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阴阳数术 >> 浏览文章

岱史第八卷遗迹纪

所属栏目: 阴阳数术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4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岱史第八卷遗迹纪
  叔曰:纪遗迹者何?志往古之胜迹,昭垂迄今犹未泯者也。夫代与时更,物随世变,居今考右,匪迹曷因?维兹泰山,帝王制作之隆、圣哲人文之盛,种种胜迹,何可缕指,其大者,如丰明堂,则思虞周之盛治;蹑登封台,则慨世主之侈心,读秦篆碑、磨崖碑,则睹大手笔之书法,攀孔子登临处,则抱小天下之气象;陆谢过城,履汶阳田,则钦次事武备之圣谟;稽颜渊之望击练,曾子之歌梁山,则迩圣门英贤之济济;考孙明复之讲学石,守道之捧杖履,则忆当时师弟子之雅操。诸皆遗址依然,文献具在,流风余韵,与泰岱为终始,所谓旷千百载而相感者,其在斯与。若仙家者流游方之外,亦洞天福地所时有也,故并及之。
  帝王遗迹
  玉简,《风俗通》曰:岱宗上有金筐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汉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倒读日八十,其后果寿八十。国朝洪武初,居民於山中得玉匣,内有玉简十六。有司献於朝,验其刻,乃宋真宗祀泰山后土文。又成化壬寅秋,日观峰下雨水冲出玉简,会中使有事东藩,复驰以献,乃命仍座旧所。今建日照观。
  石闻,《汉书》曰:武帝封泰山,禅石闻。应助曰:石闻在泰山下南,方士言仙人闻。《泰山记》曰:山顶西岩为仙人石问。今莫详故址。
  登封台,有二:其一在岳顶,相传为古帝王登封所筑,今为玉帝观台,下小碣题曰:古封禅坛。其一在日观峰,相传为宋筑,石函方丈许,亦题刻日古封禅坛。并皿古封禅而并以禅言,误矣。俗日宝藏库,以所痉金书玉简云。管子曰:无怀氏封泰山,刻石纪功。国俭角赋曰:黄帝会群臣於泰山,作青角之音。《史记》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在伏羲之前封泰山,禅梁父。李奇曰:无怀氏为封禅之始。《淮南子》曰:上古之王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余圣。古刻泰山图诗曰:三千余里鬼神府,七十二君封禅坛。《宋景文公笔记》曰:仲尼登泰山,见七十二家,字各不同。由诸家之说,则封禅肇自古帝王,非始予秦也。而文中子乃云封禅非古,诸儒皆题之,则彼诸家之说,岂当时附会以中世主之侈心乎?今并存之,以表古迹。
  周明堂,在岳之东北,山谷联属四十里,遗址今尚存,旁有谷山寺,其形胜具克学士《寺记》。
  汉明堂,在岳趾东南,去州治十里。武帝元封问,用齐人公玉带所献图创焉,其上有元人题刻明堂故基四字。其地舒衍突起,一石冈巅平而高四丈许,周三晦许,后枕岳麓支山如宸障,而左右如卫从然。涧水萦回,南会于汶。遥望祖徕诸山,如列屏案。当时朝会,规模宛然在目。
  章俊乡明堂论
  明堂乃黄帝之旧。汉武帝时,济南人公玉带所上杨氏《祭礼明堂篇》,以其不经见而削之。然其所言茅盖通水,与《大戴礼》所记略同,又《考工记》所言夏后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其制大盘由质而趋於文,由狭而趋於广也。由是推之,黄帝时无明堂则已,苟有之,则一殿无壁,盖之以茅,正太古俭朴之制。又按,武帝欲求仙延年,方士之谬诞者多假设黄帝之事以售其说,如所谓修五城十二楼封名山,栖万灵于明廷,采首山铜铸鼎之类,皆娇诬过甚,张大其词,以迎合时主之侈心。独公玉带所上明堂之制,乃简朴如此,虽不经见,然亦可以稽千门万户之失,固未可以其言之并出於封禅求仙之时而例黜之也。
  长城巨防,在泰山西,绿河千余里,至琅邪台入海。苏代说燕曰:齐有长城巨防。韩非子曰:长城巨防足以为基。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绿河历泰山北冈上,经济州腊川,即西南兖州博城县北,东至密州琅邪台入海。《竹书纪年》云:梁惠王二十年,齐闵王筑防以为长城,今泰山西北有岭铺,俱名长城,遗址尚存。
  无字碑,在岳顶登封台下,秦始皇立。或日石表,或日神主石,或言其下有金书玉简,当是石函。古今人莫测其意,甚矣秦人之谲也。石黄白色,颇光莹,无苔藓,非岳之所有,自他山至是,不知用民力几何,甚矣秦人之虐用其民也。《史记》汉武帝置五车石於岳。今莫知所在,故朴庵诗云:已迷汉武五车石,却吠秦王无字碑。秦政不足言,惜夫汉武之效尤也。
  秦篆碑,在玉女池上西公署后,李斯书始皇二世颂德文。宋刘跋《序泰山秦篆谱》时,尚有二百二十有二字,今湮劝,仅存二十九字。夫秦虽无道,然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书法,世皆莫及,亦不可废。申越题石曰秦断碑。
  欧阳修集古录
  余友江邻几谪官奉符,尝至泰山顶上,视秦所刻石处,云石顽不可镌、鉴,不知当时何以刻之也。然四面皆无草木,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久,而风雨所剥,其存者才此数十字而已。
  对跋秦篆谱序
  《史记》载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县,立石刻辞。今世传泰山篆字可读者,唯二世语五十许字,而始皇刻辞皆谓已亡,莫可复见。宋丞柑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泰山模得墨本,以庆历戊子岁别刻新石,亲作后序,止有四十八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亦言友人江邻几守官奉高,亲到碑下,才有此`、数十字而已。余以大观二年春从二三乡人登泰山,宿绝顶首,访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聋,所谓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为榻,故士大夫多得见之,其三面尤残缺蔽间,人不措意。J余审观之,隐若有字痕,刮摩垢蚀,,试令模以纸墨,渐若可辨,自此益使加工模之,然终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复宿岳上,亲以毡椎从事,校之他本,始为完善,盖.四面周围悉有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南起,以北东南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棱上,每行字数同,而每面行数乃不同,如让此广狭不等,居然可见其十二行,是始皇辞,其十行是二世词。以《史记》证之,文意皆具,□计其缺处,字数一口适同,於是泰山之篆遂成完篇。宋欧、江二公初未尝到,惟凭工匠所调才,说,无足怪。人多以上公为信,故亦不复详阅。余既得墨本,并得碑之形象制度以归,亲旧闻之,多来访问,倦於屡报,乃为此,谱。!;大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上,其可读者百四十有六,今亦作篆字书之,其毁缺及漫灭不可见者七十有六,以《史记》文足之注其下。谱成,揭壁问。文幽沉晦之迩今遂历然。秦至无义,不足谕,然李斯小篆古今所师,经千三百有余岁,而复彰兹可尚也。如亲轻远黎史,作亲巡远方黎氏。金石刻石,着作休,嗣作世,听作圣,陲作垂,体作礼,昆作后,则又史家差误,皆当以碑为正。其日御史太夫者,大夫也。《庄子》曰:且而属之大夫。卫宏曰:古文一字两名,因就注之。《史记》於琅琊台刻石,备列从臣名氏。余家所收琅琊残字,亦有五夫字,然则夫从一大因不复重出欤。
  磨崖碑,有二,在岳顶东岳祠后一,为唐玄宗八分书《纪泰山铭》,字五寸许,道劲可爱;一在崖右,刻唐苏迩撰《东封朝觐颂》,字径寸余,书法类晋,近.闽人林惇以忠孝廉节四大字覆刻其上,镜毁殆尽。
  凤凰台,在登封门外,汉宣帝时凤凰集泰山,故名。
  望仙台,在州治东北三十里,汉武帝筑。
  舞鹤台,唐高宗筑。按《唐书》高宗筑封祀坛於泰山南四里,如圆丘,又韶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名封祀坛日、舞鹤台,登封坛曰万岁台,降禅坛曰景云台。今皆颓莽,而碑亦烟没。
  张说序颂

以上就是岱史第八卷遗迹纪的全部内容。更多阴阳数术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阴阳数术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yinyangshushu/406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