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论翻译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关键词:迁移 翻译 英语阅读 论文摘要:本文从母语正迁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翻译在英语专业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阅读课堂教学中,对部分难句的翻译,不仅有助于外语语言的习得,增加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母语口、笔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

"

论文关键词:迁移 翻译 英语阅读

论文摘要:本文从母语正迁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翻译在英语专业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阅读课堂教学中,对部分难句的翻译,不仅有助于外语语言的习得,增加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母语口、笔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一、引言

自中世纪语法翻译教学法出现以来,各种教学法陆续出现并被褒扬,相应的前一教学法就会被打人冷宫。最早出现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也没逃过这一命运。由于人们对语言学习认识的转变,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等教学方法相继出现,致使语法翻译教学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通过自身的语言学习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翻译教学在二语习得中仍有着其它教学法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英语在日常交流罕见的西部地区,翻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英语阅读课的目的与任务

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按说对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既有目标性,同时也有兴趣的。但笔者教学专业英语阅读课程多年,通过观察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虽然知道阅读课程的重要性:大量阅读对听、说、写等是很好的辅助途径。但学生们对阅读课的兴趣并不高,主要是学生不够重视该门课程;同时,由于受精读课程以及母语习惯的影响,学生总希望把课文的每句话都完全理解,更希望老师能翻译某些句子,而事实并非如此,久而久之,对阅读课就没多大兴趣了。

三、母语思维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语言虽不是与生俱来,但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名十八岁的大学生,他的体型、人生观、世界观已基本成型。他从出生那天起,天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母语,虽然中学英语课堂上也会听说英语,但受到英语的熏陶,和母语听说的量相比,英语的简直是微乎其微。心理学认为语言与人类大脑活动和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依赖于思维,它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沃尔则认为思维依赖于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无论语言和思维谁先谁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母语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是在没有任何其他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而二语习得是在母语思维已经形成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时母语思维模式已经内化,固定化。所以,我们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并利用母语学习时的技巧和经验来指导英语阅读和学习。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课堂上听说的都是英语,或者说每天大部分时间接触的都是英语,但由于母语环境以及母语优先原则,总体上说,学生的母语思维非常活跃。恰到好处地运用母语思维,对他的外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完全有可能掌握用外语思维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言语和写作能力,这也是外语专业明确且可行的目标。但这种能力的获得不可能独立于学生既定的心理文化结构之外。相反,能否有效掌握外语是与中国学生既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母语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他的外语学习也轻松,表达能力也强。英语较差的学生,相对来说,他的汉语知识也薄弱,理解力不强,母语的言语表达能力也较差。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年,我们的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非常刻苦,但学习效果不佳,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汉语较差,从论文指导等了解到他们的父母根本就不会汉语,回到家乡,交流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语言,所以,英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三门语言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语言学专家、学者们对影响英语阅读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关注'。研究表明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很多。Ellis认为“母语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认为,语言与人类大脑活动和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语的学习与我们的大脑以及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术语“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课题、新任务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完成的,既有对比,又有抽象的特点。迁移有正负之分。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或借助于母语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是正迁移;学习者的母语知识、经验或习惯妨碍自身的外语表达和思想交流是负迁移。Ellis认为当目标语与母语类似时,学生可以学得更快,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2O世纪80年代初,乔姆斯基和其他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也称为原则与参数理论。他们认为,普遍语法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存在于正常人的大脑中,并对一切语言学习起作用,即母语习得在目标语学习中能够发挥正迁移的作用。

英语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要把新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认知结构中,重建新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读者运用母语思维,充分理解背景知识以及文中意思,才能完成对话,也才有兴趣完成对话。大量研究表明,二语习得者在对目的语的认知过程中,有依赖母语思维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母语思维在目的语阅读中的运用。Kern分析了51名美国学生阅读法语文章的过程,发现这些学生经常运用母语来理解文中的词语和概念。他还认为,母语在阅读过程中有如下作用:肯定文章意义(consolidatingmeaning)、记忆上下文信息(retainingcontextualin—formation)、弄清句法(clarifyingsyntacticrules)、检查理解(checkingcomprehension)、帮助认知意义(facilitatingseman.ticprocessing)、舒缓记忆容量的制约(easingmeerorycon—straint)、减少情绪障碍(reducingaffectivebarriers)。Upton对11名ESL学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也发现二语阅读过程中,母语思维存在并影响阅读的现象。l6归根到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最终要归结于母语为思维手段的深刻认识,这是特定的学习、生活环境决定的。

四、适当翻译的必要性

1.有助于英语的学习

人类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于外语的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语言的互通性,大量事实证明,学生的母语修养能决定他的外语水平,母语修养好的学生,对语言就有较高的敏感度,对母语和外语之间的鉴赏或比较性的学习就比较敏感。因此,阅读课堂教学中,适当引人母语知识,对部分难句、美句进行分析、翻译,进行简明扼要的比较,不仅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全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外语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帮助。

在应用语言学看来,外语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内因,一切改进外语教学的措施都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主要指学习者的个性、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学习者的生长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内因:从小就生长在母语环境中的中国人,成人后,母语文化已成为他们既定的心理文化结构,汉语语言就是这种心理文化结构的载体。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中国文化氛围中,他们习惯于汉语思维,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及其思维方式在他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他们的脑海里已经蕴涵了庞大的母语参照体系,虽然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该而且完全有可能逐步掌握用外语思维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言语和写作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获得不可能独立于既定的心里文化结构之外,他们必然要利用其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外语。认知心理学的又一个观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处于恰当的准备状态才能同化新知识;新知识只有同原有的知识有机集合才能被吸收,并同原有的知识一起生长成为新的知识结构。由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原有的知识结构迎接新知识,消化新知识。要做到这一点,翻译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这里的翻译是指学生在直接教学法过程中,在掌握语法规则、具有相当词汇量且熟悉大量句型和表达手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学科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英汉翻译(主要是口头),力求在母语的帮助下更精确地理解原文意思。"

在直接教学法前提下,老师课堂上全英文教学,而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与老师同步,于是他们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不能理解,有时学习完一篇文章后,只是在老师的带动下完成了课后的理解练习作业,而对课文是一知半解。从而对阅读课没了兴趣。而且,阅读课本身决定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象精度课程那样精讲、细讲,而是通过快速阅读,通过学生的背景知识以及老师的总体介绍,达到对课文主要信息的总体理解。这可能与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别。学生情趣的培养,包括对这门课程以及某篇文章的兴趣,首先就是学生要熟悉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文章的全部或者说大体上的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对难句适当的翻译是必要的。同时,英语课堂上,学生不能讲母语,自然造成了学生的紧张,这对语言学习是很不利的,课堂上偶尔的翻译讲解或练习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必要的。

2.有助于汉语的提高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又具体表现为理解能力和表选能力。从翻译角度看,阅读理解是一种由符号性向观念性转化的“内化”过程,亦称“语形重构”,即语符层次结构的转换。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原文,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致外语工作者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外文资料的阅读、理解并转换成高质量的中文,让他人阅读。所以,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高质量的语言水准是目标,能高质量地表达两种语言也是外语人才的要求。所以,英语阅读课堂上偶尔通过翻译来理解、训练口头表达不愧是最佳时机。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母语功底不强,尤其是我们西部地区的二本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等偏远山区,中学阶段为了上大学,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知识面相对狭窄,思维不开阔,语言基本功不够强,固有的文化潜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长的环境,包括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学生耳濡目染的多是方言,只有在课堂上才会有书面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球村的出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来,其一就是文化素养,语言的表达能力。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才能能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精确地翻译成流畅的汉语,给同时带来工作便利,给阅读的人带来美感,给国家带来政经济的好处,为祖国增光添彩。所以,进人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欲望继续高涨,环境也允许他阅读各种书籍。此时,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给予指点和训练。这主要在课堂进行,所以阅读课难句的翻译,不仅是对翻译课本身的补充训练(翻译课课时也是有限的),也是对学生语言学习的训练。外语专业学生在学校应主动、有意识地培养较高的理解原文能力和翻译能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引导。

目前,在过分“直接”或过分强调阅读速度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堂上所学课文没有得到充分理解,这不仅刺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现行的阅读教材大多选编了大量文学性的内容,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非虚构文学以及历史、哲学选段等,这些材料既体现了语言的精华,也体现了文化的精华。在通过翻译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比两种语言和文化进行高精度的思考和技巧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及对母语、外语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大有益处。

例如,如果我们在阅读中遇到这样句子“to longtoseeone’SSOilsucceedinlife”o该句很简单,学生很自然地理解成“渴望孩子成功”。虽然这样理解也没错,如果老师给翻译成“望子成龙”,不仅语言精辟地高度概括了该句,复习了学生的成语,让学生明了中国文化,而且会活跃课堂气氛,让无精打采的学生突生朝气。

翻译在英语专业阅读课堂教学中是必要的,并非否定直接教学法、听说法等交际教学方法。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阅读课堂上适度的翻译练习,发挥好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外语习得,而且对母语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很多外语学习者有同感:外语学习了,但母语给忘却了,结果是外语没学好,母语也不擅长了。能否将外语原文准确地翻译成汉语,既是衡量学生专业能力的标准,也是体现学生总体水平和素质的标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中,对难句适当的翻译,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全文,也是对学生既定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因潜力的挖掘,对外语和汉语的综合能力和技巧的训练,以便培养社会真正合格的外语人才。所以,英语专业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翻译是必要的。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jiaoyu/15762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