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1 图书情报学和研究生教育的含义 图书馆学就是图书馆业务学科,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是情报信息学科,它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1 图书情报学和研究生教育的含义

图书馆学就是图书馆业务学科,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是情报信息学科,它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1]

“研究生教育”在英语中对应的概念是“post-graduate education”(美国称“graduate education”),其是泛指“大学本科毕业后”的教育。它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又可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2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2.1 培养目标的比较

美国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发展模式趋于成熟,大部分本科院校都不开设图书情报学专业课程,只在硕士教育阶段开设此专业。每个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有严格的要求,美国图书情报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些专业技能涉及到:掌握关于图书情报学这一行业的机构、规划及其社会历史情况的知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进行分析与精确评估研究;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检索、存储和分析;了解信息用户群体的需求;信息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具有为特定领域或用户群查找、评估和选择适当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信息技术和服务的设计、管理与咨询;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服务;继续学习能力;研究分析能力;专门领域的应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高能力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具有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并能很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相比之下,我国图书情报学专 业人才培养的层面相对模糊狭窄,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也没有针对不同学位类型的人才制定专门的培养目标。譬如,我国高校在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硕士培养目标和博士培养目标的区别。

2.2 培养方式的比较

(2)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和指导委员会制相结合的指导方式。这比较符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指导委员会和导师一起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安排课程学习、论文指导等环节,这样导师的工作效率高并且有序。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由于知识结构、学科领域和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仅仅依靠导师力量已不能满足图书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大学开始学习美国的教学方法,实行指导委员会制的培养方式,譬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福州大学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流于形式,学生从根本上仍无法得到足够和及时的指导。

2.3 课程设置的比较

美国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的设置的变革过程充分体现出,注重和强调图书馆的技术应用和信息传播,重点是技术的培养,注重研究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关注社会因素,重视信息获取途径的研究。即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多媒体的获取、组织、生产和使用等方面的课程;从70年代后期,普遍增加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包括信息管理或信息科学,联机检索、数据库建设,程序语言等;从80年代中期,图书馆学教学计划发生了更为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强调图书馆的技术应用和信息传播。目前,大部分院系,传统的编目已不再是核心课程,信息存储和检索课程才是重点课程,参考咨询课程已更换为参考和信息包装课程,图书馆管理则被一般管理和管理战略所取代;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这使得学生完全有能力组织图书馆内部或外部的巨量的信息资源,也要能够迅速地适应新的技术,同时还要能够用新技术来培训用户。

而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是沿用其它学科的框架进行的。我国该专业研究生教育也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部分。但是,在研究生教育的具体操作中,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欠规范,结构相对单一,而且不同学校相同学科设置大致一样,课程设置偏重研究方向。这种僵化的课程设置方便进行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估和监督,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

2.4 教学管理制度的比较

其次,以学位论文为主的毕业考核.美国对图书情报学硕士的毕业要求一般包括学分、硕士论文、综合考试、专业课等几种方式。有的院校只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有的院校要求学生除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外,还要完成一篇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的论文。同时,学校会给学生指派导师,在研究期间提供建议和指导。有的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论文、综合考试和专业课中任选一项作为毕业考查的内容。而在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的考核严格按照选修科目、必修科目、实践活动、毕业论文的形式,形式固定,比较僵硬,不具灵活性。[5]

3 中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之路

3.1 有效定位和落实学科的培养目标

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是教育变革的导向性因素。因此,也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强烈研究意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指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人才,简单通俗说就是既能搞研究,又能做实事。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定位、特色以图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求为前提,采用积极的培养策略重新考虑该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把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以培养强烈研究意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为目标。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来说,既要重视反映社会发展对该专业所培养人才的需要,又要重视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要求,还要重视文化知识体系在课程结构中的作用。

(1)与时俱进,调整课程内容结构,达到文理相互渗透、交叉和有机融合。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向文科,理科的内容在课程中所占比重不高。而情报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包括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要适应变化的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6]因此,要培养“专业”人才就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增加信息技术学科的比重,鼓励学科交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尝试与其他学科交流,为本专业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知识结构的变化。

(2)整合教育资源,跨校选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和可供研究生选择的课程的种类和数量。

鼓励校际之间互相选课,整合教育资源,打破校际限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团队。[7]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处于前位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中,只有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开展了联合培养项目,要实现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选修课程是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重视研究生的个体差异与要求,给研究生提供了充分的学术自由,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的这些特点应该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提供给研究生足够多的、内容广泛的选修课程。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所占比重小,数量也少,而且大多数选修课的内容也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的范围,严重制约着研究生的全发展。

3.3 选择和实施现代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中实行的教学制度。

首先,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8]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既实行学分制,又规定严格的毕业年限,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实行的学分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因此,在图书情报学研究生的教育中,要建立选择性更强、开放性更大的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其次,弹性学制。目前我国在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中,弹性学制很难落到实处。往往设定了弹性学制,又规定了“基本学制”。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缩短时间和减少学分那么简单,它涉及到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譬如,课程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学术研究、导师制度以及论文写作答辩等等。但在研究生具体学习过程中,因个人情况不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也就不同,因此在学制上要求采取灵活措施,实行弹性学制。

3.4 实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对图书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包括了从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开题、学术报告、答辩的全过程。[9]中期考核时把握该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首先,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采取集中和平时累计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减少考核工作强度。集中考核指考核指标的评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对该专业研究生成绩考核,必须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采取集中考核评议;平时累计考核是根据研究生的考核要求,结合平时表现,做好考核项目的积累工作。

其次,增加考核透明度。可以建立师生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约束机制,采取考核数字和数据公开的形式,让该专业研究生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各项情况,同时公布考核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考核结束后,研究生院应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1251.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