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华:简论“慈爱天下”的道学思想

道教之源出自道家,而道家的慈爱、尚善等思想为道教所继承,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慈爱天下的道教义理。兹就道教的慈爱思想简述如下,以就正于方家、大德。一、道家的慈爱观是慈爱天下道家认为,道性自然无为,而慈爱本于大道,乃自然生发的道德本性,因此慈...
2016-09-18

吴诚真道长诗词之序言

壬辰之歲,時在仲冬。天降瑞兆,地纳吉祥。人和缘就,飛雁書傳。信息一則,映入眼中。文詞古樸,雅和謙遜。投拜師願,言切意懇。貧道閱後,心生歡欣。編寫信息,回複歡迎。擇日冬至,元始誕辰。雙峰仙山,百鳥齊鳴。拜師儀式,依教奉行。王母...
2016-09-18

道教戒律与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狭义讲,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是真,是善,是美,还是假,是恶,是丑,可以用道德与不道德标准去评判。广义讲,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的准则。它以待人接物、处理事情中所表现的善与恶,公与私,廉与贪,正与邪,诚与诈...
2016-09-18

浅谈道教的女性观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一向是追寻中和之道的,道教一贯重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主张男女平等,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短短七个字便道出了道教的人文关怀。太上道祖的《道德经》,突出阐明了阴柔思想的重要意义,上善若水柔能胜刚等一系列前沿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后人的人...
2016-09-18

林舟:浅谈道教文化中的养生智慧

2014年11月26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林舟道长在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养生之道分论坛做题为《浅谈道教文化中的养生智慧》的发言。原文如下: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等...
2016-09-18

《太上感应篇》德育思想浅析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虽短,但知名度却并不亚于《道德经》的道经,它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成书于我国北宋末年,其作者不详。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赐封为虚静先生的正乙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太上感应篇》作颂,其...
2016-09-18

许嘉璐:道教的未来

许嘉璐在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做主旨发言道教,和世界上一切伟大宗教一样,其所以出现,是要回答人们最重要的、最切身的关切,包括人是从哪里来的,最终要走到哪里去以及如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与灾难;实质上,是人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创造了...
2016-09-18

浅谈道教济世度人的理念和实践

道教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明确提出了道教济度世人的伦理思想。而学道为人是其基本理念。道经称:古之学道为己,今之学道为人。明确地指出了学道者的目的。所谓古之学道为己,并不是说古人学到仅仅为了自己...
2016-09-18

缅怀傅圆天大律师方丈有感

大德方丈 上圆下天 傅大律师御鹤仙游 已有数载 后辈我等常而怀念 方丈一生 勤而奉献仙根降世 历经磨练 弱冠入道拜师龙观 刻苦好学 恭良谦让依教奉行 道教经典 深究真谛浩气凛然 岁次乙未 步入青城为求大道 再访明师 有缘得遇心莹大师 拨...
2016-09-18

道教“天人同乐”的生态智慧及其特征

道教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与生态目标是天人同乐,天人同乐既是拟人化天人合一关系的归宿,又是天人关系的美好追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理想代表,体现了天人之间诚融通关系的最佳境界。逮天人之乐,自然之妙也。 天人同乐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循环持续健...
2016-09-18

赠贤徒

道缘深厚不期遇,品茶论道悟真谛。学得仙真玄妙法,可保长生乃久视。道不远人人远道,几人能识道真理。大道至简勤修悟,愿得贤徒上仙梯。2013.6.20...
2016-09-18

司马承祯与道教名山

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①这是唐玄宗对司马承祯的评语。的确,在许多道教名山中,都留下了高道司马承祯的足迹。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道号道隐,是盛唐时期的著名道士,上清第十二代宗师,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
2016-09-18

说生死窍

生死窍,玄关窍,这个窍玅通大道。丹家指在三田处,父母未生禅师告。或有位,或无相,如此那般总未到。黄庭一卷无有旨,道德千言还是少。从心定,从身立,黄芽药成现三宝。身中内外寻难见,天心明月常闲照。神光紫炁鼎内聚,魔王胆寒神仙保。或有为,...
20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