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第 六 十 四 章
其 安 易 持, 其 未 兆 易 谋。其 脆 易 泮, 其 微 易 散。为 之 于 未 有, 治 之 于 未 乱。合 抱 之 木, 生 于 毫 末﹔九 层 之 台, 起 于 累 土﹔千 里 之 行, 始 于 足 下。为 者 败 之,执 者 失 之。是 以 圣 人 无 为 故 无 败,无 执 故 无 失。民 之 从 事, 常 于 几 成 而 败 之。慎 终 如 始, 则 无 败 事。是 以 圣 人 欲 不 欲,不 贵 难 得 之 货;学 不 学,复 众 人 之 所 过,以 辅 万 物 之 自 然 而 不 敢 为。
本章进一步阐释了上一章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辩证思想。其主旨仍然是彰显细节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因为再大的事情总是开始于细小的时候,任何事物总有其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所以一个明道而达理的人,对当前事物的发展状态,应有恰当的把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意即,当局面处于安定状态之时则容易把握,事物尚无迹象之时则容易图谋。安,指安定。兆,征兆和迹象。任何现象事物的出现,都有由未萌而萌、萌而至微、微而至显、由显而大、由大而壮的发展过程。所以,治人事天全在能否发现安和未兆之萌。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意即,事物尚处于脆弱的阶段则容易破坏,处于细微的状态则容易散失。所谓泮,原指冰雪消融分散,这里引申为分开和分解。比如,和人相处之时发生了一些小误会,这时就必须赶快化解,开始时也许只要说一句 对不起就没事了。要是当下不说,到最后恐怕怎么赔罪都不够。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即,做事要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要在祸乱尚未发生前就早做准备。这句话是让我们在时间的变流中去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以此来获得妥善处理问题的智慧。以治乱为例,最好的时机也就是在乱象还未形成的时候。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想到治病,《黄帝内经》上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即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由此,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一个真正做大业的人,在开始就预先做好了准备。建国初期,毛泽东为了新中国的长治久安,忍痛杀了政府高层贪官张子善和刘青山。他认为杀几个有功之臣虽然是万般无奈,但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所以,他说如果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惩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而杀张子善、刘青山两个,就是救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我说过的,杀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但是,事出无奈,不得已啊。问题若是成了堆,就会积重难返。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只好哭天抹泪走了哟。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不过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党建经纬》1998年第1期)。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建国初期亲自批准,痛斩贪官张子善和刘青山,为新中国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智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即,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第一层土开始堆起来的;千里远的行程,开始于足下第一步。老子在这里为人们列举了三个例证,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有微至壮、由小至大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不仅是道体自身运动的自然规律,也是万物发展的自然秩序。所以,能够明达于道的人,就能全面掌握事物的整体存在和发展过程,而不会等到事情发生之后采取强行作为,这便是道的内涵所在。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意即,用强力手段就会失败,把持不放就会落空。所谓为,即是妄为。执,是肆意把持不放。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这个社会非我不可、非我不能,但其实不然,把持或执著,一定会落空。像古代很多执政者喜欢抓紧百姓,把他们当成奴隶或财产,但最终还是难免落空和失败。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意即,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肆意掌控(天下和人民),也就不会失去(天下和人民)。无为,指圣人的不妄为,顺乎自然。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即将成功时不坚持奋斗而招致失败,当事情即将要成功之时,还要像刚开始时那样用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这样才可能使事情达到它应有的圆满成功。所谓民是指没有坚定信念的人。从事,即处理事务。这句话实在太深刻了,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即走一百里的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因为最后十里需要加倍的定力与坚持,所以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由此可见,没有坚定信念的人,为什么事情快要成功时反而会失败?就是因为不能慎终如始。只有谨慎小心到最后一步都不敢大意的人,才可以维持优势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因此,有道的圣人意欲别人所不意欲的,不重视稀有的货物。为什么有道的圣人不贵难得之货呢?老子在第三章说的非常清楚:不贵难得之货,才可使民不为盗。毛主席一生为国为民,从来不贵难得之货,这才是超脱的境界。如果贵难得之货,就会受它牵制。所以只有圣人才能消灭心中天赋的欲望而不贵难得之货。只有不贵难得之货,才可以恢复万物自然的状态。人一旦欲望旺盛,就是自寻烦恼。比如,有的人最容易被金钱所迷惑,结果因钱多带来不幸。穷人没有多少钱,一样幸福的活着。如果富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的时候,钱还有什么用呢?基本够用就可以了,何必因贪欲而自寻烦恼呢?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意即,有道的人,学众人不想学的东西,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学不学是因,复众人之所过是果。由于众人不学习留而下了疑问,故圣人学习众人不想学习的东西。这话听起来很不合情理,其实这是最高的境界。圣人就是不向众人学习贵难得之货的贪欲之心;就是要向道学习清静无为、少私寡欲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严以利己,宽以待人。所以,才能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即,以此辅佐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妄加干预。就是不加任何自私的主观意识,让万物按照规律发展,也即是圣人只需要按照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地引导万物发展就行了。
本章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肯定的是大凡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至多而发展的。所以,对于远大的事情,必须坚持毅力、具备耐心,从一点一滴上去完成,假若稍有松懈,就会功亏一篑。民之从事一语,强调了只有慎终如始才可以成就大事业。欲不欲、学不学,彰显的是圣人无欲和复众人之所过的高尚德性,遵崇自然规律让万物发展而不妄加干涉的无为之品性。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