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者普遍反对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传统和普遍主义范式,主张离开真理、确定性、普遍性、本质和系统的现代话语,并拒斥自由与宏大叙事。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路径看,它包括了两种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策略,即以解构著称的所谓否定性的...
2016-09-18
内容提要 在唐代留存至今的多种《道德真经》的作品中,中唐时期的李约的《道德真经新注》亦是颇具特色的一种。由于在断句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观念,相应地在核心思想上,主要表现为对法自然问题的理解上。而围绕法自然问题的展开,深受重玄学影响的...
2016-09-18
卓新平,土家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一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于1987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 一位在国外取得宗教学领域博士学位的学者,乃中...
2016-09-18
一、西北道教的人类地理学渊源西北地区拥有广袤的国土,分布多种地貌,崇山峻岭、大江大河、高原平陵、湖沼草原,是人类生殖繁衍的摇篮。从蓝田猿人,到现代西北民族,其间经历了近百万年的进化历程,其中以宗教信仰为表征的人类心路历程占据着重要的...
2016-09-18
内容提要:元代道士雷思齐认为,儒者所重之《周易》 ,其核心思想体现的乃是道家老子《道德经》之意旨。通过对《周易》中的河图、大衍之数的解读,雷思齐认为在虚与实、道生万物、阴阳的对立统一、实践性等方面, 《易》与《老》皆可以贯通,故作为儒...
2016-09-18
道家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尤其与中国人的伦理精神相始终,是不证自明的事实。道家在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中的结构性意义,在理论与精神两个层面都得到确证。理论的层面,道家始终与儒家哲学、儒家伦理相互动,构成中国道德哲学体系的辩证结构;精神的层...
2016-09-18
太乙救苦天尊,又称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简称救苦天尊。尊居东极妙严宫,也就是常说的东极长乐世界,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对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的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狮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与大惠真人、救苦...
2016-09-18
一、全球化是人类的一场历史运动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其历史非常悠久。近代启蒙运动以来,全球化的速度得到加速,尤其工业革命以来更是如此。但对我们人类发生根本性影响的全球化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而在21...
2016-09-18
《老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自战国时期韩非子著《解老》、《喻老》以来,历代都有大量人士为之诠疏笺注,阐发玄旨,到元代时,《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①自元以后,又有大批注本涌出,由此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老学,对中国哲学、...
2016-09-18
道教正一派的授箓历史悠久,箓仪繁杂,对其宗教文化内涵、作用功能等,今人或有不解。笔者因出自天师世家,自幼便常听母亲讲述一些道教传统,加之近30 年来一直专致于道教传承,对正一派授箓制度有一些研究和心得,故撰文以飨读者,以期抛砖引玉。道教正...
2016-09-18
道教将慈愛作为其教理教义的核心内容,以及戒律的伦理规范,大力倡行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伦理、艺术、风俗乃至政治与社会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当今社会...
2016-09-18
南宋灵宝派道士金允中所著《上清灵宝大法》是研究宋代道教议式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李志鸿教授认为金氏《上清灵宝大法》不仅考镜斋醮法术的源流嬗变,而且对两宋之际斋醮法术的纷乱歧异进行了辨析,是研究道教仪式法术史的经典之作。李志鸿编著...
2016-09-18
瓷器发展到宋代已臻完美,它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起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的完美,也要思考那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的钥匙。宋人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制器尚象说,他认为人们...
2016-09-18
道教在创立之初,就涉及到解冤的问题。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谈到了许多解冤结的思想[1]。在《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以解冤为主题的道经就有《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二者同书异名)、《太上三生解冤...
2016-09-18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
2016-09-18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