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 践行“三个代表”竭力为民谋利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一、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不容忽视自1992年开发区成立以来,河西由园艺场变成了城市,由农田菜地变成了城区,且城区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一天天地在向四周扩展。河西发生了
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
践行“三个代表”竭力为民谋利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一、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不容忽视自1992年开发区成立以来,河西由园艺场变成了城市,由农田菜地变成了城区,且城区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一天天地在向四周扩展。河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初具雏形。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日益凸现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历年来累计产生的征地转城人员失地后就业安置越来越难,因征地而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这些人当初征地转城时,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有的拿了一笔征地补偿费,有的由劳动部门统一安置到征地单位工作,心里甚为满意。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中一部分人当初拿的征地补偿费早已花光,一部分安置到征地单位的人员由于单位关停并转或减员分流而下岗失业,普遍感到生活水平在下降,开始埋怨土地被征用的历史,发出对政府不满的消极情绪。究其根源,就是他们未找到一个好的就业岗位,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是新区就业矛盾的焦点。新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压力较大,表现为下岗失业人员、征地转城劳动力、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五流合一”,主要来自于征地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开发区十年累计产生征地劳动力9250人,其中通过劳动部门安置的不足1200人,领取老年安置费的不足1000人,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和基本生活费的3500余人中大多尚未就业。随着开发区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每年征地转城失业人员将新增3000余人,直接加大了新区就业的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帮助征地劳动力解决就业困难,全心全力促进征地劳动力就业,关系到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新区经济社区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新区的进程,不仅是新区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新区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要求,深刻剖析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的原因,研究制订解决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问题的措施,切实维护征地劳动力的就业权利,从根本上提高新区征地劳动力的生活水平。二、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分析新区农民失去土地后,普遍感到就业困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这其中既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自身内部的原因。1.外界因素。影响征地劳动力就业的外界因素主要有:一是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下岗职工已是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征地劳动力的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这一“弱势产业”,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受到冲击最大,因此,征地劳动力再就业的机会很小。二是由于受外地民工潮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外地大量民工涌入,与本地征地劳动力竞争就业岗位,他们往往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取胜。三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改制和减员增效,导致政府统一安置就业数量少,回流人员多。自1992年以来,开发区征地时由劳动部门统一安置的有1149人,这几年,他们中有近300余人又因企业关停并转和精减人员或解除劳动合同重新下岗失业。四是新区二三产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与城区扩张不相适应。新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就业容量大、安置成本低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相对滞后,难以消化城区扩大时剧增的征地劳动力。五是新区就业服务体系尚未健全,难以全面满足征地劳动力和下岗人员的就业需求。六是征地补偿金分配不够合理,基层单位留用的集体经济组织补偿费未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经济、进行社区建设、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2.内部因素。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下,征地劳动力就业难更主要还是自身原因引起的。突出表现在:一是就业观念陈旧,不论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一代的征地劳动力,不愿接受“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等灵活就业都是就业的新观念”,90以上的人员还是一味的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期待劳动部门安置。二是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普遍偏低,高中毕业或中专技校毕业的不到10,难以适应用人单位要求,难以成为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人。三是择业标准不现实,脱离自身素质实际,盲目追求高薪酬职位,导致“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现象发生。四是就业愿望不够强烈,部分征地劳动力不从长计议,坐吃征地补偿费,看不起较低薪酬的服务性工作,尤其是对家政服务行业存有偏见。五是上进心不够强,部分征地劳动力不思进取,不愿参加培训进行智力投资,一味地抱怨用人单位用人标准高。五是“4050”型征地劳动力由于年纪大,文化低,体力下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三、化解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化解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促进征地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工作。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经济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扩大就业是发展经济的保障。据调查统计,
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第2页
经济指标中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就业岗位1200个。因此,新区要在积极引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安置成本低、就业潜力可观和社区服务业门路广、门槛低、拉动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要继续依托征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城郊结合部位有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和服务行业,吸纳更多闲散的征地劳动力就近就业。2.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征地劳动力的素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征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其就业的重要手段。新区要继续利用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资源,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引进教育产业项目,逐步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产业。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调整就业培训项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3.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服务。要完善就业工作网络,强化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切实做好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指导和咨询、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帮助征地劳动力和吸纳征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落实好政策。政府部门要出资开发和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困难的征地劳动力就业。4.组织引导劳务输出,借地转移就业。鼓励和支持征地劳动力到一些土地较多的地方去承办田土,从事种养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征地劳动力转行的压力,又可以帮助其利用现有的技术去进行规模经营,尽早发家致富。5.要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促进就业。促进就业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建立多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条块结合,纵横相连的全方位工作体系。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就业工作。6.要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和区里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大力宣传征地劳动力就业的典,以典型带动就业。新区促进就业最大的困难要算是征地劳动力的就业观念落后。观念一变天地宽。为此,要积极引导征地劳动力树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劳动光荣的观念,树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就业都是就业和“只要有稳定收入就是就业”的新观念,不等不靠,向市场要岗位。正确认识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只要合法,就没有什么丢脸的事,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架子。[1]在百度搜索: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