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金代全真词与元代散曲的俳体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在诗词曲三种体裁中,散曲的生动活泼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著名学者任讷在《散曲概论》中说:且俳体之格势极多,制作不穷,几占全部著述之半,并列举了散曲中的二十五种俳体,将俳体定义为就形式上、材料上翻新出奇,逞才弄巧,或意境上的调笑讥嘲、游戏娱乐之作。意境上的俳体没有固定的标志,形式上的俳体如独木桥体、嵌字体、顶真体、迭字体等,则都有一定的模式。这些形式在宋代文人词中非常少见,偶有一二也因艺术上的失败而遭到后人讽刺;元代散曲则大量使用之,艺术上的成功也足以令后人倾倒。这种突然变化,不免令人困惑。如果考察金代全真教所创作的词,则可以知道金代全真词已经大量使用俳体,而且因为数量众多,流传广泛,流传的高峰期又恰好是散曲兴盛的前夕,因此对散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金代全真词中几种重要的俳体,以说明它们对散曲的影响。

全真词中一种重要的俳体是独木桥体,即通篇押同一韵字者。这种体式最早见于北宋黄庭坚的《阮郎归》,作者注云: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但上句不用韵。全词为: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此外,黄庭坚还隐括欧阳修《醉翁亭记》作《瑞鹤仙》,通篇押也字。也字是虚字,不同于实字山。这种词作,并没有得到多少好评。后来辛弃疾作《柳梢青》一词,全用难字为韵,更是味同嚼蜡,被词评家视为戏作。究其原因,主要是词以表现感情为主,而使用独木桥体具有游戏的意味;用游戏的方式表达情感,显然是不成功的。因此这时的独木桥体就只有文字游戏的意义。总之,宋词中的独木桥体非常少见,而且没有什么艺术成就。但是到了元代散曲中,独木桥就大量出现了,例如张养浩的[黄钟 width:600px;">

以上就是金代全真词与元代散曲的俳体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991.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