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道德经》漫议 第七十七章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第 七 十 七 章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欤?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余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天 之 道,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人 之 道 ,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孰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其 不 欲 见 贤。

这一章将自然的规律与社会的规律做了一个对比说明,强调社会规律应该效法自然规律的均平调和。这是老子希望人道取法于天道的想法。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意即,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不就像拉开的弓弦一样吗? 目标高了就把它压低,目标低了就把它抬高;弓箭拉的过满就把弓弦放松一些,弓弦没有拉到位就要补足到位。老子用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是平准、中正的,而不是僵死不变的。《论语》说:君子无所争,毕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箭的时候,君子什么事情都不争,如果说有所争,那一定是箭靶。从射者正心、诚意、存神,气定神闲,心无杂念,身体不偏不倚,力道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正中靶心来看,本句引申的含义是:在爱民治国上,也要象张弓射箭那样,根据现实实情而做恰当调整,做到平准、中正。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即,自然界的规律,是减损多余的并补益不足的。天之道是指自然的法则,如昼夜往来,寒暑交替,阳光雨露等所有现象,都表现的是自然而均衡。这种均衡,不受任何外力的给予,久旱之后必然会下雨;月亮圆满之时必将走向亏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这就好比拉弓一样,属于自然的法则。由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联想到,人之生命时间的长短,也要根据自身状况和天道的自然年份。任何有为的非分之想都不可能实现,如梁武帝、秦始皇,一个既想成佛又要当帝王,一个既想长身不死,还要永远当皇帝。结果,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因为笃信佛教而荒废了政事,后来侄儿萧正德造反,将梁武帝活活饿死在宫中;秦始皇这位暴君由于操劳过度,累死在了寻找长生不死之药的路上。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意即,人类社会的做法却不是这样的,而是减损不足的奉给有余的。人之道是指老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法则;贫穷的人更穷,富裕的人吃喝不尽。南怀瑾在解释这句话时说:人类却不像自然那样公平,人们锦上容易添花,更有损人而利己者,所以人道会受惨痛的报应。我们读二十五史就知道,如何开国,最后就如何结束,对照起来是一模一样。像过去那些土豪劣绅,想尽办法强取豪夺,财富倒是积累的很多,最后不仅没有保住自己的五大财产,而且有的人连性命也一起丢掉了,真的是怎么来就怎么去的,一点都不差。这也许是人道想要效法天道的缘故吧。因为贫富差距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其杀伤力是惊人的。南怀瑾的观点符合老子的看法。但也有持不同观点的圣人。《圣经》里有个故事:有一个人要外出旅行,他叫来仆人,分别给三个仆人五千、两千、一千块钱,然后动身走了。领五千和两千块钱的仆人,立刻用这些钱去做生意,结果赚了一倍的钱。那个领一千块的,在地上挖了一个洞,把主人给的钱埋起来。当主人回来,知道仆人的情况后,就把那个领一千元钱的拿来给了第一个仆人。这个仆人不服,于是找耶稣评理。耶稣说:因为他已经有很多了,所以要给他更多,让他丰富有余;而你没有,所以连你仅有的一点点也要夺走。这就是人之道的做法。但每个人的天赋不尽相同,好的会愈来愈好,多的会愈来愈多;据此损不足以奉有余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如果人人都像第三个仆人那样,懒人就会等在哪里守株待兔而不求发展,如此社会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就会越来越多。所以,人不要把勤劳的天赋藏起来不用,这样等于白白浪费了天之道所给予的勤劳禀赋。浪费天之道的行为,也将会受到惩罚。那就是让你一直穷下去。但老子所说的损不足以奉有余则是人类社会整体不公平状况。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即,谁能够减少有余的而奉献给不足的呢?只有得道的人。所谓唯有道者,指的是能够效法天道、也即是能够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人。在老子看来,天之道的中正,正是政治上的公平。这种公平,本身就是最好的管理法则。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因此,有道的圣人有作为而不占有,有功绩之后而不居功,他不想显示自己的贤能。句中的恃,是指依赖、凭借。处,指居功。见是显示的意思。贤,是指有才德,比别人优秀。为什么有道的圣人不显示自己的贤能呢?因为自恃、自处是人之道,而不自恃、不自处才是天之道。在此,圣人的作为显然是遵循道之法则的。圣人要效法天道之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的自然法则。

由上而看,老子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由于他认为,自然的法则是减少有余而补不足。在老子看来,人之道是违背自然运行的法则与规律的。所以他渴望奉行天之道。而谁能做到这样呢?只有有道的圣人。这样的圣人有作为而不占有,有功德而不居功,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以上就是《道德经》漫议 第七十七章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730.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