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玄门道教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杨法祥,俗名杨文鹏,1915年出生于安康县(今安康市汉滨区)石嘴河农家,年仅12岁即学石匠,因父母双亡,于14岁起给地主当长工。一贫如洗,年长未婚。1943年夏,随旗香会至紫阳县擂鼓台朝山,不慎因人群拥挤被柴楔炸伤,不能行走。道士蒋诚云替他用香灰止血,不几日伤口愈合,因此感激神恩,留庙干活。次年正式出家,拜吴嗣亮为师,为全真龙门派第廿九代弟子。
杨法祥本不识字,出家后一面向蒋诚云学习诵经,一面自学文化。遇有香客中识字者,便向其求教。他自制了一块小方板,用刀刻出小格,每天在上面用毛笔写字,用过后以水洗去字迹,次日再写,终于学会了常用的文字,从此结束了真武庙道士诵经不识文字的历史。1948年,接替吴嗣亮,成为当家道士。1950年,道观无事,杨法祥留陈信忠看庙,自己下山种粮、打石磨,以维持道观生计。1953年,又拜当地中医程春波为师,学习中医并游乡串户为人治病。1958年,重返真武庙当家,此后即以诵经、治病为两项基本技能。1964年,参加安康专署组织的社会主义公学学习。在此期间,抽暇向安康道士王宗清学习《全真正韵》,使其道教音乐素养又有进一步提高。文化大革命中,有的道士(吴嗣亮)受惊自杀,有的道士(张崇富)违背戒律行猎被误伤致死。杨法祥及其徒陈兴铃坚守孤庙,道观建筑因得保全。
70年代初,安溪公社成立兔儿坪农场,分派杨法祥任炊事员,后因力不胜任,再返庙中。这一时期,凤凰山区森林被人盗伐严重,昔日青山现多为秃岭,并日渐危及名峰擂鼓台,真武庙附近古木亦常被伐,密林日疏。杨法祥见状,痛心疾首四处呼吁,并向施斧锯者苦口劝谕,稍有成效,使主峰附近至今仍保留一片稀疏的松林。他还在上下殿之间栽植了许多新松,计划将这一块混交林建成纯松林。1978年以后,杨法祥被推选为紫阳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和第三、四届县政协委员。此后,仍以不懈的努力,维护这块幸存的绿地。一位题名为紫阳游人者赋诗称赞他:杨师修道半世纪,清心寡欲不离山。十年浩劫藏文物,打石度日保宫观。爱国怜民守宪法,传道行医促统战。宗教事业立功绩,不愧政协好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杨法祥共收徒9人,为真武庙的道教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90年代初,杨道长羽化后,由第二个徒弟冯兴钊道长(1945年生,现任紫阳县道协会长,1996年曾出访英国)接管擂鼓台庙务管理。(图片及以上内容选自樊光春编著:《陕南小武当凤凰山擂鼓台》)
杨道长徒孙中,佼佼者有刘世天(1973年生,号抱一道人;中国道协副秘书长、陕西省道协副会长,西安市道协会长,西安都城隍庙、临潼明圣宫住持)、黄世真(1968年生,号飘崖子;西安青华宫、鹿邑县太清宫住持)等。
刘世天道长回忆说:我的师爷是这里(擂鼓台真武庙)的当家,据说文革期间,他把庙里的神像背进山洞,靠在山里采药治病为生度过了十年浩劫,文革后,他又把神像背到观里,尽管他的家离这里只有20公里,可是他自小出家从未回家,这种虔诚信仰和坚贞信念在当今道教可谓弥足珍贵,正是他们延续了道教永不熄灭的香火。道观里最珍贵的法器,初入道门的时候,这些法物是决不许轻举妄动的,我的师爷每天早晨三点钟就起来诵早课,十二点后他就过午不食,几十年如一日。如今仙人已骑黄鹤去,唯有步虚空中闻。(摘自抱一道人博客)
大家在看
精彩图文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