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玄门道教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4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平考述
【英文标题】 A Study of the Life of Wu Jun, a Taoist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作 者】【作者简介】韦春喜/张影,烟台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院
韦春喜,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教师,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山东 烟台 264025
张影,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教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山东 烟台264025
吴筠(?778年),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道教名士,也是道门中文学创作最丰富的作家之一。对于他的生平事迹,目前研究者关注较少,并且一些问题有待商榷。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其生平问题,略作考述。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吴筠传》云: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权德舆《中岳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以下简称《集序》)云:生十五年,笃志于道,与同术者隐于南阳倚帝山,闳览古先,遐蹈物表,芝耕云卧,声利不入。[1](P2214) 其《酬刘待御过草堂》自叙云:弱冠涉儒墨,壮怀归道真。(孙望《全唐诗补逸》卷之十八)[1](P297) 可知他在青少年时期,对儒家经学比较熟悉,并曾参加进士考试。可能是由于应举不第的原因,才笃志于道学。
吴筠有志于道,首先涉及的是其入道、师承问题。《旧唐书》本传云: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吴筠传》云: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师正究其术。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吴筠师事潘师正为道士,传上清经法[3](P277);入嵩山学道,师事潘师正[4](P87) 今按:关于潘师正,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潘师正传》载:师正以永淳元年(682)卒,时年九十八。 王适《体元先生潘尊师碣》载其卒年为嗣圣元年(684)夏[1](P1263)。两处记载略有出入。相较而言,王适主要生活于高宗后期、则天一朝,对潘师正生平的了解,要比五代后晋刘昫更为准确。所以王说要妥当一些。从嗣圣元年至天宝初年,潘师正去世已有六十馀载,吴筠怎么能直接师事他呢?这样看来,《新唐书》所载是有漏洞的。关于吴筠的师承问题,权德舆《集序》另有一说:天宝初,元纁鹤版,征至京师,用希夷启沃,脗合元胜,请度为道士,宅于嵩邱,乃就冯尊师齐整受正一之法。初,梁贞白陶君以此道授升元王君,王君授体元潘君,潘君授冯君。自陶君至于先生,凡五代矣。由此可知,吴筠在天宝初,实际上是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是潘师正的二传弟子。但由此也不能否定吴与潘的关系。《旧唐书》为五代后晋刘昫所著,所言必有所据。细味其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之语,实际上是说他在早年时期,在嵩山由潘师正度为道士。但由于潘年事过高,不久便去世。再加上吴筠当时年幼,潘氏不可能对他传授过多的道业,所以不能直承其精深的正一之法。因此,在道业到达较高的水平之后,不得不在天宝年间直接师承冯齐整学习此法。由此我们认为,吴筠在早年时期可能由潘师正度为道士,受度时间至迟在嗣圣元年;而传授其正一之法的是冯齐整。由于其生平传记,最早是由权德舆受其弟子邵冀元之请而写成,离其去世已有数十载,再加上道教素重基本道法的传承之序,故直接言其受法于冯,而未谈及受度于潘。而刘昫可能知道受度于潘事,但对受法于何人,不甚明了,故把受法之事一并归于潘。而《新唐书》因时代较为久远,更不能深察吴与潘、冯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出现了潘氏死后六十馀年尚传授吴筠道法的笑话。
在唐代,由于道教有国教之荣,为世人所重。如名道叶法善之家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叶法善传》)。李含光其父孝威博学好古,雅修彭聃之道,与天台司马练师子微为方外之交(颜真卿《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1](P1523);其母琅琊王氏也出于信道之家。吴筠是否出身于这种家庭,已不可知。但这种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他可能在幼年便被度为道士。被度后,他并没有励志于道学,而是兼修儒经,以取功名。在进士不第后,并没有重回嵩山,而是笃志于道,与同术者隐于南阳倚帝山(权德舆《集序》)。现留有《游倚帝山》二首、《秋日望倚帝山》等诗。开元间,曾南游金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吴筠传》)。茅山、天台在当时均为道教圣地。李含光、司马承祯等有道名士均曾潜修于这些地方。在南游求道时期,可能和一些文士如李白、孔巢父等交游娱乐。《旧唐书 width:600px;">
大家在看
精彩图文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