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中的禹步是教派
道士在祷神的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法术步法动作流程。相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禹步步法根据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犹如踏在罡星斗宿上面一般,因此又称作为“步罡踏斗”法。
道教因崇拜宇宙中的日月星辰等天象,尤其重视北斗七星,认为使用禹步中的步态祷神,可更易遣神召灵,获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通常
道士要修炼行气或是进入山林,大多使用禹步用以帮助自己聚气、驱邪。禹步之名,来源较古。《尸子》云:“古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太平御览·皇王部》一书中意思是“窥”——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①西汉扬雄《法言》卷七《重黎》云:“巫步多禹”。李轨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大多效仿禹步。”②表明禹步最早为巫祝采用。道教承袭此术,作《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以申明之,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③称此术为夏禹所创,自是依托,无非为了托之古远以神其术而已。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引《遁甲中经》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可辟“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④其《仙药》篇又记禹步法曰:“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⑤《云笈七籤》卷六十一《服五方灵气法》记服气时所行之禹步,云:“诸步纲起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阴阳之会也。⑥《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又记以禹步配合服气灭三尸,其法为:闭气,先前左足,次前右足,以左足并右足,为三步。⑦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说,自夏禹创禹步以来,后人“推演百端”,“触类长之,便成九十余条种,举足不同,咒颂各异。”⑧南宋后诸符箓派多以内炼配合符法,施行禹步时,亦强调配合内气。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三五步罡品》云:“夫步罡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九步象九灵万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蹑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