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摘 要] 经济社会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遂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过去,人们认为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如今,“本土国际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着眼于课程

"
[摘 要] 经济社会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遂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过去,人们认为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如今,“本土国际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着眼于课程改革和课外活动开发,并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力图使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一小部分出过国的学生)都具备国际经验。

[关键词] 国际化教育 国际化人才 本土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全球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产品的跨国界流通要求产品设计者能够了解别国消费者的需求;食品、水资源和环境等世界性问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决策者和工程师,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遂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许多学校过去很少关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现在也开始为其创造机会,让这些专业的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牙科系一直以案例教学为主,如今在案例中增加了多元文化的要素,如怎样与来自其他国家以及信奉其他宗教的病人进行交流;动物学科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一般的动物生物学和动物管理学,还要知晓牲畜养殖可能对环境、基因操作和未知疾病等造成的影响。
长久以来,一提到国际化人才培养,人们便会想到学生的跨国流动,至今,依然有许多人相信,学生流动是教育国际化的最佳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为了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许多大学与外国高校达成学生交换协议,不少政府和非政府机构设立了海外学习奖学金,一些国际组织也推出了地区性的学生交换项目,如欧盟的伊拉斯漠斯·蒙得斯计划和亚太地区的亚太大学交流会。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能够到国外学习的学生很少。只有10%的欧洲学生有海外学习经验,在美国,这一比例不足1%,于是,“本土国际化”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引起轰动。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IaH)泛指除学生流动之外的一切国际活动,其发端者为瑞典学者本特·尼尔森(Bengt Nilsson)。尼尔森指出,尽管学生流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国际化不能只依靠这10%出过国的学生,要想在全球化世界中站稳脚跟,所有学生都必须“国际化”。然而,把所有学生都送出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一种现实而有效的办法是在大学教育中,为没有机会出国的学生提供国际化经验,这就是本土国际化。本土国际化聚焦于形式多样的课程改革和课外活动开发。

一、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已有课程中增加一门或两门与“国际”有关的课程。这种做法比较简便省力,基本上不需要改变现行的课程结构。尼尔森所在的马尔默大学设有国际移民与种族关系学院,学院为工程系的部分学生开设为期5周的选修课,研讨移民政策、种族隔离以及文化和宗教差异等问题。由于受到学生广泛欢迎,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1倍。许多大学把国际问题和跨文化研究更进一步地融合成一门国际课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荷兰的特文特大学就是一例。一些中小学也引入了国际研究课程。澳大利亚的柯若瓦女子学校是一所非政府学校,它为六至八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名为世界女性的课程,向学生讲授历史上知名女性的生活,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女性也有相同的人生经历。九年级学生则通过非英语语言课学习外国文化、政治和历史。
第二个途径是开展外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研究术语、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一些高校开设以语言学习为主的外语课,如马尔默大学的英语会话课;另一些高校则用外语教授专业课程。韩国政府甚至规定,国立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等精英大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必须达到30%。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秋田国际教养大学,它是一所全英语授课大学,该校所有新生都要参加托福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编成3组,学习英语阅读、写作、会话和听力。大学定期对学生进行托福测试,考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完成英语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学一些文科核心课程,如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历史。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才正式学习主修课程。
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潜力,但实施难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促进不同国家的高校相互合作,联合开发课程或课程模块,从而实现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葡萄牙理工学院、捷克的俄斯特拉发大学、波兰的人文与经济研究院、罗马尼亚的罗马里综合大学和英国的圣玛丽大学学院共同开展高级跨国情景中的教学项目,目的是让合作院校向学生传授一门共同课程。课程的主题之一是欧洲研究,其中包括3个模块:欧洲面临的教育挑战、欧洲公民与欧洲价值观以及欧洲历史与欧洲制度。这些模块均用英语讲授,每个模块45学时,学生修完后,共可获得15学分。欧洲管理学院与国际公司团体是一个由17所来自欧洲顶级商学院、4家欧洲之外的学术机构和50多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组成的团体。该团体开设了管理硕士课程,在所有成员学院讲授。课程包括6个部分:学生所在学院的自设课程、团体共同开发的专门课程、两门语言课程、一次海外实习、制订一项商务计划以及在一所海外成员学院学习一学期。

二、开发课外活动

本土国际化不仅体现在正规课程中,也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访问学者、留学生和移民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可以为本地学生提供多元视角,使得本地学生不用出国就可以探索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国际教室(International Classroom),在一些国家,随着交换生和移民的增多,同一个教室里有时会坐着来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国家的学生。国际教室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学生丰富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学会欣赏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有跨文化交流专题研究组,让外国学生和本国学生一起分析与讨论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交流风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风格。明尼苏达州则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立法,对有助于美国学生学习国际文化的外国学生给予财政补贴。
也有一些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将本国学生与外国学生或外国移民组合在一起。柯若瓦女子学校向每位外国交换生提供由两位教师和两位本校学生组成的导师组,帮助交换生熟悉学校环境,融入学校生活。在与交换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组的所有成员都获益匪浅,他们与其他学生一起开展研讨会,探讨文化差异有哪些表现以及怎样理解文化差异。马尔默大学每年派出100名学生,担任100名中小学移民学生的导师。导师对移民学生跟踪1年,每周至少到学生家里待3个小时,或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这既有助于移民学生获得安全感,又让导师认识了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传统。

三、网络与本土国际化

网络是本土国际化的关键手段,一些学者甚至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很可能是各国学术界大量使用互联网的必然结果。各国师生可以召开视频会议,可以通过虚拟图书馆查阅各国资料,教师也可以把事先录好的演讲放在网上,供各国人士下载观看。最重要的是,各国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形成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因为各国师生要相互合作,必须使用某种国际语言,如英语。20世纪90年代末,比利时、美国、阿根廷、法国、苏格兰和西班牙的一些高校启动了Marctica项目,目的是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项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由3部分组成:一是学生通过网络,自学由各成员学校共同开发的课程软件包——国际与跨文化市场营销;二是虚拟交换,也就是成员国学生不必出国,而是利用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论坛和视频会议,组成团队,撰写论文,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与出国留学相似的效果;三是各小组利用网络,开展国别分析。

类似的虚拟社区在中小学也可以看到。美国的田纳西大学与保加利亚的布尔加斯自由大学共同设计了一个名为“我家、你家、我们的家”(My Place,Your Place,Our Place)的教学模型,并在田纳西州和布尔加斯地区的一些中小学开展了前期试验。两个地区的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两两结对,电子邮件的内容最初由老师指定,如介绍当地天气和当日汇率,然后逐步由学生根据教学模型中列出的项目,开展自由讨论,如比较两地物价,计算两地劳动者需要工作多少小时才能买得起某件商品。学生可以把他们的项目成果上传到专门网站,供大家学习和讨论。

四、结 语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外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学生跨国流动为主,转变为以不出国的“虚拟流动”为主。这进一步折射出国际化教育理念的转变:国际化从一种量化的目标转变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养的手段;国际化的受益者从一小部分学生扩大到全体学生;国际化的内涵也进一步深化,从强调“异域”文化和教育,转变为更加关注课程改革和跨文化学习。我国正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派遣留学生仍然是我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手段,相比之下,本国学生的国际化和有关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拓宽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视野,更快更好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资料 2 Ronald F. Movrich. A new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or the global age:Akit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Japan:A case study [C]// Gregory Makrides and E. Jung. Eracon 2005 Erasmu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yprus,2005
3 Michael Joris,Christiaan van den Berg and Stefaan van Ryssen. Home,but not alone: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at home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3-07-01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jiaoyu/15623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