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今天,在我们讨论道教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道教传播的诸种问题时,往往不能脱离教化的意思在里面。按照道门中的说法,道乃是宇宙生化本原和万物运行准则,是历代道教徒的终极信仰所在;而教则是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是人间的一整套文明传承系统。因此,道教的初始本义不在于某种宗教组织,而是大道的教化。这种教化的宗旨在于以宇宙、社会、人生的至理来劝化不同状态的众生,使其充分觉悟并开发生命本来的道性,从而达到与天地同长且久的玄妙境界。毫无疑问,教化的内涵远比我们现在所谓的教育更为深远,但为论述现代弘道问题方便,我们姑且也可以把道教理解为大道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博客、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在联络和改变人类社会面貌日益重要化的形势下,道门如何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来重整其历史和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以阐扬道风于十方,是需要认真研究、精心布局的重大课题。本人数年来一直从事道教教育工作,特别是亲自参与了多次面向社会大众的体道班策划和教学。故撰此论文,初步探讨公众教育与新媒体结合的某些具体问题。
一、道教历史上的公众教育
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圣贤教化特征,往往以某个与天命契合的圣人为核心,逐渐向外、向下地去教育不同层级的人群。作为华夏本土宗教,道教本色地继承了这一旨归并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经教体系道士们不仅接受了神灵仙真所昭示的教义,更将之阐扬至教内外的各个层面,而为一定的大众所理解并接受。相较于以师徒传承为主的道士教育,面向世间的公众教育无疑是道教教育的一大部分内容,乃至于其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传教。尽管道门从太上老子开始就有自隐无名的传统,而对积极传教和广收信众不是过于热衷,但作为现实社会中面临竞争而需要生存的宗教组织,道教毕竟不能离开相当的群众基础,于是就需要致力于如何教育吸引更多的人来皈奉。
至少从祖天师立二十四治设祭酒开始,道门就一直在开拓对大众的教育事业,并以之为济世度人的重要手段。早期天师道的公众教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从而顺利地在巴蜀地区构建起罕见的道教王国。后来,随着天师道的逐渐解体和六朝新道派的兴起,特别是唐宋道教的辉煌,道门愈发找到了在传统专制宗法社会中合理的公众教育传播模式。比如道门的讲经,在与佛门讲经的不断博弈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元时期,以内丹修行为背景的全真祖师们,特别擅长随方说教,接引大众,从而凭借成功的公众教育一跃打造出了与正一道并立的影响巨大的道派。
当然,古代社会中的道教教育,多是运用传统的媒体。道典经书,就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乃至于经与道师并列为三宝。道经的流通,历来也为道士和官府所重视,如唐以后历次对《道藏》的编纂与颁布。但古代印刷术与出版业的相对落后,导致了普通大众很难有机会直接接触作为纸质媒体的道经(个别文人除外),而是要通过道士的讲授和说教,才能普沾道恩。直到近代,乃至于新媒体出现前的过去几十年,道门的传播其实一直没走出以纸质媒体为主的旧圈子。所谓穷极则变,新媒体的出现对道门来说也是时命使然。
二、新媒体是大道在尘世的应用
按照道家先哲的教诲,最高的道是不可问,问亦不可应的。缘由在于常人的思维与知见,不可能见大道之全体。然而,形而上的大道独往来于古今,即使在社会高度发展的现代,也会通过新的技术体系来丰富展现。当上世纪人类在二进制理念支持下,成功地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掀起第三次浪潮的时候,大道文明的智慧,本就应该再一次呈现在东西方人士面前而被高度认可。然而直至互联网乃至于微信媒体出现后,此观念仍未被世人广泛接受。诸种将全球关联在一起的新媒体,本身就是大道在尘世的应用。比如我们可以借古人的哲学话语来讲:大道是体,微信是用,体用本不二,大道显诸于微信。故新媒体对于道教的传播,本身就责无旁贷地会起到引领作用,而非像某些宗教那样借口自身高于科学技术而与之根本抵触。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新媒体蓬勃兴起而迅速席卷天下之势,与道教界反应跟进速度之缓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很多宫观和道教协会,似乎还停留在满足搞出一个官方网站挂上去的阶段。窃以为,有必要将新媒体视为新时代的一门道术,而成为道教徒的修炼功课。当然这里不是指每一个道徒都必须要参与,也不否认新媒体所引发的各类弊端。但是,如果没有一批熟稔新媒体并具有道教弘传情怀的道徒来进行策划和推动,则道门势必会在传播上进一步与基督教、佛教等拉开差距。
三、道教公众教育如何结合新媒体
一般来说,当代道教的公众教育是通过间歇分散性或连续系统性的课程教学和实证,让社会大众接触学习道教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修炼功法,并体验大道作用于生命主体的奇妙效用,继而生起对玄门的兴趣乃至于皈奉。这个教育模式,在当代被越来越多地以体道班的名称确定下来。实际上,体道班不可能真正教授什么是道,而是帮助学员不断地接近道,或者说感受大道在自身生命中的妙用显化。至于其课程长短,教育内容及师资配备等亦无明确规定,而是要具体设计。在整个道教教育的大系统中,体道班教育应基本被归为中低层面的普及化教育,它实质上也就是一种传播媒介,让古老的道学在现时代能有效地进入公众视野和社会生活中去。既然是传播,就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广阔平台,来带动道教优秀文化的更广泛弘扬。根据本人数年来亲自策划、组织面向社会公众的体道班、讲经会等的实际经验,略述几点思路于下,仅供参考:
1、网络、微信等平台有效发布教育资讯。在当代社会,可能困扰道教传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资讯的有效发布:一方面是道观或其它道教组织所举办的宣道活动,难以为更多的受众所知悉;另一方面,大众迫切希望了解道教知识甚至学习道教功法,却苦于寻路无门。当然,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随着各级道教协会、宫观和道长个人的网站、微信的建立,特别是像道教之音这样的大型道教综合网站和微信平台的运作,已经在逐步改善,但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打开门户并提升水准。特别是,道教人士需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很多资讯流传范围仍然局限在道门关系圈的内部,而与非道教信仰世界的链接还远远不够。比如说,我们要组织某个体道班,公告发来发去,其实还是在道门里打转,国内大型而知名的网络、论坛平台是很少能进入的。相对而言,佛教界在禅修营等公众教育方面的资讯发布,明显做得就更普及和扩大一些。因此,这是需要弘道同仁有计划地进行扩展的领域。
2、教育过程中对新媒体手段要充分运用。在人类历史上,教育的形式永远是千变万化的。比如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对话、辩论可能就是构成教学环节的最主要因素。时至当代,幻灯投影、PPT乃至于3D影像都可以是道教公众教育中常用的手段。比如,在讲解道教知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符图、神像、经脉乃至于斋醮仪式的内容。在新媒体广泛应用之前,不论道长还是学者,都基本上是口头介绍讲解,最多发给学员讲义和书本,还未必能够形成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但今天不一样了,最少在我们主讲的道教课程中,大量使用PPT和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对WORD、EXCEL、PDF、CAJV等各种格式的道教文献资料的快速调取和展示,乃至于当下链接网络的查询和运行,甚而涉及到SPSS数据统计、PHOTOSHOP图形处理、3DMAX空间制作等越来越多的数据图形运用方式。实践证明,这样不仅会高效配合教师的讲授,更可以给学员带来无限广阔的道学天地,以便于其在课下继续使用新媒体来进行道教文化的再学习。
3、通过新媒体对教育受众的后续跟踪与凝聚组织。必须承认,现有任何形式的道教公众教育,都不可能像系统的道教学院教育那样,让学员脱产地进行持续学习。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当大众从社会的各个层面来到道观,接受道教的教育课程回到家庭或工作单位后,他们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道教?或者还有更为强烈的道教学习诉求?根据过去几年,我们通过网络论坛、Email以及微信等新媒体的调查了解,相当多的社会人士还是希望借学习道教知识来进一步组成认同团体(不一定是当下就皈依道门),从而经常举办各类道教活动。如茅山乾元观的义工团,上海城隍庙的皈依弟子群体,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新媒体完全可以起到以往老式调查问卷所无法起到的后续跟踪和组织功能。这也是当代道教人士必须要关注和投入的。
总之,作为传播方式的公众教育与新媒体,完全可以联手共同开拓道教弘传局面的未来。本人在此提出一些初步的理念和建议,希望志同道合的教内外朋友们共同努力,长续华夏大道之灯火!
更多链接:
2016中国(温州)新媒体和道教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专题报道
(王驰系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南京大学宗教学博士,本文来自2016中国(温州)新媒体和道教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主旨发言)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