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胡孚琛:心术与守一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2014年11月26日,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孚琛教授在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养生之道分论坛做题为《浅谈道教文化中的养生智慧》的发言。原文如下:

人生在世间,无论是个人的穷通晦显,还是遭遇的悲欢离合,都取决于自己的心如何把握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生机遇。而人类的历史,无论是社会的历史或个人的历史,真正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们的心。

人生命运的主宰是自己的心,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现实本质上都是自己心灵画面的影印件。心无事则身无事,心健康则身健康,要战胜千军万马的强敌,首先要以心胜之!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在中华文明的典籍中,特别是《道德经》、《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西方的现代科学和哲学至今还没能达到这三本书的水平。此外,还有《易经》、《伤寒杂病论》、《孙子兵法》、《鬼谷子》,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在世界东方重新崛起的文化资源。再加上佛教的《大方广华严经》,这八本书集中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老子的《道德经》为群经之首,在世界上翻译版本的数量仅次于《圣经》,老子的智慧是超时空的,必将会成为21世纪全人类家喻户晓的文化宝典。

人类近三千年来最伟大的智者,当首推佛陀和老子。《大藏经》5048卷,再加上藏传佛教的甘珠尔(经)和丹珠尔(论),这些多如山积的经典都不过是建立在缘起性空四个字上。与此类似,5485卷《道藏》和众多的《藏外道书》,也不过是建立在一个无字上。这就是说,佛教和道教理论大厦的基础,只不过是空和无。西方现代科学和哲学研究的世界,是我们用五官和仪器经验到的现实世界,是形而下的器世界,佛教称之为色界。佛陀和老子都发现除了这个现实的色界之外,还有一个虚、无、空、灵的世界,称作空界或灵界,也就是形而上的道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光速为极限,显然光速为色界和灵界的分界线,灵界是超光速和超时空的。老子的道以虚、无、空为体,以灵、明、觉为相,以生、化、现为用。由此看来佛道二教追求的仙和佛,也不过是要人们通过修炼突破光速的界限,和异次元的宇宙相互交通,出有入无,进入虚、无、空、灵的世界,从而达到仙佛的境界。内丹家将色界通往空界或灵界的门户,称作玄关一窍,老子《道德经》称作玄牝之门、众妙之门、天门,佛法称为总持之门。老子《道德经》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五十一章)从丹道修炼的角度讲,通过狠想山根(又名祖窍、性户)集中意念刺激松果体产生光感,从而心息相依(守柔)达到虚无空明的境界,进一步从修炼心性入手见光证空,交通灵界,这也是佛陀缘起性空的真谛。

老子《道德经》中不仅有企业管理的方法,还有治国用兵、成家立业、为人处世的无穷智慧。梁代刘勰《灭惑论》云:道家立法,厥有三品: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这就是说,道学文化至少分三个层次,一是道家,即老庄哲学;二是丹道,即修道成仙的内丹学;三是道教,即道士们信奉的教典,包括他们修习的各种方术。老子的《道德经》,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从而剖析出其中鲜为人知的奥秘。例如《道德经》云: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六十二章)这段话译成现代口语:古人之所以把道看得这样珍贵,原因何在呢?不就是因为有了道,求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即使犯了罪也可以被赦免吗?所以这个道才是天下最珍贵的。我敢这样翻译可能令读者大吃一惊,这是可能的吗?实际上这段话见于现存《道德经》各种古老版本,应是老子的原意,而老子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诗经》上早就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的话,是以连孔子也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孟子也讲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足见古哲皆知世事在心、求则得之。老子以自己高超的睿智发现宇宙间有一个众妙之门,可以接通异次元灵界的道。譬如你生到世上,肯定是众妙之门中你的生命之门打开了,继之你的财富之门也打开了,因为一点钱也没有你根本不可能活下来,当然还会打开你的婚姻之门、职官之门等。然而这些后天的人生际遇,都是可以用道学术数预测而知的事,真正的道学功夫是《黄帝阴符经》所云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是我命在我不在天,也就是按自己的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门。这样,人们要所求必得,心想事成,就必须修习道学的心术,心术是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

据我对道学多年的研究,发现古代能扭转乾坤、创立伟业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如傅说、伊尹、姜子牙、张良、诸葛亮、李靖、刘伯温等,莫不精研道学,秘修心术,懂得调动心灵的巨大能量。当世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在24岁时也写过一篇名为《心之力》的文章,意识到心的功能和奥妙。《文子》中借老子之口论定: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道原》)精诚形乎内,而外喻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也。(《精诚》)实际上,天下万人万事的成败得失全在众妙之门,而打开此一门一孔的方法在于心术,修习心术的途径是以精诚的心法作守一的功夫。《庄子在宥》记载了广成子修习这套功夫的切身体验,他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我为汝遂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返于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广成子将众妙之门也称作窈冥之门、无穷之门,并传授了一些守一的方法,描述了其中至阳之原和至阴之原的景象。实际上,人在后天的器世界(实界、色界、有界)里的意念是间断的,是受假我(色身)的欲望支配的,物质也是有限的、部分的,受三维时空限制的;而在先天的道世界(虚界、空界、无界、灵界)里的灵性是连续的,受真我(法身)的根本智所引导,能量和信息是无限的、整体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因之广成子称其为无穷之门、无极之野。《管子》有《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四篇,是专门传授用静因之道修持心术的法门。《管子》云:洁其宫,开其门,去私毋言,神明若存。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心术上》)正心在中,万物得度,执一不失,能君万物,得一之理,治心在于中。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内业》)更进一步说:心静气理,道乃可止,修心静音,道乃可得(《内业》),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小取焉而小得福,大取焉而大得福,尽行之而天下服。(《白心》)特别还提出修持心术的标准: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心术下》)

老子《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十章)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二十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三十九章)不仅老子力主守一以修心术,方仙道流传之《太平经》和葛洪《抱朴子内篇》亦多论守一之术。古仙认为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守一存真,乃能通神。道不可见,因心以明之;心不可常,得一以守之。心为万物之宗,道为一心之体。道者心之体,心者道之用,神者性之基,性者心之本。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得一之原,以应无方,是谓神明。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刻。知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这就是说,心是道的枢纽,谓之道枢,修道就是依守一法门修心术。一是心的核心,谓之环中,因之《庄子》断言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自然可以所求必得,心想事成了!其中奥妙,非片言所能尽,然极为重要的是要想自己得福,别忘了也企求他人得福。我于此有八字心法曰诚信、宽容、忏悔、感恩,有缘者自当心领而神会之。

老子《道德经》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四十七章)这又提出了一个老子道学中更为核心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天道,人在社会上怎样才能依天道行事?天道果真能像佛教善恶报应的因果律那样罚恶扬善吗?人们怎么做才可以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呢?这使人想起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商人把商品投入市场,希望卖出高价,购买商品又希望付出低价,亚当斯密却发现市场本身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商品价格,因此他主张自由贸易。其实那时亚当斯密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是研究社会竞争中的道德问题的。因为人本身投入社会,也类似于商品投入市场,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升官发财创业成名,但亚当斯密发现这种丛林规则里也有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用道德情操来对社会作调节。道德情操是源于人心的,人心又和天心相通,老子的道则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道德经》中关于天道的论述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七十七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七十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九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七十三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的心顺应老子的天道,操纵社会上那只看不见的手,从而建功立业,报效社会呢?

我遵照钱学森院士的嘱托,花费三十年时间调研丹道和佛教密宗、禅宗,著成《丹道法诀十二讲》(三卷本),已于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又出版《丹道法诀十二讲》(八卷珍藏本),全书132万7千字,比三卷本增加57万字。在我对丹道和佛教密宗的研修中,总结出诚信、宽容、忏悔、感恩八字心法,这就是心术的核心。心术的关键功法是守一, 守一是中国佛、道二教最要害的功夫,道法讲执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佛法讲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学者从守一入手,必能达到心术的最高境界。

更多链接

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专题报道

:

以上就是胡孚琛:心术与守一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998.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