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风水玄学 >> 浏览文章

春节文化习俗

所属栏目: 风水玄学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26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眼看咱们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不知道大家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收获怎么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也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说到春节,其实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很有必要清楚了解咱们的节日文化,尤其是春节的文化习俗。随着咱们历史文化的发展,春节的节日文化习俗也特别丰富。在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有这样一个民谣用通俗的语调反映了咱们春节期间的一些文化习俗:"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北京民谣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春节文化习俗

扫尘


《吕氏春秋》记载我国扫尘的风俗在尧舜时代就有。“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因为在民间传说里,灶神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情况,玉帝会下来参看各家是否如灶神所奏,于是大家都吃豆腐渣以示清苦来瞒过玉帝惩罚。其实是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于是做豆腐来存留食用。


接玉皇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照田蚕


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也叫“烧田蚕”、“烧田财”。在腊月二十五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因为对于祖先的崇敬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在春节这样的大节里,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大多数地区都是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或者大年初一去祭拜。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除夕守岁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贴门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来张贴。


贴年画:年画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贴春联: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吃年夜饭守岁:也就是“熬年”,传说是躲避“年兽”,一夜不睡。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春节前夕的相关文化习俗,下面继续为大家介绍咱们最隆重的春节从从初一开始的一些文化习俗活动,继续看看吧。


正月初一


开门爆竹:在春节的早晨,先放爆竹,开门大吉。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是春节里的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


压岁钱:这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了,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来源于汉代东方朔的《岁占》叫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之后衍生出: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谷的风俗。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所以大年夜打扫干净以后,初一是不扫地的,即使要扫都不到垃圾。

正月初二


开斋日: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姑爷节: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门要去岳父家拜年。

正月初三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用其他食物代替。


小年朝:即是天庆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四


羊日: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叫羊日。这一天不可以杀羊,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此外一些地方还有折罗扔穷、绑火神等习俗。

正月初五


迎财神:南方人在初五迎财神。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开市: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六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反映了汉族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


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也叫“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踏青登高:正月初七也是踏青登高的好日子,《荆州图经记》:“夔府人重诸葛武侯,以人日倾城出八阵碛上,谓之‘踏碛游’,妇人拾小石之可穿者,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瑞”。大诗人陆游在奉节做官时还曾作过一首名叫《蹋碛》的诗:“鬼门关外逢人日,踏碛千家万家出。”南宋状元王十朋在奉节为官时与民同乐,在初七带头踏青出游,他在《人日游碛》诗中说:“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人日也是文人墨客登高的日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正月初八


谷日:相传是谷子的生日,在初八天气晴朗的话今年稻谷会丰收。


顺星: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用两张神码祭祀,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


正月初九


天日:传说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正月初十


贺老鼠嫁女: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

正月十一


子婿日:民间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日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正月十五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灯会:在元宵放灯的风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玄宗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之后历代不断发展,明代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不过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以上就是春节的相关习俗介绍,祝大家新春快乐,三羊开泰,羊年大吉!

以上就是春节文化习俗的全部内容。更多风水玄学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风水玄学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fengshuixuanxue/16127.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