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井神、火神庙楹联

井 神山下出泉资万物地中有水润群生地乳通灵流玉液人烟振德叩银床火 神五行司火德八卦正离宫离明列八卦火德配五行火德中天扶日月炎方一柱镇乾坤赫赫朱轮昭法象明明赤曜握灵符位镇南离,大焕文明之色明当朱夏,职司长养之功...
2016-09-14

十殿阎王之一殿秦广王

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册籍。统管幽冥吉凶。鬼判殿居大海沃礁石外。正西黄泉黑路。凡善人寿终之日。是有接引往生。凡勾 到功过两平之男妇。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依业缘分别受报 。凡恶少者。使...
2016-09-14

朱越利:比于赤子无死地——《道德经》对现代

朱越利《道德经 玄符第五十五》曰: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1)。这是说,得道极深的人像婴儿,可与婴儿相媲美。婴儿的比喻很生动,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使用。比如,《能为第十》要求修道者以婴儿为参照曰: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反朴第二十八》要求修道...
2016-09-14

各地文昌宫、梓潼殿楹联

文 昌(相传祀晋四川梓潼人张亚子,唐封为英显王,元封为文昌君,道家称梓潼帝君。)千古文风光史笔万年气运盛才猷天上文章称六府人间福曜并三台文壁突成天作柱灵光遥耸笔如椽位秉图书开泰运德辉翰墨灿文章星透光芒文有象笔补造化天无功...
2016-09-14

关于雷公的传说

唐朝元和年间,有个叫陈鸾凤的,是海康人。自负义气,不怕鬼神 ,乡亲们都称他为后起的周处。海康有座雷公庙,当地人虔诚地这里打扫祭祀。祈祷祝愿的 事多了,妖邪妄诞的现象也时时发生。当地人每年听到第一声雷响时,就记下了这个日子, 以后每旬的这一...
2016-09-13

“道德”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国道、德思想的内蕴是什么?它起于何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有何重大的意义呢? 一、在中国先秦,即到老子时期,中国历史上就有了道和德的概念和思想。它们分别具有独立的意义。 首先,看道。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在西周...
2016-09-13

道学的文化地位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哲学思想...
2016-09-13

十殿阎王之三宋帝王

宋帝王,司掌大海之底,东南沃石下,黑绳大地狱,此重纵广亦五百由由旬,亦另设十六小地狱。一名咸卤小地狱二名麻缳枷纽小地狱三名穿肋小地狱四名铜铁刮脸小地狱五名刮脂小地狱六名钳挤心肝小地狱七名挖眼小地狱八名铲皮小地狱九名刖足小地狱十...
2016-09-13

论金代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杂体诗词”创作

生活于宋金与蒙元时期的王重阳及全真七子的杂体诗创作,其数量与样式之多,在金元诗坛上首屈一指,在诗歌发展史上别树一帜,不但推动了诗歌向玄理化发展,也使诗歌样式多样化。一、运用杂体诗词传道、劝化王重阳与全真七子,多为儒生文士,面对战争兵祸...
2016-09-13

浅谈王重阳的写景诗词

全真道向来十分看重以文传道的传教方式,透过不同的传道诗词与士人、僧道、弟子、俗众应酬唱和,交流全真之义理,解答道学疑难。关于王重阳的诗词创作,范怿于《重阳全真集》序中提到,重阳杖履所临,人如雾集,有求教言,来者不拒。诗章词曲,疏颂杂文,得于...
2016-09-13

道教诗词的研究与分析

道教诗词是反映道教生活、表现神仙理想或借助道教神仙意象来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词。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道教的大量经籍中,有不少是采用诗词形式撰写的。有些经籍虽然并非全书或全文均采用诗词体裁,但往往也掺合某些诗词篇章或片 断。另外,随...
2016-09-13

从词牌看道教对诗词的影响

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信中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没有中国这块特定的土壤,不可能诞生道教这种对中国人影响深刻的宗教;同样,没有中国这块土壤,也不可能产生道教文学。道教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限于篇幅,下面具体论述对词牌的影响。十九世...
2016-09-13

董双成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杭州西湖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望仙桥。宋代绍兴年间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层中挖到过一块奇妙的铜牌,上面残留着隐隐约约的文字:我有蟠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董双成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望仙桥就...
2016-09-13

黄大仙

广州赤松黄大仙祠在我国东南沿海,尤其在港澳地区人们普遍信仰一位神仙,他就是黄大仙。 黄大仙亦称赤松黄大仙,本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的神灵,后被道教所崇奉。近现代,随着华侨旅居梅外,黄大仙信仰也走向海外各国和地区。黄大仙本名黄初平,晋...
2016-09-13

王母娘娘与立儿石

在野三坡龙门天关小溪河东侧 ,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叫立儿石。石面上方有长二尺、宽一尺、深一寸的石坑。离立儿 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来佛像。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宫中虽过得很舒服,却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