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
佛教由鼎盛转向衰弱。到了五代的时候,战乱纷起,大小各宗,皆淹没无闻,独禅宗隐居深山,不受战乱影响,弘传较盛。那么五代时的周世宗又为什么要灭佛呢?甚至于连
道教也不行幸免呢?前面我们说过,佛道两教兴盛的时候,威胁到了皇帝的统治,所以遭了灾。那在五代的时候佛教不是那么的鼎盛,又为什么会遭到灭佛呢?
首先,我们来看周世宗柴荣的个人信仰。柴荣这个人本身为了表示不在五胡之列,所以他无心敬佛。为了表现与汉文化的认同,他崇尚儒教,本来也是偏袒道教的。但在建德三年(574)五月他所召集的佛道辩论会上,经道安、甄蛮、智炫等人的揭发,使周武帝认识到道教的教义虚妄和迷信方术,所以连道教一并罢黜。
其次,从世宗的经历来看,他一生纵横四海,从追随太祖郭威时起,做事便雷厉风行,果断刚毅。而他的做事风格,从郭威身上也能找到影子。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赵匡胤。所以要分析他毁佛,不能不说他的性格,要说他的性格,不能不说郭威给他的影响。 郭威本人一生,崇尚节俭,而柴荣灭佛的举动,不能不说和其禁止私度不无关系。最后,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由于战乱,国家很久没有造铜钱,而民间又私自销毁铜钱来制造日常用具和佛像,这样铜钱就更加缺少,不利于商业流通。越建越多的寺院成了国家的负担;逃避军役的,和作奸犯科的都加入到了和尚们的行伍,使得寺院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私自剃度者越来越多,原先的寺院容纳不下了,便导致了寺院越来越多,成为了国家的负担。由于上面的各种原因,周世宗灭佛灭道的行动终于开始了,但是比较庆幸的是,他并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而是带有一种整顿佛教的性质,还保留着很多寺院与僧尼。但由于整个中国佛教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勉强维持的阶段,经过这一个打击之后,就更显得萧条衰落了。在这一背景之下,三教之争,就更趋于缓和,从这之后,儒佛道三教之争,已不像过去那么尖锐,也不像过去那样明显,虽然还是有,但相对而言,规模都比较小。到周世宗灭佛之后,儒佛道三教之争,趋于缓和。表面看来形成三武一宗灭佛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其深层次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因为佛教和道教的出世和儒家的入世观点格格不入,而把儒家学说奉为治国宝典的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固,也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毫不犹豫的对佛教和道教举起了屠刀。所幸的是,在经过了三武一宗灭佛之后,佛教受到了重创,再没有像以前那样如野草般疯狂发展。而三教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老是要比个高低,逐渐出现了今天三教融合的局面。至此,佛道儒之争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