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是制约 发展 中国 家 经济 增长和提升 企业 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目前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尝试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来实现自身的技术跨越式发展。然而,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对东道国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选择怎样的技术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是制约 发展 中国 家 经济 增长和提升 企业 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目前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尝试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来实现自身的技术跨越式发展。然而,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对东道国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选择怎样的技术创新模式来实现东道国利益的最大化就成为重要的 研究 课题。本文认为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应采取自主创新为主、模仿与合作创新为辅的组合模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 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技术示范效应。也称为传染效应。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东道国特定行业后,其先进的生产工艺与管理技术和 现代 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获利能力,同时也对同行业中的东道国企业产生了示范效应。
2.市场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东道国以后,刺激了东道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加剧了市场竞争,促进当地厂商更加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推动东道国企业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
3.前后向关联效应。跨国公司与当地供应商、分包商、销售商的实质性交易可产生前后向关联效应,东道国关联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交易活动中在技术能力与管理经验等方面获得的额外好处,形成了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重要溢出效应。
4.人力资本流动效应。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转,往往和东道国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母公司不仅向子公司提供专有权、机器设备、技术专家及管理人员,而且还给子公司所雇佣的东道国员工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的 学习 机会。一旦这些员工离开跨国企业去当地企业就职或自办企业,他们在跨国公司学习的技术、管理、营销知识就会扩散至本地企业。
(二)消极影响
1.加大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性。技术依赖常常导致发展中东道国在制定国内技术发展战略时丧失主动权。尽管跨国公司开始在发展中东道国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但短期内,其研发活动仍然高度集中于跨国公司的母国国内。由于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廉价而且可以迅速获取,出于成本和技术产业化进程的考虑,许多东道国企业摒弃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转而采取直接购买跨国公司技术的方式。这样,东道国往往容易陷入“落后—依赖—更落后—更依赖”的恶性循环。
2.挤占东道国创新资源。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往往出于获取东道国技术创新资源的目的。一方面,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大量进入占用了东道国有限的创新资源,包括知识信息、高新技术人才、研发基础设施等等;另一方面,大量国内人才向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流动加速了东道国向跨国公司的逆向技术溢出。
3.工资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在研发国际化中会大幅度抬高本土研发人员的工资水平,从而总体上抬高东道国的研发活动的人力成本。

我国技术创新模式结构的现状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技术实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技术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现阶段中国的产业发展、企业特征、技术特征等各方面呈现多样性,与之相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以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存、模仿创新占有较大权重的模式结构。
现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产生了一些 问题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性增强 (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占有较大的比重 (三)研发投入不足 (四)国内人才流失严重
跨国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和 科学 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直接吸引了大批国内研发人才的加盟,导致国内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1997年以后,着眼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基础科学领域所蕴藏的杰出人才,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实施R&D人才本地化战略,通过其在华设立的R&D机构吸收了我国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

我国技术创新的目标模式与政策建议

(一)我国技术创新的目标模式
我国技术创新的目标模式必须顺应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状况,发挥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积极 影响 ,消除或减弱其消极影响,实现我国技术创新的可持续 发展 。
我国技术创新的目标模式可以定义为以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辅的模式结构。其含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以自主创新为主。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 经济 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同时,我国基本具备自主创新的条件:国内人才和 科技 储备已有相当基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 企业 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巨大的内需市场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国家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二是以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辅。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手段,其目的是实现自主创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 中国 家,必须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再创新,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路径。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无法通过引进直接获得。我国技术引进的教训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够。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必须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此外,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为我国开展合作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国通过合作创新积累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路径。但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并不是均衡的,在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创新中我国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二)实现目标模式的政策建议 2.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研发支出是对未来经济的投资。许多国家都努力增加研发投资。欧盟2002年提出了到2010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的目标,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确定了在未来若干年研发强度达到2%的目标,而非洲国家表示在未来5年内研发强度达到1%。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国家根据本国经济能力把研发强度定在“3、2、1”的格局。应该看到,我国的研发强度离2%尚有一定的差距。
3.制定和落实鼓励外商R&D投资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推动了外商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但从政策的 内容 和落实情况来看,仍有需要完善之处。当前要抓好现行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新政策的激励力度。例如,放宽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方式、股权比例以及业务范围的管制;鼓励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开发联盟;引导在华研发机构从事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选择条件适合的地点,按照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特点设立研发园区。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立了知识产权局,但仍然存在执法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因此,政府应统筹协调制度完善、法规制定、队伍建设和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工作,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 社会 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 网络 ,加大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设计专利的保护力度,打击侵害专利权的行为,对于恶意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给予严厉制裁,确保发明创造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的成败,取决于创新人才。创新自身的多样性决定了技术创新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现阶段,尤其要注意培养和造就科技产业化人才、创业人才和企业家人才,设法留住和吸引海外人才。

参考 文献 : 2.段军山.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溢出效应”及对我国政策 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05(8)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gongshang/158412.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