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前言:道教经韵是道教文化的一种。闵智亭道长《全真正韵》中写道:道教经韵乐是赞颂,演音之韵,由诸天赞诵,合钧天妙乐,融融和和而成的自然之章。经韵乐章实际上是将道教经词配上曲调进行演唱的一种道教歌章。作为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被广泛运用于道教各类科仪活动,而且与之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纵然每首经韵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一旦置其于科仪活动之中则有一种章节式的结构功能,从而扩大了科仪的外向表现形式,充盈科仪活动的丰富内涵。
东北道教经韵是在崂山韵的基础上所创造的,崂山韵在清道光年以前是非常普及的,自清末东北道教兴起了东北道教新韵(简称新韵),称崂山韵为老韵,老韵已经逐步退出使用。而新韵走上了东北白山黑水之间,走上了东北新时代道教的大舞台。
从现知的史料来看,道教的经韵乐章最早产生于北魏。此前,道教经典全部是喻理和喻事性的文章,只能念诵不能演唱。寇谦之在改革旧天师道时,首先将经文造为诗赋或韵文,使之依文字的四声关系产生一些有规律的韵调,从而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特性。在此基础上,寇谦之仿效宫廷祭祀乐章的结构形式,把道教义理缩约其内制定出了道教的第一部《经韵乐章-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经韵乐章的产生是道教科戒仪范趋向完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道教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 东北道教经韵起源
东北道教经韵简称东北韵,流传在东北三省道教地方经韵,是由清乾隆年间阚氏兄弟二人所创,阚氏祖师是在东北老韵(崂山韵和十方韵)的基础上吸取了东北地方戏和二人转民间音乐与奉派大鼓等曲牌创立的东北新韵并沿用至今。东北新韵作为道教音乐拥有独立音乐特征,但由于它产生存在于东北地区因而从音乐基本节奏形态,唱腔及演唱,无不显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风格。
二 东北道教经韵的分类
东北道教新韵自阚氏祖师所创立之后,得到了很大的传承,主要分为大韵,小韵,大赞,小赞,忏悔等。
1大韵:有十四首主要有白鹤飞、三宝香、三清赞、大五洒等。
2小韵:即为步虚、吊挂、小道场、天尊韵、小香赞。
3:忏悔:由二礼忏朝韵、三皈依组成。
4走马韵共十一首,由小五洒、忏悔文、五献、破十方狱组成。
5诵经韵有七首,即由水忏、三级万物、吟香偈组成。
东北道教经韵在内容上分为两大类,即阳韵和阴韵。阳韵也叫神韵这是内容颂扬神仙功德法力和天宫妙境。阴韵也叫鬼韵内容都是超度和祝愿亡者升天的,充分地体现了浓郁的关东乡土气息即有清虚神的宗教色彩,又有庄严之中蕴含豪放的东北风格,充分体现出东北道教经韵的特点。
三 东北道教经韵的特色
东北新韵的唱诵以演唱为主,以鼓、帝钟、木鱼、铛、钹、罄板、唢呐等法器伴奏,韵腔的节奏横接连贯,句间向均,以衬托或过渡性曲调填充,调式多样,不仅五个调全用,而且还出现调式交替现象,一曲多词,一词多典。
四 东北道教经韵主要发展宫观与地区
东北道教新韵除千山宫观外,还有由老一辈道长口口相传自沈阳蓬瀛宫,黑龙江三圣宫,关帝庙,吉林崇圣宫,福寿宫,铁岭太阳宫,丹东普济宫,海城玉皇宫,本溪三清观和铁刹山,盖州三皇庙,大连龙华宫,真武庙,五老宫,金龙观等宫观地区的道教新韵。
五 东北道教经韵代表人物
东北道教经历了战乱遭到破坏,进入八十年代宗教政策落实后,老一辈老修行被请回了庙里,东北新韵重新走上了台前为善信国家祈福迎祥消灾化难。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许信有道长和战全生道长,吕宗明道长,陶礼修道长,李理仙道长,还有张礼矩道长和刘明合道长等老前辈传承下来。至此东北道教经韵得到了很大的新生能量的注入。
东北道教经韵代表人物有裴崇正,王崇道,孟崇然,张智云,李兴明,李真悟,高真道,袁道友,李常铭,叶常铭,王宗义等。至二十世纪,随着十方韵的传播和普及导致东北韵退出了东北。
东北新韵原曲有四百多首,现在仅存四十余首,而剩余的四十余首也在渐渐遗失。证明了东北道教经韵急待我辈传承人抢救与整理使之继续流传延续于白山黑水之间,使东北道教新韵得到传承和发展。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