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太乙救苦天尊悲智精神之体现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一、前言

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上天之道是利于众生而众生不为所害,真正有益于人群的理论不必经过论辩,自然令人信服。天道的精神大公无私,德载万物,而太乙救苦天尊之德性显现于三界,即为「利而无害」之精神。上天之道是利于万物,并包容于万物,太乙之精神乃不断地「为人」和「与人」,是无所限制的宇宙大系统,所以可以贯通三界。根据天之道的精神,太乙之体现,对于万物的态度是「利而不害」的。

2.太乙救苦天尊道源概说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汝是吾之气,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汝可秘之,不可尽述。是时老君闻天尊言,闭目定神,弹指叩头,呪曰:

元元之祖气,妙化九阳精。威德布十方,恍恍现其真。

三九扬风出,徘徊离始青。恭敬生琼液,奉之免渴饥。

万灵当信礼,八苦不能随。积行持科戒,提携证玉京。

由此经文可知,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元始天尊元元祖气所化的「九阳之精」。

3.太乙救苦天尊职能简介

道教中与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经典,有百余种之多,撰成年代由六朝至清,各代皆有,而道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着墨最多,本经说太乙救苦天尊可化身于天地人三界;在天居于东方长乐净土、在地狱荐拔亡魂、在人间则寻声救苦,具有此三种神格。太乙救苦天尊的东方长乐净土,类似于佛教的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而地狱荐拔则类似佛教的地藏菩萨;在人间的寻声救苦,则等同于观世音菩萨。所以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可以说是佛教阿弥陀佛、观士音菩萨、地藏菩萨等三神的综合体。

二、太乙救苦天尊之道源

1.道之化身,道体之显现

从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加以溯源,太一神的出现,和道家的道体论有关。太一原是理体而非实体,介于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物之间。因此,在理哲上,太乙(太一)为道之动与道之用,是一切生化之源。道虽无形,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如《老子‧二十一章》谈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而《老子‧四十章》则谈到了道体的运转与宇宙万物创生的关联,其过程是由无而有,由一而二,由二而三,而至万物创生。在《老子‧二十一章》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音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极」和「一」之前则为道体,此段话即是说明「道」能「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据此则是由「道」而后有阴阳未判之「太极」,有「太极」而后有「万物」。而「太极」即是《老子》的「一」,先秦子书中,通常称之为「太一」,《吕氏春秋‧大乐》说:「太一生两仪。」如此则「太极」亦可称为「太一」,或称为「一」。因此,宇宙万物的化生,由道而生太极。太极再生天地阴阳两仪,由于太极是生物之始,所以宋世周敦颐在「太极」上另加「无极」二字,以代表道体,若从哲学的观点来探讨,道教三清胜境中之三位道尊,纯属理哲化之神格,元始天尊乃为宇宙生成之源,而道德天尊实为慈悲之神格象征,另灵宝天尊乃为智慧之神格象征,以上三清圣灵也就是所谓的道体,而此应属无极界之道体神格化之化现,对于世间来讲,并无作用,有作用的是由元始天尊所化之太一所形成的道用之身, 也就是《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所说的太乙救苦天尊。而根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所云,太乙救苦天尊乃为元始天尊之分灵,可救度三界众生,因其愿力而无所不在、无所不住、无所不化,更能无所不度,有大神通能普渡众生,因此,元始天尊即是无极之代表,太乙救苦天尊即是「一」,而「一」即是道,即是道源,即是「动力」。通俗来说:「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太乙,即是道,即是太极,即是道用。」太乙救苦天尊之任务主要是代替元始天尊(道体)救度众生,行道用之实。

2.道之生命意义

《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虽然可以被实践,但其实质并非行道之法所能完全囊括。道虽然可以被讨论、命名,然其实质并非言语所能形容。《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者,在「一」之前,所谓「一」,即是所谓的本体论的「本体」、现代西方存在哲学的「存在」,此「一」者,即指万物统一的本质。「一」本身便不可思议,是故「道」是无可思议的判别之理。

由于一般人思维的局限性,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并无法深入剖析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

正因为「道」本身是难以言说,所以老子在《清静经》后来写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抽象,但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终极真理叫作『道』。」

道,是「一」之上,不可言说者,为体。 德,是道所衍生的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规律,为用,而太乙救苦天尊即是道体的作用,道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生命意义。

3.道之修持原理

道教修持法门非只一途,而东方长乐净土修持法门实有其根据可行,兹于相关经典所论当修持之依据整理如下:

(1)、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养命。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看转此经。便得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2)、若有善男信女,发心施财,齐戒沭浴,转诵此经,悔过愆尤,即使愆尤永释,人鬼分离,产生无难,母子双全,关煞无刑,生育成人,利益双亲,经力弘深,祈福福至,禳祸祸消。天尊言,雠人冰泮,冤家债主,自消自灭,孤魂等众,九玄七祖,四生六道,轮回生死,出离地狱,即往东极天界,救苦门庭。救苦地上好修行,只有天堂无地狱

《三官经》

道教净土并非只有一途,但最为方便众生修持往生的途经乃是太乙救苦天尊的东方长乐净土法门。太乙救苦天尊愿力广大,化生无量。道教徒在晚课中诵持的《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中的十方救苦天尊即为太乙的化身,且每一化身都有一净土。所以道教太乙法门净土有十方,若得往生,便可常持天尊,永不退转,继续修持,最终圆成道果(详见《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关于道教十方净土和各净土天尊名号的描述)。

三、太乙救苦天尊之职能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中,元始天尊告诉太上老君有关太乙救苦天尊闻声救苦之事迹。太乙救苦天尊,能随声救苦,化身无数,或在 天宫、或人间、或地狱;或化为仙童玉女、帝君圣人、天尊真人、男子女子等等,「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并兼及接引天界长生(净土)及地狱荐拔亡魂(度亡),太乙救苦天尊于十方三界,具有无所不在、无所不度、无所不化之职能。

1.无所不在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云:「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河沙数,物随声应其间。」而在在《青华宝诰》(救苦宝诰)中亦说:「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侍,百亿瑞光中,玉清天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十方化号,普救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因此,太乙救苦天尊涵盖于万物,亦于万物中体察人间,救度众生。

2.无所不度

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记载:「东极宫宫中,有寻声救苦天尊,大慈仁者,发弘誓愿,普救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但能回向,一念皈依,注想尊容,称扬名号,寻声赴感,应念垂慈,一切苦中,无不救护,是故名号救苦天尊。」

3.无所不化

太乙天尊有无限化身,四处救苦救难。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漂放莲灯集‧放生咒》曰:「天罗神,地罗神,慧剑出鞘斩妖精,一切灾难化为尘,寻声救苦解救罗网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难度众生。」

另外,太乙天尊誓愿广渡亡魂,使其往生太乙天尊所居的「东方长乐世界」,故业障深重地狱亡魂,咸求「太乙天尊」超度。相传民间的《拔度血湖宝忏》即是太乙天尊传授。

四、东方长乐世界

依道经《三官感应妙经》〈净土篇〉所言,东极天界救苦门庭有一「长乐世界」,此间只有天堂之境,无地狱之声,乃是众生救苦地上修行之处,能脱四生六道生死轮回,出离地狱,永离苦难,径往人天,超生净土,快乐无量,来去无挂无碍。此地即道教徒灵命修习归根复命之处-「东方长乐净土-东极妙严宫」,亦为自古至今道教修行者精神或灵魂寄托之所在。

道教称为东方之教,始于「日出东方,草木逢春,生生不息。」之意涵,东方乃万物生发之机,顺应自然之衍变,周而复始,运行不殆,这也是道教徒对生命的一种看待,藉由修习太乙救苦天尊法门,将灵性与之契合,进而超越生死无常,永得精神信仰的寄托,在此之际,大惠与救苦二位真人亦担负协助太乙救苦天尊救世之职责,除此之外,如欲进入「东方常乐世界」,亦必先修习与天尊相应之悲智双运法门,进而与道契合,并能发扬天尊「利而不害」之精神。

1.东方三圣之职能

《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三第七页,全名为「太乙救苦天尊迁神回黄旛」,旛正面中央所书神名为太乙救苦天尊,右为救苦真人,左为大惠真人;此乃招引亡魂径往东方长乐世界所用。其灵幡文字及神祇全称:灵幡中央主幅为「东极天中长乐世界大慈仁者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右长条为「大慈大悲救苦真人」,左长条为「大慈大悲大惠真人」,中央主幅下分二条,右书「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旛」,左书「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又于南宋,金 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二〈升度符诰品〉中记载三圣者云:「东极天中,金楼玉殿之中,见太一救苦天尊衣九色云霞羽服,乘九头狮子玉莲宝座,左执甘露碧 玉净瓶,右执空青枝,从大惠、救苦二真人,青玄童子、八十一灵官,顶中出白毫相,光如刀剑,在赤日圆光中,一一分明。」由相关文献所载,此三圣尊者实为接引众生,令众生长生于东极长乐界,而道教又称为「东方之教」,依此而论,三圣称谓「东方三圣」,以体现道教神道观、生命观之精神,「东方三圣」之圣号乃依此而生。

2.悲智双修,与道契合

综观东方三圣,太乙救苦天尊、大惠真人﹙智慧﹚、救苦真人﹙慈悲﹚等三位一体的济度功能,可谓是道的体用显现。亦是吾人修道的准则。

在道藏三洞四辅十二部经中,每言到接引、拔度、超渡之事皆要仰仗太乙救苦天尊,因祂是元始祖旡所妙化之九阳之精,故元始天尊谓老君曰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可说得到并具有最无上之道心,其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最能代表道之真心,真慈真仁,以大慈悲心、平等心来救度众生得以离苦得乐,令他们凡有所求,必能如愿,如求健康长寿,得健康长寿,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福得福,求定得定,求道得道,求仙得仙,求度得度,只求你能诚信,必有灵验。

只要众生持念,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自然以心印心与太乙道力相印,实时感应,始万邪不入,万祸不侵,万难不生,诵之万遍,福禄绵延,吉祥萃泰,寿命永保遐年。在世能抱自己之一与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为莲花邦,清静无染,因心净而国土净。临终前不忘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则实时被接引往生「东极长乐世界-东极妙严宫」,永脱生死轮回之苦。

3.利而不害之大爱精神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一语出自道教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所谓「齐同慈爱」,就是「物我兼容」,对自然万物和所有人类有着同等的慈爱之心;而所谓的「异骨成亲」,就是将对亲人的爱扩大到无血缘关系的他人身上,即亲其亲以及人之亲,此乃太乙法门所要强调的重点,这就是太乙救苦天尊大悲、大智,无量慈爱精神的终极精神。《道德经》的「天道无亲」观点亦与此相融,而此精神也就是儒家的忠孝仁义伦理纲常、墨家的「兼相爱」思想,与及大乘佛教「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精神。佛教重视慈悲,并把它解释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说:关爱他人,对他人慈悲,不一定只是因为他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把他人的身体等同自己的身体那样悉心照料和爱护。这其实和基督教提倡的「爱人如己」精神是相通的。道教太乙救苦天尊所展现出来的的「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理念,也体现了道教特有的尊重生命、善待他人乃至万物的大爱精神。  

以上就是太乙救苦天尊悲智精神之体现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9008.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