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忠孝与致仙——净明道的立教思想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净明道亦称净明忠孝道,形成于南宋时期,该派奉东晋道士许逊为教祖,以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为祖庭。《太上灵宝净明法序》谓祖师许逊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大力宣扬忠孝之道。唐时又有张蕴、胡慧超等人宣扬净明灵宝忠孝之道,一时影响颇巨。南宋初期,西山玉隆万寿宫周真公、何守证等道士致祷许真君以救度世间,因而感动许逊等六真降神,出示灵宝净明秘法,化民以忠孝廉慎之教。于是肇建仙坛,名曰翼真,以延善知识。自此净明一派正式建宗。其后,元朝初期又有净明道人刘玉开阐大教,诱诲后学,努力革新净明道法,开创出后来所谓的新净明派。

宗教所要解决的,是消除人们生命的有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的矛盾,道教也不例外。道教积极提倡学道以致仙,以求达到超脱生死的境界。净明道提出了宗教解脱的独特理念净明。净明是净明道区别于其他道教宗派的特有教义,是其信众登真致仙的终极理想和至高境界。《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中阐述了净明道的理念: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污,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升真之路,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之秘要,积累相资,磨砻智慧,而后道气坚完,神人伏役,一瞬息间可达玄理。

净明道的许多经典,还从其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阐释,如《玉真刘先生语录内集》中称: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这是指净明境界的修行就是教人清心寡欲,以达到内心的一尘不染,这种阐释将宗教解脱的意义引申到对内心的关注上,强调要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具,焉论神仙的思想共识。从解脱论的层面看,净明道极力提倡学道有基,升仙有梯。为了达到净明的理想状态,《净明忠孝全书》中多次提到:修道要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心,终于直至净明。很明显,净明道带有中国传统儒家人伦学说的基本价值观忠孝观念。关于《净明忠孝全书》中忠孝一词,学者郭武曾归纳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相当于儒家忠孝本意的世俗社会和道德行为,二是作为一种可与神灵沟通的超世俗的宗教实践。前一含义体现出净明道忠孝为本的伦理纲常;后一含义则反映出其敬天崇道、济生度死的宗教关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国人的理想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净明道积极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兼容并蓄,巧妙地将儒家忠孝的伦理观念融合到道教的修仙之道中。其实,道教本身就讲求忠孝精神,如《太平经》里有人生之时,为子当孝,为臣当忠的记述。而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

净明道除了以忠孝立教以外,还强调以忠孝行道,将忠孝从个人修养的思想层面,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上。可以说,忠孝立本是净明道思想的核心内容,而忠孝建功突出的则是忠孝的社会责任及其影响。净明道认为,道士仅凭符水治病救人,其实并非真正的功德,这只是道家的方便法门而已。真正的建功是以直至净明的最终目的,使天下之民仁寿,使四海归于太平,使君上安民自阜,将个人的忠孝影响整个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新净明派的代表人物刘玉认为,净明道不仅高扬忠孝精神,而且还真践实履,通过济生度死的社会实践而到达修道的终极理想。《玉真刘先生语录内集》中指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但世儒习闻此语烂熟了,多是忽略过去,此间却务真践实履。忠孝建功的实践主张,体现了净明道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怀,将忠、孝等世俗伦理道德与致仙的宗教理想相结合,将信道、崇道以及切实行道的宗教思想以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净明道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建立了强有力的基础。

总之,净明道忠孝建功的实践主张同时适应了个人和社会两个层次的需求,这一主张体现出净明道示范社会、回馈社会的目标,也体现出这种以社会服务为契机的道教宗派与公共社会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以上就是忠孝与致仙——净明道的立教思想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643.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