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近几年,研究生教育连续大幅度扩招,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生毕业可以从事较优越的工作,很多本科生将读研究生作为延缓就业压力并获得更好就业机会的渠道,工作条件的优越、工资水平的高低成为他们求

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近几年,研究生教育连续大幅度扩招,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生毕业可以从事较优越的工作,很多本科生将读研究生作为延缓就业压力并获得更好就业机会的渠道,工作条件的优越、工资水平的高低成为他们求学的主要目标,相当多的研究生走上研究生阶段并不是真正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科研水平,也就难免产生急功近利的学术心态。如何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能否完成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还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是亟需完善的一项重要工作。

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各具特色,他们的经验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但重视基础课的教学还很重视科研,培养模式强调教研相结合,大学与企业合作,将大学基础研究优势与企业的设备优势、研究需求完美的结合起来,既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开发人才,又使大学研究生教育充满活力,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性,德国采取“学徒式”的研究生培养方式,重视师生关系,英国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将与论文相关的课程纳入学习范围,鼓励研究生跨系、跨校选课,提高研究能力、增强专业学科的广泛兴趣,日本研究生的课程几乎没有完全讲授式的课程,基本上是谈论课,讨论本学科前沿热点问题。从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的历史来看,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研究注重实用性,强调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研究生培养模式都是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既培养从事严谨的学术研究的高层次的研究者,又培养在社会中能够发挥多方面作用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最早采用的是德国模式,即研究生所有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由导师全部包干,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学习美国模式的教研结合,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都不是很好,研究生培养模式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还不成熟,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是借鉴并不等于照搬,由于各国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经济实力、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生培养模式带有各国的烙印,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改变观念,创新制度,走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

国内之前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法 ,学生不能深入探究学习,缺乏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勇气,难免会影响到研究生创新性的培养,减少学生独立思考与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曾经硕士研究生是高教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国内的主要核心期刊上常见到硕士生的大作,不少硕士学位论文以较高的学术质量产生过广泛影响,近年来优质硕士学位论文再难寻觅,选题雷同,缺失创新性,理论基础薄弱,国内需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法,让学生互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以提高研究生学习风气,在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上,应鼓励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扩大研究生知识面,扩大科研选题范围和能力。

研究生的发展虽然主要靠自己,但导师的作用仍是不容忽视的,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法(AHP)研究发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导师队伍总体水平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国内有些高校选任兼职人员担任导师,缺乏系统性的高等教育理论学习,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勉为其难的指导研究生学习,导师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对研究生采取放任的态度,有些导师追求经济效益,开办自己的经济实体,精力无法集中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必须加强遴选导师的资格,加强导师们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有学者提出“双导师制度”,即理论型导师加实践型导师,既有注重理论指导的教授,又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机构聘请一位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管理技术人员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但是双导师制度能否协调分工,存在有可能事后彼此相互推诿的弊端,造成学生找不到诉求的对象,论文没有明确的指导对象,笔者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改革导师的遴选办法,选择优秀的具有资格的老师担任导师,不仅要对教师的职称和学历做硬性要求,在思想教育方面还得有软性要求,导师需多联系社会,将自身的研究与学术动态和社会相结合,既看重学术能力、成果,更看重学术道德,要着力培养勇于创新、学术正派的学者,打破导师终身制,定期考核,定期改聘,多途径,多渠道引进导师,提高导师思想觉悟,加强导师责任心,导师不仅需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导”之以品德、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导师的思想境界、精神动力、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等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乃至学习、生活、工作会产生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会对研究生耳濡目染,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能使研究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平等待人、言行一致、宽严相济、乐于助人的高尚人格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些导师的隐形教育能力,会潜移默化的、间接传递给学生,只有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才是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内大多高校都希望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这不是个简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是个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总之,只有内外结合,寻找适合国内的师生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改善高校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学校能力,才能为学校、高校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jiaoyu/152419.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