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论略 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论略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论略 一、地方文献和书目工作
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论略 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论略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论略
一、地方文献和书目工作
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保藏、利用图书报刊、地方文献资料,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这里,在一般图书报刊资料之外,突出“地方文献”,作为省市图书馆必须收集、保藏、利用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地区性的图书馆不同于诸如科研、高校或其它专业图书馆的地方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利用地方文献为我国的四化服务,必然是摆在省市图书馆面前的重要课题。
地方文献的范围,一般说来应该是:(一)反映本地区各方面情况的有关图文论述资料;(二)地方人物及其著述;(三)地方出版物。如何利用这些地方文献,使之便于收集、整理、研究,就有赖于书目工作作出系统的、充分的揭示。省市图书馆在这方面无可置疑地具有较其它专业图书馆更为优越的特殊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地方文献,编制地方文献书目,是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首要任务。
对于地方史料、人物纪传、地方出版物作更深入的探索,也只有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足以胜任。以辽阳史料为例,辽阳路、州、县乡土志,已见著录的不过六种,专书如《辽阳古迹遗闻》、《辽阳碑志选》、《辽阳防守记》等,期刊如《辽阳政府公报》等,都不过数种。辽阳诗人文集稍多,如清刘廷玑有《葛庄诗钞》、王尔烈有《瑶峰集》、宋玉奎有《宋星五遗著》等。但其总数亦不过一、二十种。如果地方目录,仅止于此,就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读者需要。除以上几类史料之外,可以从历代有关史志、丛书、类书、其他诗文集、论文集、有关史地、文教、政治、财经、工农业等方面的图册,以至近代报刊论述资料,有关档案、文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资料。最近几年,辽阳市志办为了搜集有关该市文献,在各省市图书馆、档案馆的协助下,搜集资料已逾千种。其中也包括了日文报刊、图书资料。他们这种锐意搜集,期于网罗无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的。如果各省市图书馆都能广泛地系统地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好地方文献书目,对于整理文献,编史修志,科研工作,以及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阅览利用等方面,定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方人物及其著述,是地方史科的一个方面,搜集地方人物资料,编辑地方人物著述书目,也是地方文献书目工作的重要部分。地方人物的活动及其著述,往往得之于当地的史志记载和相关的碑传诗文中。当然,还会有很多口头传说,亦可供参考。以东北子弟书作家和作品研究而言,辽宁籍子弟书作家有名号可查的,约占已知子弟书作家的半数,而地方史志却不见著录。由于书目无征,文献不足,或是资料隐晦,艰于发掘,对他们的生卒活动时期,以及作品的归属,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人言言殊。
至于地方出版物,它在地方文献书目中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地方出版物不等于都是地方文献,但它反映了地区的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个面貌。
大部分地方出版物,都具有一定的地区特色。按地区、出版单位或专业性质划分的地方出版物目录,也是地方文献书目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上的地方出版物,基本上是由地区(府、州、县)或公、私(官刻、家刻)以及书坊出版的;近代则除了书店、出版社之外,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单位、科研系统、人民团体、工商企业,都编印了不少书刊和内部资料。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有价值的地方史料,如疏于访求,稍纵即逝。全面及时地征集地方出版物,自是搞好地方文献的不容忽视的工作。
有一些地方出版物,看来好象不是地方文献,往往不大注意而失于搜集。如各科教材,专业的简报、通讯、动态、会议特刊、专刊、科技资料、成果汇编、资料汇编、论文汇集等等。一般在书刊名上冠以省市单位名称的,都被确认为地方文献;反之,就往往被忽视,或认为只是一般地方出版物,不是地方文献。其实,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是应该包活上述诸方面的,即使是一般地方出版物。对于地方作者,地方著述,地方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以及出版事业的研究,一个能够系统反映地方出版物的书目,自有其地方文献研究上的价值。
二、地方文献书目编制回顾
通过各种书目索引,系统地反映地方文献,服务于读者,是搞地方文献必然要进行的首要工作。只有编制各种类型的地方书目,才能展示特定的地方文献内容。
我国记一地文献目录,近人多引刘知几《史通·书志篇》谓始于北齐、北周之间(约公元570年),如宋孝王所撰《关东风俗传》中的《坟籍志》,由专录一方人士著作,开后世方志著录书目之风。其他一地著述的书目,《千顷堂书目》所载,明代有祁承鄴的《两浙著作考》等书,惜已亡佚。今天能见到的则有残本明末曹学佺《蜀中著作记》十二卷。地方志目录,以宋高似孙《剡录》为最早,其中著录了戴逵、王羲之等十四人著作和阮、王、谢三氏家谱四十三部,都是记当地人书目。
建国以后,地方文献和书目工作,普遍受到省市图书馆的注意。在收集、整理、利用地方文献方面,很多图书馆做了大量工作。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征集地方文献,建立地方文献专藏方面,率先做出了成绩。他们编制了不少地方文献书目。如1960年编印的《广东文献参考书目》,分解放前部分和解放后部分。解放后部分包括广东史料、粤人著述、本省刊物三部分,共计4589种,附书名索引。解放后部分,分总志、分志。总志为:广东文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实业、社会、文艺、历史;分志按广东市、各府县、港澳和邻省等目分列,共收4757种。一方文献如《广东辛亥革命史料》亦先后编印了多种。
甘肃省图书馆所编《甘肃地方文献索引》(1909-1949)1978年3月油印本收报刊资料1543篇,按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地质矿务、文化教育卫生等五部分著录。《西北地方文献书目》1977年编,则分为综合、宗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与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图录等八大类,收书730种,并附有书名索引。
此外,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各地方志目录,地方人著述书目,各省市图书馆相继编出不少。联合目录如:《北京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福建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山东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天津地方史资料联合目录》、《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著录了一市一省乃至一个地区的文献。地方志目录除一般馆藏目录之外,很多省市都编制了本地区的方志目录,为新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创造了条件。地方人著述书目,如《安徽文献书目》收安徽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安庆、桐城、歙县等五馆所藏历代安徽人著作目录近四千种,作者一千七百多人;刘伟毅编《山西文献书目》,上编地方史志,收书八百五十一种:下编晋人著述,收书一千一百九十种,附著者索引,还介绍了六百六十三人的字号简历;青岛市图书馆编有《馆藏明清两代山东人著作书目》,并为这些著作编了解题书目。地方人物的著述,这方面历代所编书目不在少数,已如前述,晚近则编得不多。近年来由于地方史志编写的需要,各图书馆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正在着手编写一些以地区划分的地方人物志,如从方志中辑录地方人物资料的目录索引等,使编制地方人物著述书目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正像在地方志书目中,不仅有著录一地之目多还有深入一步的地方志考录,地方志提要工作。如浙江省有洪焕椿编《浙江地方志考录》,辽宁省编有《辽宁地方志考录》,上海师院编有《上海方志资料考录》,河南省编有《河南地方志提要》等。各类地方志目录,只能提供一个粗略的线索,为了进一步揭示地方志的内容,中国地方史志协会计划编辑《中国地方志提要丛刊》,准备陆续编出我国每一省的地方志提要。这对于开拓地方文献的方志书目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了解现存的地方志内容,有效地利用地方文献,更是功莫大焉。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需要,也使我们日益认识到发掘和利用地方文献以及编制有关书目工作的重要意义。而过去,对于省市图书馆的这一任务:要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研服务,是没有深切认识和足够重视的。如何改进和加强地方文献书目工作。仍然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以辽宁省图书馆而言,在五十年代虽曾作了一些搜集。保藏地方文献的工作,但对于开展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并没有主动而自觉地把它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只是在当时读者对地方文献需要日益增长的推动下,编制了一些地方资料目录。比如1954年以后,编印了《东北地震资料》,地区的《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从大量方志中辑录地方资料的《辽宁矿藏录》、《辽河、大、小凌河水系水灾历史资料辑要》、《辽宁农业史资料辑要》等。这些地方资料的编辑,大部分是临时抽调、组织人力采搞的,既没有建立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更没有作长远打算,而是编完散摊,采取再编再组织人力的工作方法。五十年代初的东北图书馆时期,虽然成立过档案部、历史文献部,但却没有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的任务。这是一个专门保藏、整理馆藏数百万件明清和近代历史档案的部门,当时只能作一些初步的整理,以后全部档案包括部分日文图书资料,都移交给省档案馆。直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才由参考部门编制了一些介绍东北名胜古迹,有关沈阳参考资料、抗联史料等书目,以及《辽宁地方志考录》和东北三省馆合编的《东北地区农业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等。
从1960年以后,地方文献受到科研、文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地方文献,辽宁省图书馆着手整理了中、日文的地方文献卡片目录,并倡议与吉林、黑龙江两兄弟馆共同编制东北地方文献图书报刊的联合目录,由于以后机构的变动,参考部门的撤销,经过十年动乱,初步积累的文献资料,亦丧失殆尽,刚刚起步的地方文献工作终致夭折。
很大一部分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本来在二十年前就应该也有可能很好完成的,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工作中的失误,加上“四人帮”的十年祸害,致使地方文献书目工作断断续续,延滞不前,造成地方文献不能得到及时反映、利用的极大损失。回顾这一时期的地方文献工作,不仅辽宁如此,其他兄弟省市,又何能幸免。
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工作,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其发展情况总是不平衡的。今胜于昔,吸取历史的经验,改进我们的工作,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书目,定会绽现新的面貌。
三、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展望
我国一方文献有专目记载的历史,虽有一千多年,但历隋、唐、宋,元,鲜有专著,有意识大量收录地方人著述,辑成艺文志、书征等,则是在明末清初以后的事。以一省、一府甚至一县著述编目,又是近代居多。这些书目,有自古及今,有限于一代,所反映的地区,更非全面,大部分地方著述编目,还无人问津。已经编成的地方书目,很多尚需增补重辑过去从事这方面工作者,或为地方史志专家,或为当地学人。虽称精博,但局限一隅、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就各区各地尽行编辑。只有在解放后才有可能由省市图书馆承担各该地区的地方文献和书目工作任务。我们将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继续搜集文献、积累资料,在未经开辟的处女地上,更要发前人所未发,开创一个地方文献工作的新局面。每一种较为完备的,能够从多方面或不同角度反映地方文献的书目,都将标志着地方科学文化的发展成果,成为地区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对地区图书馆来说,不仅是开展参考、咨询、征访、阅览工作有了重要工具,并大有利于建立地方文献专藏和普查、发掘、整理、研究地方文献。
目前,全国和地区古籍整理,各地的修史编志,地方的科研工作,都迫切需要地方文献。对于地方文献的三个方面:论及地方的一切著述;地方人物著述;及地方出版物。我们的书目工作,都应该有充分的反映。
(一)、系统地反映有关论述本地区的著述,编好地区性联合目录。地区性的中外图书、报刊、有关资料,大部分保存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和院校、科研系统图书馆中,较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