮呢?看戏看到这里.都会为张飞叫好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张飞揍的这个小官僚,也是老百姓最想揍的:是张飞替老百姓出了这口气。但实际上,元凶首恶绝不是他这个小督邮.而是官做得比他大的当朝一品,是十常侍,当然更是那位昏君。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1430.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江西省2011年语文高考试卷文学名著题阐析与备考对策"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