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成为关键。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竞争力。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成为关键。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竞争力。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体制和机制本来是管理学的一对概念范畴。人们通常认为,体制是指组织体系内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机制是指机构的具体实现和运作方式。体制和机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国外有时也使用“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管理结构”(management structure)和“组织报告关系”(organizational reporting relationship)等词语来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它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个侧面和层次的整体性的功能及其规律。包括其运行所依据的原理和原则,运行过程的状况即运行中各个部分之问的相互作用,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是为了揭示和再现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生动的过程。因此,它的立论重点并不在于一般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是力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动态运行过程的考察,对多因素、多变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作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刻画,从而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最优化控制的目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现状

(一)体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教育体制的分工模式制约了“全员育人”的实现

高等教育体制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培养被人为地分割为智育和德育,这集中体现在:在领导层面上,智育即教学工作往往由一位副校长分管,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学生工作由一位党委副书记(有的兼任副校长)分管;在执行层面上,智育由教务部门执行,德育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执行;在德育内部,也被人为地分割为课堂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培养无法在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即使不少高校创设了各类沟通与合作机制,但体制上先天的分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整体培养的问题。

“全员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重要主题,文件颁布以后,各高校纷纷召开会议,推动“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全员育人的平台相对缺乏,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与德育脱钩的现象。现有的体制无法有效动员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工作,“全员育人”只能流于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三级管理传输链条过长制约了教育效果

从纵向上看,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级管理模式事实上形成了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学生工作部门——院系——班年级(楼)四级链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和任务在层层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耗散”现象。分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门往往重视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划,院系和班年级(楼)往往更重视事务性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导致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德育内容在经过一条较长的传输链条后很难抵达学生层面,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分工导致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推进的动力

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少数高校实施的是“大学工”模式,即招生办、团委、武装部、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由学生工作部(处)统一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整体推进。但对于大部分院校而言,招生办、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是学校层面独立的部门,少数院校甚至存在更为细化的分工。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缺乏彼此协作整体推进德育工作的动力。尽管各高校都有一位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统一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现有的分工体制决定了各部门还是依据自己的工作开展情况制定规划,推动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合力还比较弱,有待调整和改进。

(二)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和规划机制尚未构建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向来被看作是一项软约束的工作,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普遍感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制定有效的目标和规划,导致工作计划性较弱。首先,学校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往往都是务虚的。第二,随着学校分管领导或部门领导的变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差异性非常大;第三,目标和规划务虚导致院系和基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明晰的目标概念和阶段概念。这些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必要逐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机制和规划机制,将工作落到实处。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控制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尚不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另一个问题是过程控制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还不成熟。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也逐渐从工作任务的考评向质量评估转变,部分高校开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但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从过程控制来看,如果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划分为教育类工作和事务类工作,目前的过程控制机制能够保证事务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但教育类工作的推进控制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从质量评估来说,从工作任务的考评转向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关键在于全面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是思想教育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经济资助、法律事务等一系列新的职能,导致学生事务中行政事务大量增加。三是全面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校需要引导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高校内部必须加强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合作,即加强学生事务部门与教务部门的合作、学生事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这些都对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体制创新

领导体制是一条连续的权力路径,从组织的高层扩展到基层,将组织中所有的成员连接起来,明确“我有问题去找谁”以及“我向谁负责”。对于领导体制的变革,我们提出三个方面的考虑:

1.从党委单一 领导到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委员会——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枢系统 。

(1)党委和行政明确分工。党委是学生事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主要研究和学生事务相关的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等重要问题,制定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德育工作状况。学校行政部门(院、系)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校长需要对德育和智育全面负责,协调好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关系、学生事务部门和教务部门的关系。增加人才培养在院系工作考核中的比重,院长和系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学生工作。

(2)部署与实施科学协调。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需要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学生工作委员会是实现协调的途径之一,但需要将这一组织做得更加规范和充实。校长和书记等学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召集学生事务部门与学术事务部门的联席会,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统筹,对一些具体的工作进行部署和过程控制。

(3)逐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枢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枢系统是指由具有决策权的领导者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核心,并处于领导、指挥和决策的系统。中枢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其他构成系统都是在中枢系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为它服务。该系统应当由党委书记,分管党委副书记、分管副校长,学工部(处)长、研工部(处)长、团委书记以及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的副部(处)长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应当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通过中枢系统集体会议表决,并对决策实施后果集体负责。

2.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咨询系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咨询系统是指协助决策中枢系统进行正确决策的辅助性机构,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资深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成。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咨询系统的类型来看,可以根据咨询机构或人员与中枢系统的关系疏密程度进行划分,分为主从紧密型、主顾松散型、自主开发型三类。主从紧密型是指隶属于高校党委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研究机构,如学校政策研究室、学生工作系统设立的青年研究中心或大学生研究中心;主顾松散型是指受聘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兼职专家集团,如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会,校内外相关专业院系等;自主开发型是指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咨询有偿服务的机构或人员,这在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还不常见,但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3.从单一信息渠道到健全信息网络——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信息系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源、信息工作队伍、信息工作机构、信息传输手段,信息工作制度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中枢系统的重要辅助系统。学校党委信息调研秘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工作人员——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工作人员——辅导员(班级信息员)是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下常见的信息传输渠道。信息系统是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系统,建立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决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信息系统是各类学生信息和工作信息与决策者、执行者之间的桥梁;对信息系统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有利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体制创新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开展,尤其是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学生将不再严格归属于某一个院系或班级。这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结构模式带来了挑战,也为变革提供了契机。

1.横向上,在学校层面设立若干个学生工作职能中心

在当前高校的机构设置中,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部门很多,虽然学生工作部、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是学生事务机构的主体,但还有不少职能分散在“兼职部门”,职能的交叠以及因分管领导的不同和协调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事务的专业化程度。可以尝试将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招生办、教务处学籍管理科、就业指导中心、总务处宿舍管理科、武装部、体育教学部、校医院等部门和科室根据工作需要重新组合,形成功能专一的新机构,建立直属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领导的多个中心,如招生注册中心(招生、学籍管理)、学习辅导中心(学风建设、学术咨询)、住宿生活指导中心(宿舍管理和宿舍生活)、行为指导中心(日常管理和行为管理)、就业指导中心(职业和人生规划)、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健康服务中心(健康预防、医疗保险)、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勤工助学中心、经济资助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等。可将上述各中心依工作性质分成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类,分别由学生事务副校长助理分管。在这种划分方式下,学生事务的机构设置切块很小,分解较细,职责单一,各管理部门间不重叠,管理人员不交叉,上下一条线,主从分明,

左右协调,各司其职,能确保在学生事务工作中发挥整体效能。

2.纵向上,部分高校可尝试构建二级管理体制

在学生人数较少、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素质较高的学校,可尝试扁平化运作,弱化中间管理层,拓展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院系一级不再设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根据不同职能成立的学校一级的中心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工作,将三级管理体制简化为二级管理体制。心理咨询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都直接而对学生,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信息和建议(包括新生入学介绍、学习方法指导、课程选择指导、成长与发展咨询、心理咨询、学生对学校部门或具体工作人员的投诉等),接受学生的预约,解决、解答和处理与学生相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这种模式中,虽然院系层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被剥离,但辅导员制度仍有必要予以保留,可以考虑让辅导员在带班的同时承担学校层面某中心的相应职能工作。

3.部分高校可通过充实“中场发动机”和引入矩阵组织来优化组织结构

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可继续保留院系一级的学生工作机构,但可以考虑通过若干个院系学生工作办公事横向联合,做大做实院系一级的“中场发动机”,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对于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引入矩阵化组织,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部门的横向延展,重组分散在部门的各项资源,对一些具体任务保持最佳的资源配置。矩阵组织结构的最大特点在于组织成员可以属于不同部门,也可以临时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其优势在于当组织的各种活动比较复杂又相互依存时,可以快速响应学生需求,协调各种活动,并且使信息迅速传递。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包括管理机制、教育机制、动员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及运作模式不断变化与调整。这里的创新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包括新的机构设置与对相应运作模式的探索。

本文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角度进行规划机制、控制机制和评估机制的研究:

(一)规划机制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机制主要体现在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反馈调整等方面。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机制中,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重视实际的同时,也要注重务虚。科学的务虚有助于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务虚的丰要形式有:第一,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思想、政策等方面进行研讨,尤其是在做重要决策时,更有必要召开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对决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第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形成崇尚思考和研究的氛围,加快研究成果孵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但是,务实与务虚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通过务虚获得r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后,仍然需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才能最终实现教育效果。

2.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形势和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注重不断推出新的品牌和项目,拓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但历史上形成的很多好的经验,却因为形式相对陈旧被忽略甚至遗忘。我们认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时,一定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注重创新并不意味着全盘放弃传统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则。事实上,创新中有亮点、传统中也有精华,创新中的亮点要经过证明才能成为精华,传统中的精华则是已经被证明的,不能全部否定,但需要与时俱进。应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积淀。

3.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范围应遍布于系统内所有重要的部门。而且。目标应该是动态的,可以随情况的改变而调整。短期目标则是执行性的目标,其时限常在一年以内,常常由长期目标分解而成,是对长期目标的具体细化,这种细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循序渐进,逐一实现,就能朝长期目标前进。只有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规划的指导作用,既不会把握不好节奏,也不会缺少整体方向。系统内各部门、各单位的长、短期目标应以整个系统的长、短期目标为依据来设立。

(二)控制机制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控制机制可以分为常态控制机制和非常态控制机制两类,分别用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正常运行状态的控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类突发状况下的预警控制。

1.常态控制机制

任何教育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控制手段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事实上,控制机制种类繁多,我们遴选了比较有代表性以及较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三种控制机制予以说明。

沟通机制。沟通机制是控制活动最基本的手段,有效的沟通对化解冲突、建立控制机制是极为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工作系统内部的沟通,使有关文件精神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为各个部门、各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了解和理解,形成系统内部的协调一致。其次,要加强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反馈情况。第三,要改善外部沟通,加强学校与社会各方面上作力量的整合,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时间管理机制。首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将其分解成为具体的阶段目标,不断监测目标的执行情况,确立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基于该节点的工作进度和教育效果的测评。一方面,对前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检验,看是否严格遵守了时间进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为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和方针作重要的参考。通过把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实施,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项目管理机制。项目管理机制是一种基于矩阵化组织结构的运行机制。为了达到某一教育目的或实施某一教育过程,可以召集隶属于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系统的人员,临时组建一个项目小组,在某一段特定时间里,以项目小组的名义开展工作。项目管理机制的优势在于加强系统与系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信息在各组织间迅速传递,也有助于快速、灵活地应对学生需求;资源利用率高,组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强,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获得较大的效率和效益;另外,易于培养专业人员的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有利于创新。

2.非常态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这

便要求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提前建立一种分工明确、权责分明、部门之间协调运作的应急预警控制机制,以防患于未然,维持学校的稳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实现非常态下的控制机制的创新。

完善现有的以稳定为主的预警控制机制。从危机管理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角度出发,面对一些可能发生的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立一套成熟的预警控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危机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解决三方面的内容。还需配套地建立或发展危机管理的组织及制度,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下,还要建立网上信息监控机制,规定网络各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具有可追寻的对应关系,切实做好网上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从而形成统一协调、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的网络信息监控机制。

逐步发展建立教育效果预警控制机制。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这一块几乎是空白的。而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表现出明显的目标性和规律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仅指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方向,也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达到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由总目标分解而成,统一于总目标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始终沿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运转。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其产生和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反映,在运行中必然呈现出许多带规律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目标性和规律性,使得建立教育效果预警控制机制成为可能。

(三)评估机制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机制应当从系统内部评估和系统外部评估两方而来建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多角度和全方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评估的改进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反映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必须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本质,必须紧扣大学生这一特殊知识群体思想行为的实际特点,各个指标必须可以进行定量化测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评估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极为丰富,教育成果具有多样性,因此设立的评估指标既要能反映物质成果,也要能反映精神成果。在指标的设计中应以人的思想、情感、态度等精神因素为主,还应包括物化后的成果,即德、能、勤、绩各个方面的表现。

(2)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体现必然是滞后于教育本身的,往往是在实施教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体现。若用静止的观点看待评估,仅凭一次评估活动就对教育的效果下结论往往是不确切的,评估工作应经常性、动态性地进行。

(3)对比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表现形式的多样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应经常从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中来获得对教育效果的判断。所谓纵向对比,即将实施教育的前后状况作对比,通过观察其间的变化来进行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所谓横向对比,即将同一类对象作比较,从它们的差异性中进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4)系统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作用的发挥具有一种内在的整体机制,因此在评估中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形成,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内部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评估工作既要充分估计社会大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又应十分注意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影响作出分析和评价。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总是针对一定的对象展开的,群体与个体的对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差别.评估工作应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评估要求和指标,只有这样,评估才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吸纳更多的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考虑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要素出发,引入专业教师评估、学生评估以及校外机构评估。

(1)专业教师评估。调查显示,目前专业教师几乎不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工作。而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具有很多需要促进合作的要素。通过引入专业教师评估,让专业教师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评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他们的见解,借此可以考量在哪些方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提供支持,进一步改善工作。

(2)学生评估。广大的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无疑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首先,学生评估的内容可依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职责设置,分为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及学生服务三大版块。其次,评估形式可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类,即学生对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感受和由学生提供一些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客观数据,如依据《辅导员工作职责条例》,学生可以反映辅导员工作是否达到了一些硬性指标,如班会频率、走楼频率、谈心次数等。

(3)校外机构评估。校外评估机构往往能够以他们的专业视角,借助管理科学中的检测、评估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结果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并且由于他们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使得他们给出的评估往往更为客观。在美国,各个州设有学生事务质量评估委员会,对各高校的学生服务处(或称学生发展处)的工作进行评估,以学生服务的情况进行排名。另外,也有一些行业协会承担上述的职能。但是,这样的组织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建立诸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会等组织机构,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校外评估的职能,探索有效的评估机制,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导向作用。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jiaoyu/15247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