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资料图)
二、领会养生功法
太极拳既是上工治未病的上承医生,又是最佳的养生运动。经常练太极拳的人,对拳理、拳法理解的同时,对蕴藏在太极拳套路中的养生功法,便可有所领会。
(一)论阴阳 领悟和谐观念
太极拳的全部拳理、拳法,统而言之,一阴一阳而已。《黄帝内经》指出:天地阴阳俱于人身,人身阴阳同与天地。天地是一大太极,人身是一小太极。强调人与自然同样对应,两者是紧密呼应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人)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把天地自然之精华,融入人的身心,使天、地、人三者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天人合一实质是将天道与人性(道德原则)一致起来。这种和谐,不仅可以排除忧虑,忘掉烦恼,抛弃苦闷,克服浮躁,还可以使人的身心升华至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对陶冶人的情操、格调、内在心境颇有益处。天人合一启迪引导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利用自然。太极文化把人的和谐观念纳入一个新的框架,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过之而无不及的适中状态,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和谐观念。
(二)求虚静 感悟平和心境
太极拳家王宗岳在《拳论》中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阴阳动静之妙,在于阴阳互济,虚实互换,动静适度。其虚静是养生的重要功法。
老子在《道德经》十六章中指出: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就是要将后天的种种欲望、心机等加以调适、消解、澄清、控制起来。经过长期锻炼、修善,从而达到极点,达到高层次。守静笃就是要分清欲望中的可欲与不可欲,面对不可欲的一切诱惑,比如权力、金钱、美色、名誉,要老老实实地守住静字。守静就是把心灵中的垃圾及时地清除干净。虚静可以避祸养心,可以胸怀大志,老子所以长寿,正是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这种虚静理念,就溶化在太极拳细微动作之中,打拳首先要入静,做到心静体松,去掉妄念,平心静气,使人的身心处于极宁静、极松柔状态。心静的用意是把精神意念集中在行拳走架上,用实中求虚、动中求静的练法达到虚静的状态。你就会有一种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和心态。许多人退休后有一种失落空虚、寂寞烦躁的情绪,只要进入太极圈里来,练上个一年半载,慢慢地都将会进入一种无干扰、无烦恼,崭新的运动氛围之中,进入清心悦目的情感状态,产生一种空灵宁静的心境。那真是识远乾坤阔,心空意境新。
(三)重精气 体悟身心双修
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是维持人体正常状态,延缓寿命的重要元素;气是构成人体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神是精气所生,精气丰盈则神采飞扬。精气是传统养生学的精要。从养生学角度看,精养灵根气养神。精气为生命的本原,古代医学家陶弘景云:养生之道,以精为宝,《黄庭经》认为黄庭(丹田)是积精气之所。养生之大,在于养气。陈式太极拳的丹田内转功法,是精化气化神还精补脑的最好功法。所以,丹田向来是为养生家所重视。太极拳论中要求,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打拳时,先入静片刻清心涤虑,壹志凝神,周身放松.用意练拳,注重运精气、精气、养精气,虚静其心,以心行气,既蕴含着生命本原,又修养着道德精神。按照太极思维规律,修身养性引导练拳人顺乎自然,精神泰然。什么事都看得开,想得通,养成一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风度。
太极拳要求人们在实践中理解拳理拳法,体悟人生道德,将练与修融为一体。主张把握阴阳和谐而明拳理,由自然入手而知虚实,乞求虚静而懂功法,最后呈现我练拳,拳练我,有我无我,无形无迹,出神入化的程度;呈现出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境界。达到拳德兼备,身心双修的效果。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