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图书情报学视角下的国内近5年图书馆博客研究的统计分析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图书情报学视角下的国内近5年图书馆博客研究的统计分析 1 国内近5年关于图书馆博客研究的文献概况 2 论文的年代分布及分析 对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图书馆博客研究的产出量,甚至有助于预测今后的研究趋势。 3 论文的期刊分布及分析

图书情报学视角下的国内近5年图书馆博客研究的统计分析

1 国内近5年关于图书馆博客研究的文献概况

2 论文的年代分布及分析

对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图书馆博客研究的产出量,甚至有助于预测今后的研究趋势。

3 论文的期刊分布及分析

统计博客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其空间分布特点。并且,每一种期刊博客研究主题的载文量能够以事实数据帮助投稿者明确投稿方向。

笔者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的检索功能,统计出博客研究论文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如表1所示:

4 论文主题分布及分析

对论文进行主题统计有利于掌握特定时期的研究重点,为今后的博客研究指明方向。笔者通过认真研读457篇论文,将博客研究论文主题分为信息服务、博客调查、博客评价、知识管理、技术、其他六大类。图2为2006年至2011年国内博客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

4.1 信息服务

如图2所示,信息服务主题的比例在除2007年以外的其他4年中均徘徊于40%左右,在2007年突破50%,达到当年博客研究论文总量的56.92%,说明我国图书馆注重将博客与图书馆的服务结合起来,探索“博客化”的服务模式,并且意识到要将Web 2.0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指导思想融入到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之中。图书馆可以通过在其博客上主动向用户展示馆藏资源及服务,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博客的回复与评论功能能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读者与馆员的互动交流;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博客对因特网上优劣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提高用户获取优质信息资源的效率。同时,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人力技术资源、人气资源上的优势,这为图书馆开设新闻、书目导读、咨询导航等博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新闻与传播学科博客依照学科性、时效性和方法性等原则,设置了9个主要栏目,分别为“最新消息”、“每周新书”、“新书简介”、“书目导读”、“学科资源”、“学者观点”、“实用软件”、“快速回答”、“馆员心声”、“相关功能”。该博客提供RSS订阅功能,用户可在个人新闻聚合器中添加博客的站点地址,新闻聚合器便会定期自动对RSS内容进行检测,随时了解学科博客的最近更新[3]。如果学科博客能够实现针对不同栏目的RSS订阅功能,那么其提供的服务便会更加个性化。另外,“新书简介”栏目不仅提供每本新书的基本信息,还提供作者简介、书籍封面等扩展信息,文字与图片的合理搭配增加了用户浏览博客时的视觉美感,更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学科博客也可以将馆藏目录或联机联合目录(如WorldCat)以应用的方式与博客功能进行结合,使用户能够一站式获取所要查找的图书等信息资源。如今,已有数家美国大学图书馆在其Facebook主页上进行此类尝试。最后,如果学科博客建设团队能够以论文的形式陆续报道学科博客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团队所采取的解决方案,这将与建博过程形成一个系列,以全方位的视角为我国其他高校图书馆开设博客站点或者使用其他 Web 2.0 工具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4.2 博客调查

我国图书馆开设博客服务于用户的做法最先是由美国引入的,对比分析中美图书馆博客之间主题内容、更新频率、互动响应、与其他mences以及永久链接实现与相关学术团体的信息交流;另外,博客日志的时间倒排序组织形式能够方便用户浏览博客作者最近更新的日志。

调查对象种类不只一类的论文有11篇,包括大学图书馆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学校图书馆博客、图书馆协会博客、专业图书馆博客、内部博客等,说明我国博客调查统计论文横向覆盖面大,几乎囊括了图书情报学博客的所有类型。其中,王妙娅在《国内图书馆服务博客调查分析》中采用SPSS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博文量、博客的延续时间、博文类型、月均博文与访问量的关系[5]。

以图情专业个人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为唯一调查对象进行统计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1篇,说明虽然图情专家能在业内一呼百应,博文更新及时且内容新颖,但其受众面不如高校图书馆广,相比之下,博客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再者,图情个人博客是一种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与传播渠道,学生、教师以及图情工作人员只能利用空余时间与博主进行交流,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与服务是与他们的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所以图情个人博客的用户粘度也不如高校图书馆博客的用户黏度强。另外,尽管公共图书馆有比高校图书馆更大的用户群,但限于用户群的智力结构与教育水平,博客的留言或评论功能难以实现。

其他分类中的论文数量为4篇。虽然数量远不及研究高校图书馆博客的论文数量多,但4篇论文从用户使用博客的感受、图书馆员注册博客空间以及博文被引情况三个方面开辟了博客调查统计的新思路。其中,吴钢的《博客对图书情报学传统学术交流影响的实证分析》与徐佳宁、高淑琴的《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引用博客文章情况实证分析》探索了博客资源的利用情况及交流规律,为了解现代学术交流环境中学者的信息行为及开发博客资源为学术研究服务提供了参考。前者对2005-2007年发表在11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引用博客信息资源的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博客引文的数量变化、引用博客资源的图书情报学论文的主题、博客引文的可追溯性等内容[6]。后者利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对我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引用博客文章的语种、时段、学科、主题、作者、可追溯性进行了统计,考察了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引用博客文章的主题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情况以及博客参考文献的稳定性[7]。

4.3 博客评价

从宏观角度出发,博客使网络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增加了非正式学术交流的途径。但是,注册一个博客仅需几分钟,且不用申请域名,没有托管空间,更无需自己维护,这就使得增长的海量信息中包括了大量没有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所以,博客信息价值测评的紧迫性显得更为突出。一个有效的博客评价模型可以使博客信息资源得到优化,甚至可以对其进行编目,实现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体化检索。

从微观角度出发,评价博客的论文或使用已有的方法,或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新方法,通过计算实例,为一些图情界由于“入行”较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际和交流网络的博客“新人”慢慢进入图林博客社会网络的核心领域指明方向。依照一个有效的博客评价模型,他们只要增加博文数量、提高博文质量、加快博文更新频率或者不断地与社会网络的核心节点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完善,就会慢慢进入核心领域。

现今博客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①针对单个博客进行影响力方面的评价。如张晓阳和李晓亮在《科学家博客h指数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借鉴了J. E. Hirsch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h指数,定义了博客h指数,对科学网总排行前30名的科学家博客在2007-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博文数、点击量、篇均点击量和链接量、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8]。②在某一领域学术博客所构成的交流网络中,分析网络成员间的彼此关系。如苏娜等人在《基于链接分析的图林博客显著度分析》中,先取得95个图林博客研究对象的单链与共链数据,然后构建博客间的链接矩阵,去除了结果矩阵中没有意义的博客后,利用可视化工具UCINET进行分析[9]。

第一种方法侧重于从单个博客的角度出发研究它们的特点和交流模式,如博文数、篇均点击量、更新频率、其他网页对博客超文本链接的数量以及链接网页的重要性等。第二种方法侧重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各个博客站点间的超文本链接与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相吻合:社会不是由个人而是由网络构成的,网络中包含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关系。所以,图情专家学者可以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个学术博客间单链、互链、共链数据,并探讨某一领域交流群落中成员间的彼此关系以及交流网络的属性特征。特别是在使用可视化的工具将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的属性特征以社会网络节点图的方式呈现在自己面前后,图情专家学者便可以对网络结构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在对整体学术交流网络的特点和结构进行把握的同时,改善交流网络的结构,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科研信息沟通和学术交流。

5 作者合作统计及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将457篇论文的书目文献信息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再将数据导入到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中。其中,BICOMB采用目前技术成熟、流行的数据库语言开发,可以对文献数据库中的书目文献信息进行快速扫描,准确提取并归类存储、统计计算、矩阵分析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

? 提取导入的文本文件中的字段,并将“关键字段”设定为“作者”。

? 对“作者”字段进行统计,并将频次阀值设定为2,最后得到74名作者。

? 使用共现矩阵功能,得到74名作者中任意两名作者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矩阵。

? 将矩阵导出为Excel文件并保存。

? 将Excel表格中的作者名称进行同义词合并,合并完之后的矩阵见表2。

? 将合并完同义词之后的Excel文件导入到Ucinet软件中进行作者合作分析。Ucine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Network)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是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群网络分析者编写的。利用Ucinet软件可以读取文本文件,且能处理32 767个网络节点。最后得到的网络节点见图4。图4为74名作者中任意两名作者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网络节点图。图中有30名作者处于节点图之中,说明他们有过合作经历,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这30名作者一共合作了52次,平均每个作者与他人合作1.73次;而其余44个节点没有与其他任何节点发生联系,说明这些节点所代表的作者均独立完成其论文。其中,邱均平、李江、任全娥、李晔君4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表现为4人之中任意两人均有过合作。另外,田洁较为注重与其他作者的合作,表现为与王朋、马静、韩瑞平、张鹏、王永华均有过合作。邱均平与李江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共为6次。除此之外,其余的合作关系大多为两两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在博客研究中,图情专业作者的合作关系松散,表现为作者合作关系网络节点图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邱均平、李江、任全娥、李晔君均隶属于武汉大学(不考虑原来在武汉大学任教或学习,后来进入其他单位任教或学习的情况,以下作者同样不考虑这样的情况);田洁、马静、韩瑞平、张鹏都是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王朋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5人所属单位均为河北工业大学;张秋与韩丽风均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员;高海峰与倪代川同是上海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笔者通过上述有过合作关系的作者均隶属于同一个机构的现象推测:地理、研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跨机构、跨单位、跨地域之间作者的合作并不广泛,并且极有可能导致我国博客领域研究层次出现两极分化。

6 关键词共现及分析

笔者将“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技术”等同义词进行合并后,所得的矩阵见表4。

用Ucinet软件导出的关键词网络节点见图5。由图5可知,图书馆学、Web 2.0、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图书馆界、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互联网、图书馆应用等词处于网络节点图的核心领域。除去概念包涵内容过多的词,剩下个性化信息服务一个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和个性化趋势的现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为服务方式的主动性、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服务时空的灵活性等特点。本文中,笔者以学科信息导航与数字化参考咨询为例,论述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词处于我国2006年至2011年博客研究关键词网络节点图核心地带的原因。

当今的学科发展态势是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两种相对的状态共存,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以及综合学科等。“隔行如隔山”,各学科各自的特殊术语成为学科与学科之间交流的主要障碍。一个跨学科的导航博客网能够有效攻破学科间的语言壁垒,跨越学科间的知识鸿沟。学科馆员与各专业的专家可以借助博客的集中-分布式共享机制,从因特网上发现拥有不同知识结构但具有相似研究兴趣的其他学科专家建立的博客站点,最终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导航博客网[10]。一个学科的专家可以通过点击跨学科导航博客网中的链接和浏览日志等方式,了解其他学科专家对于一个相同研究主题所采用的不同研究角度,并不断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逐渐使自己的研究领域向外拓展,丰富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此外,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信息导航还能使不同学科的专家之间进行不同方式的交流,探讨各自的研究经验与所遇到的难题,极大地促进学科专家之间的互动。

互联网上泛在的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们日益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同时,传统数字参考咨询的“一对一”模式面对用户日益专深的问题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然而,博客的兴起为数字参考咨询带来了新的希望,即“多对一”的服务模式能够使用户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具针对性的回答;单个参考馆员也可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为了一个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花费许多时间查找资料,最终还是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如果各个合作馆互相订阅对方的博客。当用户登陆某个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博客提出问题时,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一个帖子使每一个订阅对方博客的参考馆员都能通过自己的RSS阅读器看到这个问题。参考馆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些回答作为评论跟在问题的后面;参考馆员同样可以通过RSS阅读器随时关注其他馆员对这个问题做出的答复,以便更改和补充自己的答案。这样,问题和所有的答复紧密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话题”。一般而言,答复越多,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越接近完善[11]。

编目、虚拟社区、微内容等词处于网络节点图的最外围。但笔者认为,随着博客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们会慢慢进入核心研究领域。笔者在下文中以编目、虚拟社区为例。

知识单元对于高校中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主要体现为整本专著中的一个章节、一篇论文中的一小段内容。但是,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中,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存在虽然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但对上述人群信息需求的满足似乎束手无策。并且,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愈发难以获得,就算是高校购买的数据库也难以胜任,更不要谈信息资源的权威性问题了。而博客中的日志一般是博主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是某一具体研究主题的精辟见解,而非专著与论文般的长篇大论。图书馆通过采集优质博文,然后确定博文中的可识别元素对其进行编目,并提供永久获取链接,可以有效缓解知识单元获取不足的问题。

但是,由于博客的写作呈现出较大的自由性与随意性,图书馆在筛选博文时应注重考察博主的权威性,即博主是否实名、博主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如何等问题。其次,博客和网上银行账户、个人网站、数码照片及PC文档一样,属于个人数字化资产,尤其是博主在博客上所发的原创性文字、照片、影音资料,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12]。但是,目前的知识产权法还没有明确规定图书馆是否有权将筛选后的博文加以保存或提供利用。所以,如果图书馆想要以博客资源提升本馆的服务层次,就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做出一些努力与尝试,或与博主取得联系并签订合同。

图书馆提供参考研究室和召开传统的学术会议等都是交流学术观点、促进学术发展的良好方式。但是,就算是有几万人参加的IFLA会议,一位学者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范围仍是极其有限的。在如此大的会场上,甚至有极大的可能性找不到与自己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学者。这些对于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是无形的损失,更不要谈那些由于事务缠身、经费所限等原因不能亲自参加会议的专家了。而学术博客网络社区的建立使得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虚拟社区中,用户的知识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知识交流范围无限扩大,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知识传播范围的扩展,提高了知识传播速度,从而提高了学科知识的传播效率。具体而言,在一个学术博客网络社区中,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学术经历与学术背景,但他们关注的可能是共同的学术领域。通过博主与博主、博主与博客用户及博客用户与博客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三种交流方式,可以互相共享对方的学术论点或学术感悟,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有助于学术博客网络社区成员的学术成长[13]。

7 结 语

2011年,我国图书馆界迎来了微博的春天。尽管在此时探讨博客略显落伍,但笔者不得不指出,博客与微博在某些功能上的差异使得图书馆并不能就此舍弃博客。微博每条信息140字之内的限制,使得“微博化”的联合参考咨询力不从心;而图书馆利用博客开展“多对一”模式的参考咨询在联合数字参考咨询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是今后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博客强化其SNS属性,单个博客的受众面越来越广,博客的信息资源质量难以控制。因此,以博客评价为主题的研究需要图情专家学者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1167.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