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会计审计 >

关于以审计环境为基础构建审计假设的探讨(1)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本文以审计环境为起点,提出审计环境层次论观点,以此为基础论述审计假设体系应当如何建立,并从三个层次提出六条审计假设:审计能够揭露错误和舞弊假设、审计结果公允性假设、公认会计标准可执行假设、审计主体可信赖假设和审计风险可评价假设。 审计假设的

本文以审计环境为起点,提出审计环境层次论观点,以此为基础论述审计假设体系应当如何建立,并从三个层次提出六条审计假设:审计能够揭露错误和舞弊假设、审计结果公允性假设、公认会计标准可执行假设、审计主体可信赖假设和审计风险可评价假设。

审计假设的构建基础——环境层次论

审计假设是对审计环境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审计环境是对审计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在构建审计假设体系之前,我们先将审计环境按建立审计假设体系的要求进行了剖析,提出审计环境层次论的观点,并将审计环境由外至内抽象地划分为客观环境的内在规定性、客观环境在审计上的体现和审计系统运行的要求与内在规定性三个层次。

(一)外层:客观环境的内在规定性

这里论述的内在规定性是指客观环境对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包括审计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审计的经济环境是一定时期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行机制对审计活动影响因素的总和。经济环境对审计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广泛出现,经济环境也影响着审计法规的制定、审计业务范围的发展等,可以说,经济环境是审计活动最直接的外在动力。审计的政治环境也受审计经济环境的制约。审计的社会环境是指人们对审计活动的认识和需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审计活动效果的评价和看法,进而形成一种社会对审计活动所达到效果的客观要求。它所形成的舆论期望对审计活动的规范化形成一种外在推动力。

(二)中层:客观环境在审计上的体现

客观环境在审计上的体现,包括法律环境、科技环境、被审计单位的素质以及会计法规的发展。为了保障审计活动的职能,世界各国都针对审计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范,它们共同构成一国审计的法律环境。由于法律环境的存在使审计活动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审计的模式、方法、程序等一系列活动才有章可循。科技环境正在逐渐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审计环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对审计技术、手段、思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被审计单位素质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国家审计、独立审计还是内部审计,由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及其复杂性,导致目前审计呈现出不正常的现象,审计人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隐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计的灵魂——独立性在逐渐模糊。尽管被审计单位素质同审计人独立性一样很大因素上决定于相关责任人自身,但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限制因素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比如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相应的准则、法规进行会计核算等。

(三)内层:审计系统运行的要求与内在规定性

能否开展审计活动关键还在于是否存在该活动运行的必要条件,审计环境的最里层就包含了这些条件。它们大都与审计主体有关,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协会的作用。审计人员素质是内层环境的第一要素,包含审计人员的能力、独立性和职业道德三方面,都是影响审计结果可信赖性的关键因素。审计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行业协会的存在使审计聚集为一股强劲的力量,保障着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审计假设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内容

(一)原则

1.审计假设事项应当是审计环境中最一般的表述。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审计假设事项应当是客观的,来源于审计环境,抽象于审计实践,而不是主观臆断;二是审计假设本身并不复杂,一目了然,但所论述的却是决定审计存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不应包含一些复杂的审计行为、方法问题。

2.审计假设体系应当具有普遍适用性。审计假设应适用于对所有组织的审计活动,不仅适用于社会审计,也要适用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

3.各审计假设事项之间既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互相包含。

4.审计假设体系的结构应当科学合理,以便于顺应审计环境变化的需要而不断修改。

(二)内容

我们所构建的审计假设体系秉承上述的审计环境层次,可分为客观环境的内在规定性假设、客观环境体现于审计上的假设和审计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定性假设三层。

1.客观环境的内在规定性假设

(1)审计能够揭露错误和舞弊假设。该假设产生于审计环境的外层。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出于对自身所处环境认识以及自身利益的需要,越来越关注政府和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所有这些因素都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即通过审计活动,能够揭露受托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使受托人的经营管理行为尽可能与委托人的意愿一致。该假设决定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使审计的存在具有现实意义。由该假设可以推导出审计导因、审计性质、审计职能等审计概念。

(2) 审计结果公允性假设。该假设有两层含义:其一,审计结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可以接受的;其二,审计主体客观、公正地表达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意见。该假设也由审计环境的外层推导而来。从该假设可以推导出审计报告、审计记录、审计档案等审计概念。而且,公允审计结果的产生客观上要求建立质量控制规范,以及审计组织理论和审计控制理论。

2. 客观环境体现于审计上的假设

(1) 信息可验证假设。这里的信息是指与审计目标有关的所有信息,可验证是指可以获得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并可以通过审计技术予以确认。该假设的确立为审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并决定着审计是否能够存在。该假设由审计环境的中间层推导而来。

从该假设可推导出审计客体、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审计程序等审计概念。

(2) 公认会计标准可执行假设。该假设说明,现有的公认会计标准是存在的并被普遍应用的。公认会计标准是指与会计业务核算有关的、被政府或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总称,是一国内任何组织进行会计核算业务所必须遵守,并严格按照其要求执行的标准。该假设决定了规范审计活动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审计结果的可比性。如果没有这条假设,审计赖以存在的前提就不存在。也可以说,不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信息是不公允的,不能被社会公众所接受的,相对应的审计结果也就没有意义。

3. 审计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定性假设

(1) 审计主体可信赖假设。这里的审计主体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内部的审计人员。审计主体处在审计环境的最里层,是决定审计结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该假设应能够说明要得出真实、公允的审计结果,作为可信赖的审计人应具备的条件。审计主体可信赖假设应当包含四层含义:第一,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应不受任何与审计客体有关因素的影响,客观、公正地表达审计结果。因此,既然是理论前提,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就没有必要区分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只要理解客观、公允的审计结果需要的是实质性的独立就足够了。第二,审计主体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指从事审计工作所具备的资格和能力。第三,审计主体具备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即审计主体能够在审计活动中勤勉、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第四,审计主体有能力承担审计责任。从该假设可推导出审计主体、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责任等审计概念,通过确立这些概念可以引导出职业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

(2) 审计风险可评价假设。该假设指审计风险是可以评价的,并能得出量化结果,其结果可以用来确定审计目标、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以往的研究认为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制度基础审计重视用控制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风险基础审计则要求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认为固有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学者提出审计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审计风险管理分成三个阶段,包括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估价和审计风险处理。但无论以何为基础,审计风险是否能够评价关系着审计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从该假设可推导出审计风险等审计概念,进而影响审计程序的确立和审计方法的产生。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huiji/14936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