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道德经》漫议 第六十一章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第 六 十 一 章

大 邦 者 下 流, 天 下 之 牝,天 下 之 交 也。牝 常 以 静 胜 牡, 以 静 为 下。故 大 邦 以 下 小 邦, 则 取 小 邦﹔小 邦 以 下 大 邦, 则 取 大 邦。故 或 下 以 取, 或 下 而 取。大 邦 不 过 欲 兼 畜 人, 小 邦 不 过 欲 入 事 人。夫 两 者 各 得 所 欲, 大 者 宜 为 下。

这一章表达了老子在治国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张。他认为,国与国之间能否处理好关系的关键在大国方面。所以,他提出要大国能够谦下,不要倚强凌弱,欺压或侵略小国;小国对大国也要谦下忍让,就能取得大国的包容。同时,本章也含有社会政治上的辩证法思想。大国应该像江海谦居下流,天下才能交往。大国还应该像沉静的雌性,以沉静处于下位,从而能够胜过雄性。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意即,大国居于江河的下流,处于天下雌柔的位置,为天下所归附的地方。所谓下流、交,都是指众河归附之处,众河归附之处也即是大海,这里比喻包容谦下。句中的邦即国邦。牝是雌性动物的总称,在这里代指道。从而可知,老子希望大国的执政者能够像道一样包容谦下,才能众望所归。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意即,雌性总是以安静守定的状态来胜过雄强,因为柔和安静显示了包容谦下的缘故。此句进一步说明大国包容谦下的结果,折射出很深的道理。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 则取大邦。所以,大国对小国忍让谦下,就能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忍让,就取得大国的信任。句中的下字,即忍让谦下的意思。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诸侯林立,战争频仍,大国肆意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争斗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何做到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相安无事,让人民过上比较安宁的日子?老子对此给与了较好的答案。那就是,大国和小国的相处之道,应该相互包容谦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意即,所以,有的是靠谦下来取信,有的是因为谦下而被取信。或,有的。下是取得他方信赖的先决条件。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意即,大国不要过分统治小国,小国不必过分顺从大国。兼蓄人即统治人。入事人即归附人。正如大河需要很多小河的汇入才能成为大河,小河也只有融入大河才能巩固自己,不然很快就会枯竭。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意即,这样两者都满足了愿望,大国尤其应该谦下退让。

综上而述,本章的背景是众多诸侯之国互相征战的时代。老子认为在那个时代,大国要谦下,包容小国;小国要懂得自己面对大国的处境,甘居下位,由此取得大国的信任。这样一来,两者各得所欲,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以上就是《道德经》漫议 第六十一章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74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