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玄门道教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解:讲到第四十二章,有一段小插曲。余敦康先生曾问我,《道德经》的生成,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的生成,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个用自然数列,一个用加一倍法,这样的差别,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余先生一代大家,对三玄的研究尤其精审,当然不会无谓发问。但问题中究竟包含了什么样的深意,还真的颇费思量。从体例上说,《易经》两爻成卦,无论八纯卦还是六十四重卦,都是两两相对的,所以用加一倍法,符合体例要求,顺理成章。而《道德经》特别强调自然的理念,采用一二三的自然数列,也符合其思想逻辑。只是在揭示自然的体系性方面,《易经》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综括万象,自然的体系更严密,也更具体;《道德经》讲道法自然,没有体系性的具体节目,不免泛论较略。却也正由于泛论较略,所以《道德经》的体系是开放性的,《易经》的体系则相对封闭,只是在六十四卦的卦序安排上,最后两卦先既济,后未济,为下一轮循环开了道口子,不至于终结在既济的完美上。这样两种自然理念趋同,而体系表现各别的经典传统,对于中国思想模式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还真的需要坐下来研究研究,才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略能说得清楚的,是这章《道德经》对于道教的影响。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理,概括起来就是一气化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代表道生一,神殿上的形象,就是并列的三尊老神仙,居中的那位掐子午诀捏一混沌球;上清灵宝天尊居左位,抱持个阴阳鱼太极图,象征一生二;太清道德天尊居右位,持芭蕉扇,扇上画幅太极图,象征二生三,并且一扇风起,阴卷阳舒,冲气以为和地化生出万物。这样的一气化三清,是道教创世纪神学的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是递进的关系,不是替代的关系。对于道教来说,不仅三清是同一尊神在不同阶段的应化,而且天地间的每一个生命,也都是由于秉受了元始天尊的一点元阳,才能够以生命的形态出现。而修持、养生、行法术等等,都是从自身找出这一点元阳,养护之、运用之。
道教对于《道德经》的引申发挥,既可以理解为精深的哲学塑造出一门宗教的教理,也可以理解为宗教将哲学的精深理论神学化、通俗化,无论如何,道教通过引申发挥《道德经》,都历史性地将其哲学观念转化成了稳定的信仰形态、文化形态,从而被更多的人所理解、接受并且传承。尤其是道教追寻一点元阳的宗教修持和体验,将《道德经》的哲学观念贯彻到实践的层面,虽然观感上有些神秘,但对于体验过的人来说,这里面包含了我与天地万物的同生共体的联系,包含了宇宙真相至简至易的感知,也包含了修真以守一为种根的信念。
显而易见,道教的引申发挥比本章《道德经》的原意要丰富许多。《道德经》的原意,只是由万物生成自简而繁的程序,告诫世人做事要抓住简易的种根,而简易的种根都是谦卑的、柔弱的,所以人生在世,不管你多么地圣文神武,都不要在心态上、态度上强梁。根据历史经验,强梁者不得其死,后果很严重。
从道家到道教,或许可以看做中国思想发展的一种模式。而由《易经》所推动的思想发展模式,宗旨在于开物成务,也就是借助卦爻象数,观察自然的体系,推天道以明人事,从而克服畏惧和盲目,知所规避,有所进取,以成就事业。这样两种模式,一个发掘生发动用的能力之源,一个探寻开物成务的自然之序,如果能够合起来,不正是金岳霖先生在《论道》中所说的能与式吗?中华文明的崇高概念道,似乎也可以从思想史上的角度梳理出一些眉目来。
附《诗译道德经》
(图文转载自赤城宾馆微信)
大家在看
精彩图文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