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事件、公共事件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他们对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和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事件、公共事件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他们对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言论的影响,特别是受一些网络媒介固有特点的影响,在利用网络媒介参与公共事件时常常不能明辨是非,而是情绪化地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造成 某些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带来的传播力,是思想引导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1.从媒介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亟需提升
新媒体使人们越来越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格局逐渐由信息短缺转变为信息过剩。随着现代生活特别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愈发成为必要,媒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时媒介也就变成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报纸版面或者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媒介的信息承载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为此,人们需要培育并具备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对基本信息的获知需求。
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兴起。从传播主体来看,自媒体传播者不再限于专业化媒介机构,更多的草根平民也开始获得话语权。从文明进步的意义来说,普通人能够获得自媒体中的话语权,体现了鼓励言论自由、推动传播权利平等的重大进程。但是,也由此引发了难以对自媒体中传播主体进行有效约束的问题。自媒体对传播者要求的低门槛导致了传播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身份验证手段尚未完善,很难继续采取事后问责的管理方式,这一特点就反映出自媒体中把关机制的缺位。完善这种把关机制就技术层面而言也是比较困难的。网络媒体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特点,使得自媒体的信息呈现出真假并存、泥沙俱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增强是非观,提高辨识甄别的能力。
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递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浅阅读”的兴起和对影像资料的偏好。面对海量信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信息而非“阅读”信息,喜欢直观的影像资料甚于间接的文字资料。相比于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是“表现”式的符号而非“再现”式的符号,受众无需再在头脑中进行深加工即可直接理解所表现的内容。但实际上,经由媒体呈现出来的影像资料,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或者说即使是事实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制作者常常通过影像的剪辑和编排,以实现某种服务于制作者自身目的的逻辑。
2.媒介带来的巨大传播力亟待引导规范
媒介环境正快速发生着多样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网络成为人们表达个人观点、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在影响社会决策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媒介在成为人们“耳朵”和“眼睛”的同时,还成了人们的“喉舌”。尽管相关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获得传播影响力的仍然以传统媒介和部分社会精英为主,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获得话语权并产生影响力。人们通过网络媒介获得话语权是中国社会值得欣慰的一大进步,但如何理性约束和使用这种传播权利,防止人们在行使自身传播权利时对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很值得深入思考。
新媒体并非完美,它也存在多种负面效应,如会使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对现实世界失去互动感知的兴趣,对未来漠不关心。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的通俗化程度增大,其传播的直接性和快捷性,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造成抑制和弱化,使人的思维趋于简单化、平面化,缺乏深刻的内涵和底蕴。新媒体时代的人们若缺乏信息鉴别能力,很容易受控于媒介,只有当人们具备了高水平的媒介素养能力,才会做到积极地驾驭各种媒介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全面解读和正确地取舍。这种取舍就是一种控制自己行为和信念的能力,也是控制媒介信息的能力。 可以说,新媒体时代对现代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滞后正与之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研究人的需求,进而通过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基于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对大学生就网络媒介中的行为、言论加以引导。笔者认为,大学生已经具有了独立的研判能力,与其约束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不如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他们如何甄别网络信息,如何就媒介信息的偏见进行判断。有学者认为,媒介
素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媒介处理技巧、媒介知识、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和媒介偏见判断。对思想政治引导工作而言,不仅要求引导大学生掌握媒介知识,提升大学生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而且还要求提高大学生判断媒介偏见的能力。
1.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媒介知识
“媒介知识主要在两方面与媒介素养发生关联 :一是媒介生产的知识,这是绝大多数受众不怎么接触的部分 ;二是媒介内容的知识(如热门议题、公共事务等),这是受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通常来说,非媒介从业人员往往对媒介的内容知识更加了解,而对媒介生产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但媒介生产知识中蕴含了对媒介性质的洞见,了解媒介生产的相关知识才能理解媒介为什么不可能完全客观,媒介为什么带有一定的利益倾向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直接教育他们“如何看待”媒介是行不通的,可行的方法是教给他们媒介知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媒介,然后由他们自己作出判断。
2.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培养学生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
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受众区分媒介事实和现实,而不是将二者混为一谈。媒介技术使媒介对现实的模拟和再现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网络媒介,它可以通过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现实进行模拟和再现。对于缺乏媒介素养的个体而言,经由网络媒介呈现出来的事实很容易被认为是现实。媒介借助一定的符号体系对现实进行再现,受众通过媒介接触到的信息必然需要经历由现实编码变为传播符号,再由受众将传播符号解码为自身可理解的信息,在这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信息的缺失或失真。因此,媒介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区分媒介事实和现实,要对媒介具有批判性思维。
3.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培养学生对媒介偏见的判断
从媒介产业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媒介组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某些利益群体所建立,受到一些利益群体的监管、控制。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下,媒介(包括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上充斥着大量由企业付费刊登并不以广告形式呈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基于“企业—公关公司—媒体”的这个利益链产生的信息自然不可全信。用户贡献内容(UGC)的媒介形式(如微博、社交网站)归根结底在信息平台上仍然受到利益群体的控制,信息平台的控制者能够影响信息的呈现和流动。由此,任何媒介都必然受到控制它的利益群体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教育学生对媒介偏见作出判断,要对媒介信息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而克服媒介偏见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更多地搜寻相关信息,接触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
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路径
1.建立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
网络媒介素养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是一种使用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甄别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对其培养必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建立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从平时入手、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面对现实情况,思想政治引导工作需要培养大学生掌握媒介知识、构建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判断媒介偏见的能力。学习媒介知识应特别注意增进大学生对媒介生产知识的了解,让大学生熟知记者从准备采访资料到成稿、编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手段和筛选程序;要让大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媒体有差异化的价值取向,并受不同的利益群体的控制,因而需要对媒介存在的偏见作出判断。
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我们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新环境,运用新工具,以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引导工作。例如,我们可以在微博或者人人网上建立公共主页,由专人负责运营,定期发布资料信息,将线下的课堂搬到线上;应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党团干部开设个人微博和SNS账号,通过他们自身在网络上的行为表现作出示范,带动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党团干部的个人账号来开展媒介素养培养工作;通过邀请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师开展讲座、组织大学生参观报社或电
视台等多种方式开展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从而真正建立起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
2.重大事件中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
重大事件中的引导工作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方面来进行。重大事件中线上的引导工作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平日里的积累。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平时注意运营网络主页,积累稳定的受众群体,并能形成相对固定的传播风格,那么在重大事件中就会更好地接触到学生群体,并取得学生群体的理解和信任。
在重大事件中对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引导还需要有针对性,做到线上线下“虚”“实”结合。例如,对突发的群体性事件的看法,我们可以搜集传统媒体报道和自媒体中的多方面资料,提供给学生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在网络媒介中更具有说服力的是“论据”而非“论点”,因此,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重点是多方面地收集事实材料并传播给大学生。又如,对于一些尚不明了的事件,应当及时提醒大学生善用自身的传播力,充分说明滥用传播力的后果。线下的工作是以面对面的方式传播给大学生。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既是社会背景和媒体环境演变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引导工作深化的需要。在思想引导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应特别注意对媒介知识、媒介的批判性思维和对媒介偏见予以理性判断能力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