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淮南寺阅读答案

时间:2015-06-15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
题淮南寺是北宋程颢的诗作,要想全面理解该诗,不但要看他的所绘之境,还要看他的议论。
题淮南寺阅读答案
原文:
题淮南寺
作者:程颢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题淮南寺阅读答案:
(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题淮南寺翻译:
南去北来没有羁扰我想休息就休息,西风吹尽楚江上的白草蘋煞是悲戚。我们修道人可不是见秋生悲的骚客,任凭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相对愁悲。

题淮南寺字词解释:
⑴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⑵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
⑶白蘋(píng):开白花的水上浮萍。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⑷道人:修道的人,这里是诗人称自己。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⑸一任:听凭。晚山:即秋天黄昏时的山。

题淮南寺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暂息淮南寺中,见秋江白蘋为风吹尽因而有理于人生行止而作。

题淮南寺赏析:
诗的起笔突兀,一开始就指出:不论是南去北来,还是北去南来,诗人总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无优无虑,恬然适意。诗的第二句紧承首句写道:白蘋吹尽楚江秋。诗人象是回答说,正是在萧萧秋风把白蘋都吹落了的深秋季节才如此这般说来。他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深秋季节,丝毫没有悲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安然处之。本来,诗人得休便休已经够洒脱了,再有后一句萧瑟景象的衬托,就更显示出超尘脱俗的气质。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悲秋的传统。一到秋天,西风瑟瑟、枯叶飘零,这萧条凄清的景象极易引发诗人对不如意的人生大兴悲叹之辞。早在战国时期,楚人宋玉作《九辩》,第一句就叹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此诗作者能如此逢秋而不悲,随遇而安、怡然自得。诗的前两句在叙述诗人不寻常的举止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问号。
诗的三、四句紧扣首二句之意、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在这里,诗人以道人自比,表现出诗人对闲适味道。飘逸、淡泊无求境界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能够南去北来休便休,就是因为他不是见秋生悲的悲秋客,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道人。因此,当众人对秋生悲时,诗人自然无悲可言,一任晚山相对愁。此时,作者远远望去,楚江两岸的山脉凄清寥落,像是在飒飒秋风中相对发愁。晚山本来不会悲愁,在超脱淡泊的道人看来,晚山也不会悲愁。只有在悲秋人眼里,晚山连同周围的一切才看上去象是都在悲叹哀伤。在此,诗人没有直接去写愁容满面的悲秋客,而是通过悲秋客眼里所看到的秋暮中凄凉悲伤的景物来写悲秋客,这样写,更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潇洒飘逸。
程颢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他这首诗就有些谈禅(佛教道理)的味道。但诗人并不是真的那么旷达,真的能超凡脱俗。其实他写要休便休,恰恰说明他对南去北来已经感到疲倦,渴望守着家人过宁静安逸的生活;他写白蘋吹尽楚江秋,可见他对秋天的到来是敏感的;他写晚山相对愁,恰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所以欣赏诗歌,既要看诗歌中的议论,更要看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调鄂鄠县主簿。熙宁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有名的理学家,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著作有后人所辑《二程遗书》。

相关推荐:
正气歌 文天祥
旅怀 文天祥

题淮南寺阅读答案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