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劝善经典之《牛图经》

《牛图经》如下: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可免。劝人听我说因由,世间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齐用力,四时辛苦未曾休,犁耙铁打千斤重,竹鞭身上万条抽,泥硬水深拖不起,肚中无草泪双流,口渴饮些口畔水,喝聱快走不停留,肚饿吃口田中禾,...
2016-09-18

张继禹道长:大道与我们同在

大道与我们同在在纪念老子楼观授经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在太上老子说经授经的神圣之地楼观台,隆重纪念太上老子楼观授经并举行祈祷法会和学术报告会,这是我们海峡两岸道教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一件弘扬文化的盛事!意义重大!蒙大会邀请我参...
2016-09-18

师之道

贫道看了很多关于拜师,徒弟要怎样做的文章。很多文章的确很精辟的指出了,学道拜师各个方面的注意事项。可是都是说徒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道有阴阳,相克相生,做为师表的师父应该怎么样哪。这个贫道将详细的说说。如果要说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明白目...
2016-09-18

外国人解读《道德经》的本末思想结构

挖掘老子《道德经》的本末思想结构作为现代人读古代经典,存在着时间差距;作为西方人读中国经典,又存在着地域差距。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解读与我们存在着多种差距的经典呢?笔者试从分析 智和愚两个概念出发,来探讨《道德经》的内在逻辑及本末思...
2016-09-18

谈斋醮疏文的规范与应用

斋醮是道的妙用,教则以慈悲.善行成为宗教的宗旨;宗其道,演其旨,随缘教化,道士 以斋醮法事宣行教化则得到阴阳两利,在家人供养三宝为行善事;居家学道者以积善而昌子孙,这在云笈七签中十善劝戒说:世人若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
2016-09-18

诗情画意中的道之底蕴

前两年,有 画中兰亭之称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分隔360多年之后,其《剩山图》部分与《无用师卷》部分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此次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引起了两岸民众的强烈关注,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由元代...
2016-09-18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

初唐时期,基于帝王宗室观念,虽尊奉道教在佛教之上,但自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以后,因玄奘法师留学印度归来,从事佛经的迻译,使佛教学术与传教事业,由此普及朝野。高宗以后,佛教复展开为十宗学派,由此确立中国佛教的精神。禅宗的兴起,融会儒、道、佛三家精...
2016-09-18

全真章函《诸真宫阙》

三清:玉清圣境元始天尊 玉几下 清微天宫上清真境灵宝天尊 玉几下 禹余天宫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玉几下 大赤天宫混元先天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玉几下 太清太极宫三清总号: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玉几下 三宝景阳宫 三清兠率宫玉皇:昊天...
2016-09-18

张紫阳的丹道

宋代自真宗开始崇信道教以后,正统道家因唐末吕纯阳之肇始,已经迈入道、佛合一,禅、道同参的正统丹道途径。儒家有新兴的理学,禅宗有五家的宗风,道家有丹道的嫡传,从唐代以来,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有更新的运动,在学术思想上,应该算是一个...
2016-09-18

张继禹:护生的道士

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以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为追求目标,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历代有不少高道成为着名的医药学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道教医学流派,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道教不仅重视...
2016-09-18

道器合一:景德镇陶瓷器物与道教哲学精神发凡

摘要:陶瓷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陶瓷工艺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曾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景德镇有形的陶瓷器物与道家道教无形的哲学精神之间也有着不同的互摄关系,对于华夏器物史一以贯之的道器合一鹄的多有表徵。本文尝试以《易》...
2016-09-18

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图的造型艺术与宗教意蕴

提要:汉画像石中共有嫦娥奔月图4幅,皆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墓中。4图在构图内容与造型艺术上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征,但通过对其在墓葬中的安放位置及与周边其他画像石组合关系的考察,则4图又具有相同的现实功用与宗教意蕴,即通过对嫦娥获...
2016-09-18

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思考

在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这些认识如果不予以澄清,就有可能影响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深入进行。研究宗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宗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
2016-09-18

西方学术史上的人类学与宗教学

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即有人文主义传统,但这一传统被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独断统治所中断。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启蒙思潮成为时代精神。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冲破神创世界历史的神学樊篱,开启了用理性的态度、进化的观点研究...
2016-09-18

老子“自知者明”的人际认知观探析

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建立、社会规范的形成、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人际沟通。因此人际沟通所探讨的不仅仅是说话表达的能力和技巧,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鲁曙明:《沟通交际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89页。俗话说见什么人...
20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