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吴炳鋕:道教的慈爱精神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2014年11月26日,澳门道教协会会长吴炳鋕道长在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诚信慈爱分论坛做题为《道教的慈爱精神》的发言。原文如下:

道教是中国原生的宗教,道教历来热爱和平,珍爱生命,主张以宽容来消弥冲突。从道教的教义来说,只要本着道的宽容品格,以慈爱上善、善待一切,便能人心和平,社会和谐。在老子眼中,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平等的,他常言天道无亲 ,即慈心应是产生于天地人我万物感通之中的真实之爱。

一、慈爱与不争

何谓慈?《说文解字》慈:爱也。它是一个形声字,兹为声旁,心为形旁。兹的意思是草木茂盛。兹与心合起来的意思是:有助人茁壮起来之心。在《贾子道术》说道: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左传》说道: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意思是说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遍施于万物。可以看出,慈的本义是指上爱下,它是天地对于万物,君王对臣子,父母对儿女的爱。我们可以将慈看成是心性上对于众生感恩的爱。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它的意思就是说所谓的道、德有三件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慈为爱天下百姓,以德报怨,修德于天下。俭为无欲,不欲以静,知足常乐。不敢为天下先实际就是不争 之意。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推己及人,以求人人都能够拥有这样的道德,那么世界将会变得非常美好。这是老子的理想,也是我国自古对于理想社会的一个憧憬。我们可从《山海经》有关于蓬莱仙山的传说;《尚书梓材》中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述;《诗经硕鼠》中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呼喊,便看到了古代先民对于道德社会的追求。

二、道教提倡的慈爱对治国理念的影响

在治国方面,慈就是爱民。元太祖成吉思汗向丘处机真人问为治之方,丘真人向成吉思汗讲述了治理中原之法,首先要让百姓获苏息之安,减免中原地区百姓赋税,真正做到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此外,丘真人劝成吉思汗去暴止杀、济世安民的思想亦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认同,成为了史上佳话。

国家前主席胡锦涛先生以人为本的亲民政治,例如:颁布永久取消了农民一切国家农业税。他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 便是符合慈的理念。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2013年3月出访俄罗斯,展开上任后首次外访前,接受外媒访问 的时候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和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源自老子《道德经》治国理念的话同样适用于今天。由此可见老子的道,不仅仅是天道,更是和谐社会的人道。

三、道教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世界观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一语出自道教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也是道教所提倡的理想人伦关系。所谓齐同慈爱,就是人应当物我兼容,对自然万物和他人同等慈爱;所谓异骨成亲,就是将对亲人的爱扩大到无血缘关系的他人身上,即亲其亲以及人之亲。

在儒家思想里,仁学是其主要核心,而主干是宗法伦理。对于所施的仁德先有亲疏远近之分,进而才推及齐同慈爱。从《礼记》所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便可露倪端。佛教重视慈悲,致力于普度众生,度化众生度脱离一切苦难。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说:关爱他人,对他人慈悲,不一定只是因为他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把他人的身体等同自己的身体那样悉心照料和爱护。

道教的慈爱讲究的是不分血缘亲疏关系的慈爱,属于世界大同的慈爱。《度人经》所讲究的普度众生,慈爱天下,以求创造一个道教理想中齐同慈爱、肉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世界。道教所追求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太平世界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亲兄弟、亲姐妹,彼此之间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欺骗、没有嫉妒、没有仇恨、没有偷盗、没有邪淫、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国家平安、人民富裕、生活幸福。这样的世界就是大道兴行的世界,与墨家提出了爱无差别等级的兼相爱 思想及基督教提倡的爱人如己精神是同出一彻。

《度人经》的观点是源自《道德经》的天道无亲观点,它吸纳了儒家的忠孝仁义伦理纲常、墨家的兼相爱思想,与及大乘佛教自利利他、 普度众生的精神;也是《道德经》中提出的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世界。

道教以道为本出发,吸取了佛、儒、墨等家思想,将齐同慈爱的伦理观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并作出了新的阐释和突破。例如:道教不仅重视人的生命,还将齐同慈爱的精神推及至万物。道教认为: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一切生物,虽然形态各异,气质各别,但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 ,因此站在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人与万物实无贵贱之别,基本上是平等的;故人类应慈心于物 ,善待一切生命。道教的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理念,体现了道教特有的尊重生命、善待他人乃至万物的人文精神。

四、道教徒对慈爱精神的实践

东汉末年,正一盟威道系师张鲁创立义舍,置义米义肉于内,免费供路人量腹取食,并发布《月令》,命令在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因此,自道教产生之初,就已经有了齐同慈爱思想的萌芽。而唐代著名的道士孙思邈,一生多次辞官不就,在民间悬壶济世,行医救人。他认为对病人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要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一视同仁地对待。在行医生涯中,他抱着誓愿普救苍灵之苦的精神,不怕脏,不怕臭,不怕传染,淡薄名利,一心一意为病人设想。他认为:只有不护惜身命、一心赴救,才称得上苍生太医,否则就只能是含灵巨贼。他一反中医界将药方秘而不宣的传统,将自己多年来在治病过程中积累的心得和药方,结集成为《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两书,并积极推广普及,欲使家家识解,人人得知,突显了一个道教徒的高尚道德情怀。直至今天,两岸四地道教宫观和团体,秉承齐同慈爱理念,积极推动慈善工作,参与助老、养老、助残、助学、助困、援建希望小学及捐助医疗器械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不遗余力地践行齐同慈爱的精神。

五、道教慈爱思想在澳门的体现

在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澳门道教界在迅速时间内募捐48,300元(澳门元) ,并透过中联办及澳门红十字会向灾区支持。澳门道教协会叶达副会长及赖宏副会长等,亦在灾后数天即赴青城山等地向灾区人民慰问。

由于四川青城山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老君阁、东华殿等一批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受损严重。澳门基金会 五年内投放1亿7,960万元(人民币)支持重建,修复青城山上清宫、老君阁、天师洞、祖师殿、全真观、建福宫等15座宫观;另新建一座纪念塔,以及配套建设电气、给排水、消防、环保等设施。

澳门自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15年间迅速发展,政府税收从2000年15,338.5百万元升至2013年175,949.3百万元 。时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在2005年施政方针中颁布不须经济审查向年满65周岁长者发放敬老金每年1,200元,且往后每年逐部调升,2014年行政长官崔世安博士将敬老金调至7,000元,连同其他津贴,65周岁长者每年可获62,000元,每月可收取5,166元,约57,500位长者受惠。

结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秉承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思想的慈善实践活动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首先,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实践这一思想对于促进道教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其次,我们要积极推进慈善实践活动的科学化,通过深入学习和调研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需要的变化。

践行齐同慈爱思想,不仅是我们道教徒修行的一部分,也是道教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让我们秉承齐同慈爱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圆满伟大的中国梦作出的贡献。

更多链接

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专题报道

以上就是吴炳鋕:道教的慈爱精神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96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