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马高平:论“返朴归真”之于道教的现实意义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马高平:论“返朴归真”之于道教的现实意义

大家知道,在道教诸多教义中返朴归真是道教信仰与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教义,它囊括了道教的宗旨、宇宙观、人生观及方法论,阐明了修道关键所在与行道的终极目标。对于当代修道之士在党的爱国爱教、尊道贵德精神指导下,将传统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并承传下来,匡扶社会道德风气,度己度人,改过迁善,净化心灵,完善人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祖国腾飞定能有所裨益,基于此,今不揣拙识,试论如下:

一、返朴归真之真谛

首先,我们要弄清返朴归真之朴与真含义。道祖在《道德经》第32章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我们所修的道是原本无名、无形、无象的先天混元无极之道。她固有的性德是纯洁无染、质朴、纯真的。她大无其外,小无其内。其灵智、能量和动力是无限的,是任何人、事、物都没有能力驾驭的。在《道德经》第19章云:见素抱朴,第28章云复归于朴。道祖在一篇五千言中所多次陈述的这个朴,实质均为质朴、纯朴之意,是用朴来表述混沌未分原始状态之道的本有性体。在大解脱的智者看来,道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前,是处于混沌未分状态的,其固有的本质、性德就是纯净无染、朴实无华的。所以称之为朴,而朴既是道,是道的别称。

关于真的含义,《冲和真人潘公碑》云:极六合之内外,近万物之洪纤,虽神变无方,而莫非实理,道之真也。由此可见,能够囊括六合乾坤于其中,穷尽宇宙万物,不分巨细繁衍生化,并能依据规律而变化万千的,是谓无极大道之本真性体。道之真也就是告诉我们:道与其本真性体是一而不是二,道与真为同义,真即指混元无极大道而言,至此可见,朴与真都是指自然规律之道,是指道的质朴状态。人们要修道,首先就必须在二六时中,强化自身的心灵环保返朴归真,怡养生命的真元,使之不为物欲所扭曲和异化。

二、返朴归真理念的现实意义

返朴归真作为道教建道立教以来一项重要教义,几千年来,不但直指修道之士性命双修、得道成仙路径;即使在民富国强,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它对于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修身要和气,家庭要和睦,社会要和谐,世界要和平,使人民中国长治久安,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返朴归真是修道者实践心灵环保的关键,是实现出世度己宗旨的客观需要。

首先,古往今来,修道之士在自身修养上有出世法与入世法两种。而出世法,是修行人关于自己身心性命的修养。在行持过程中,就要求人们要放开人我观念(非四相)、是非观念(无善恶)、时空观念(三心不可得)、不使事物住心,事来则应,事去则静,随缘不变。久久行持以至达到虚灵境界,自然光明显、真性现,与天地同体,日月同辉。

其次,修行人欲度己,必须从心地解决为什么要返朴归真,亦即为什么要修行这个问题。

邱祖在其《垂训文》中指出:出家所谓何故?盖为看破尘缘,轮回苦恼,方才进道。在这里,邱祖一句话道出了人们之所以要修行的真谛。那就是说众生在生死长夜,由于迷背自心而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而莫之能出,于是,道祖仙真兴无缘慈,运同体悲,设道立教以教化度人,让玄门后裔,了知生灭法而悟不生灭法,明真道、脱生死、离苦海。

那么,什么样的修行才是返朴归真的真修行,关于这个问题,重阳祖师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云:修者真身之道,行者性命也,名为修行也。可见,遵照老子《道德经》的教诲,修持身心(戒、定、慧),炼养性命(精、气、神),使之合乎于道的实践就叫修行。在这里,修是修正、改正的意思。就是要改正自己的过错,而不是改别人的毛病。修行不能心外求法,世间大智者均知道,要感恩一切障碍过你的人,正是这些人所施的障碍才成就了你,这是你的逆缘老师,你要加倍的感恩他才行。所以,我们修行只能是改自己之过,感他人之恩;行是行为:儒家讲行为示范;释家讲行菩萨道;道家讲处无为事,行不言教。行就是说,我们该怎么去做。我们修行,就要以重阳祖师、邱祖为榜样,以觉者为师,以经为师,以戒为师,天天做德不记德而广积阴德,永远不为私、为我而求,要为众生幸福,为了国家强盛、繁荣,为了世界的和平,人类和谐、美好而祈愿,那才是真正无私无我了,那才是21世纪修行人的好样子。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利于社会、利于人民的好事,以此好榜样、好形象展示给世人,扭转人们对修行人的不良看法;促进社会和谐、国家昌隆;为接续道祖慧命。为振兴道教而修返朴归真之行!A、自利:尊道贵德、依教奉行、返朴归真、赴三清圣境;B、利他:处无为事、行不言教、齐同慈爱、济世利人。

2、返朴归真是修道者赖以心灵环保的关键,是实现济世度人宗旨的客观需要。

修道之士欲实现济世度人宗旨,就要赖以返朴归真入世炼性,借以实践自我心灵环保。其入世之法不外乎是:养我浩然正气,为社会及一切含灵做好事,培功建德。力行正义、苦己利人,抑恶扬善、不谋私利,行为端正,谦虚忍让,正心修身、正己化人,戒除诈伪、宽宏大量,慈悲恻隐、导人为善,广行方便。从积功累德做起,从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做起。

葛真人曾云:德业不雄厚,要去做出世的修炼,就如同夸父追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见,以出世补入世,以入世补出世,互为助长,这才是修道人的真修养。

自古以来,大凡成仙得道之士或德高望重高道,在济世利人、积功累德问题上,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救死扶伤,广行医术,治病救人。古代道教真人孙思邈与葛洪,医德感人,医术高超,药到病除,受到当世与后人崇敬,被分别尊为药王与医圣,其事迹自不必说;单就当代道士兼行医生涯者,颇多令人可敬事迹,为当代世人所瞩目:王万明(河南碧霞宫道士),祝华英(武当山道士),刘阳映(萍乡市纯阳观,坤道)等三位道长,由于慈悲济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疑难杂症手到病除,施医舍药、建德卓著,故于1993年被国家道协授予爱国爱教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似此道士行医,服务民众,利世济人者尚多,恕不赘述。②兴利除害,造福人民。道教真人许逊,因为政廉简,镇蛟斩蛇,为民除害,故白日冲举,飞升成仙。③扬善施财,济贫拔苦。道教真人马丹阳,自幼爱好周济而无私心,由是得轻财好施之名,修道后又安贫慈下,不接人一钱,不用人一物,遂被尊为丹阳真人。吉林市玄帝观2007年以来,每年春节前都组织信众筹善款,购米、面、油、糖果等,向孤儿院孩子及社会贫困户,鳏、寡、孤、残户,逐户进行物资慰问;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玄帝观在复建资金紧张情况下,筹资赈灾,四年共向灾区寄去赈灾款15万元。为弘扬道教传统文化,挽救社会人心,匡扶社会道德风气,净化人心,完善人格,提高全民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由吉林市道教协会主办、玄帝观承办的七日体道班已举办三届,投入善款80余万元,使数百人受益。善举得到政府和广大人民的肯定。

三、当前修道之士如何实践返朴归真

返朴归真在理论上为道教一项重要教义,而在修道实践上更是修道之士须臾不可偏离和持守的戒律,它贯穿于志心向道者学道、见道、行道、证道过程之始终,在当今政治清明、国强民富、科技发达、资讯畅通、百业昌盛而人心又多为浮躁之际,针对当代修道之士如何实践返朴归真问题,谈以下两点意见:

1、实践返朴归真,首先要修好小乘道法扎好三个根,扎扎实实打好做人的基础。

众所周知,拔地而起的万丈高楼,全赖其楼基稳固、坚实;同理,凡夫修持道教而成就大罗天仙,全赖其修好小乘道法扎好做人的三个根,夯实做人的基础。假如一个人连起码做人的标准,例如《弟子规》上所讲的孝道都没做到,家道都没圆满,为人处事不畏因果,满脑子自私自利,争名夺利,不忠不孝,尔虞我诈把自己一名修行人的言行,混同于凡夫一般,甚至连一个普通的传统意义上的好人的标准都难具备,这样子又何谈修道成仙?!玄门祖制《初真十戒》中第一戒为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女真九戒》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讲的都是作为一名修道人所应具备的最起码条件。可见,不打好做人基础,就没有资格学习玄门大乘经典;有些刚入道门者,连小乘道法范畴的做人都不甚了解、更没做好,出言就要学大乘道法,对于《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等做人基础的典籍不屑一顾,以为那是小儿科。这种人的所谓修行,如同建空中楼阁,收获可想而知。为此,我认为,要想振兴道教,使道教在社会大众中树立个良好的济世利人、促进社会和谐的崭新道团形象,首先就要提高我们道教教职人员及信众的道业素质,具体点儿说,就是先要解决好我们做人的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①学好《弟子规》及道教传统文化,明确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所应具有的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养成敦伦尽份、防邪存诚、断恶修善、修身成德、忠厚谦下、损己利人的良好品德和精神风貌,并落实于日常生活中。我们这一代人,无论出家、在家,都需要系统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接受圣贤的教诲和滋润,使我们的眼光从金钱和名利的焦点移开,从竞争和斗争的绳索中松绑,从自私自利、物欲横流中解脱,取而代之以真诚、爱心、平等、和谐、礼让、互助、宽恕、包容、天下为公,使人们都生活在爱和感恩、和谐的世界里。

②学好《太上感应篇》,使人们懂得因果,增长敬畏心,明确世间吉凶祸福的原理。只有人们真正懂得因果报应的事实真象,知道造善因就有善果,作恶事将来就得恶果的道理,一般人才能够防非止恶,改过迁善,天灾人祸才能消除,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太上感应篇》是摄取吉凶祸福之至理,是人们掌握趋吉避凶的钥匙。是当今人们救自己、救别人、救世界,使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师益友。

③逐条逐字学好《孚佑帝君十戒》与《十善业道经》,使人们回归本性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如果不教学,本性就迷失,习气就造恶。道儒释三门课程都是帮助我们回归本性本善。清雍正皇帝说:道儒释三家都是教学,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这三家的教学虽然各个教法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真这三个阶段来进行。他们的目标一致,道理贯通,是帮助我们回归到本性本善当中,最后目标都是让我们从凡夫转变成圣真。一人修十善,一个家庭幸福;十人修十善,一个乡镇太平;百人修十善。一个城市安定和睦;如果一个国家广泛推行十善教育,这个世界一定能够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可唾手可得。

2、当前障碍人们返朴归真的因素与对策

修道人所持返朴归真的目的无非是道祖在《道德经》16章所言守静笃而致虚极,归根复命。而欲至虚极境界,必先返朴归真,甚深守静不可。古往今来障碍人们返朴归真归根者,无非是自我身心私欲、烦恼使然,其为引人入三途、六道之祸根。可见,不断然铲除私欲烦恼则返朴归真无期,归根复命无望,现例举如下:

1、去除自私自利是返朴归真归根的基础

老子在《道德经》第19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修行人,只有外呈纯真、内存质朴之心,减少自私自利欲念,绝弃邪妄之学,这样才能持守大道清明之体而没有忧患,才有资格步入玄道大门。

人性本善,元灵体合虚渺无为大道。然而,人们为什么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被自私自利害了。由自私自利而导致的诸多贪欲之心,实为世人难以割舍。而此心态,也正是世人归根途中的最大障碍。为此,道祖教我们要把这个错误观念转过来,以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准则立身处世,在一切境缘中不起贪念,起心动念为社会着想,特别要为那些苦难众生着想,不想自己,多行三轮体空布施,断然放下自私自利之心,这样就会使自性与道相应,有望返朴归真坦然迈上归根路。

2、铲除名闻利养是返朴归真、归根的前提。

古往今来,障碍世人修行的另一大烦恼即名闻利养。此烦恼不除,无从谈修道。

道祖在《道德经》第13章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所谓宠辱,无非是指世俗中的名闻利养、荣辱得失。道祖讲这两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世俗之人,因为把自身名誉、地位看得太过于重要的缘故。因此,一旦遇到外来的宠爱或是羞辱,就会感到惊慌失措,执著于自我之假身,反而使自己的身体成为祸患。有身即心里还存有荣辱得失、名闻利养等私欲利己之心;无身,即无自身自私自利之念。而圣人、仙真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能有无身的观念,不执著于私我的存在,所以荣辱得失、名闻利养对于圣真是毫不起作用的。

道祖讲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教导我们要断掉我执,要认识到身不是我。就像这衣服一样,我所有的,它不是我。衣穿坏了、脏了,就把它轻松脱掉,换一件新的;觉悟的人,临死,知道这个机器用坏、用老了,不太管用了,舍掉这假身,换一个新的。所以,有大智慧的人舍身、受身,就像脱旧衣服换新衣服一样,一点痛苦、忧虑都没有。惟有执著身是自己以假为真者,他才有生苦、老苦、病苦名闻利养等得失之苦。这就是说真我不生不灭,永恒存在。假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因为唯有先天元神,这才是主宰我的真我

综上可见,不懂借假修真,贪恋名闻利养者,断然难入正常道家玄门。

3、断除贪、瞋、痴、慢是返朴归真归根的性德需要。

道祖在《太上清静经》中云: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由妄心即着万物,即生贪求。贪、瞋、痴、慢习气,即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又为过去生中累积的业果,是人们最重的烦恼,其果报在三涂地狱。你要是真正清楚这个道理,对仙真的教诲不疑、不痴,你对断贪、瞋、痴三毒就会有坚定的信心,认真去做。日常生活中,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生瞋恚,不痴亦就在其中矣。《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中,有谁会不死呢?人生如逆旅。死时,你什么能带去?古大德讲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才好。古大德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为人有瞋恚、嫉妒心,必堕三涂。

此外,另一种烦恼名曰疑,疑是对于圣真教诲的怀疑,不肯接受圣贤、仙真的教育,属于愚痴根本烦恼的一种。古住今来,许多人修持多年而出不去,就在于对道祖、仙真三洞四辅经教的学习有口无心。表现在不按圣真的教诲去做,口头上说信仙真经教,行动上却身、口、意上不照做,或打折扣行持。这是假信,而不是真信。真信,就要以经为师、以戒律为师,按道祖仙真的经教去做,在日常生活中,百分之百的落实。古大德讲:信为道源功德母,对仙真经教抱有不信或不全信心态来修持,如何能了生死、出三界?

慢是贡高我慢、傲慢。贪瞋痴三毒与我慢,这是末那识里面的根本烦恼,破我慢就要修谦卑。道祖在《道德经》第2章云: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说:为人,事情成功而不居功自傲,这是种美德。圣人正由于不以功绩而自居,所以他的功绩才会永远不会失去。大家知道,所谓功劳,被别人传颂出来是金子,被自己夸耀出来就成了黄土。因此,我们要学会道祖这一韬光养晦的智慧,对一切人、事、物都能做到谦卑、礼貌,这是根治我慢的良药。

4、剪除五欲六尘是返朴归真归根的必要条件

世人烦恼最重者,莫过于五欲、六尘。《仙佛合宗语录》中载:五欲者,食欲、色欲、财欲、名欲、睡欲,此名五爱欲也。其五欲危害是使人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对治的方法,就是要在心念上断除财、色、名、食、睡在自身的欲望。古圣仙真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可不慎之。

《上清道宝经》卷三六尘条注: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是谓六尘。尘者、染污之意,它能染污人们清静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而以六尘为媒,引动劫夺人们诸善之恶者,故又以贼喻之。《太清元道真经》中云:人不能长存者因六贼妄生,目妄视,耳妄听,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虑。故终不归根矣。可见,我们修行人,务必断除五欲、六尘等根本制欲烦恼,返心向道,才能归根有望。

5、严持玄门戒律是返朴归真归根的保证

道祖设道立教,颁示四众以戒律、清规,无非是在身、口、意诸方面,对修道人的修持加以规范,指示其积功累行,益善止恶,舍妄皈真、渐进顿悟,返朴归真之路径。做为修行人,必须在思想与行为上严格遵守,违反了,轻则难赴归真之路,重则造作断道祖慧命,损毁世风道德的根本重罪,难逃三涂、六道之苦。

关于这个问题,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亦在2010年8月18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人心比较激动和焦燥,这对宗教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信仰淡薄、戒律松驰、不重修行、贪图享乐、借教敛财、争名逐利、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等等现象,在各个宗教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个别的宗教教职人员甚至道德沦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人或者极个别人的身上,但严重侵蚀宗教的肌体,极大损害宗教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国家领导的讲话,为我们道教四众弟子敲响了自律持戒以维护自身形象,维护道教形象,护持道教形象的警钟。

王常月祖师在《龙门心法》中就特别强调戒行精严,他说:这个戒字,是降魔之杵、是护身之符,是仙丹宝筏。又说:戒律就是玄都禁约,乃三清上圣所定科条,认为:学道不持戒律则无缘得成上仙。将持守戒律看作成仙得道的手段。所以,修行从哪里学起,从持戒学起。无论出家、在家,不持戒,就没有修行。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不作。总括起来,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诚心净意,是诸道教。这是圣真对弟子们所通用的戒律。

我们玄门务道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上,我们举手投足都体现着道教的形象,这对今后道教的健康发展与振兴起着关键作用。为此目的,首先我们要返朴归真实践心灵环保,人人都争做一名爱国爱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准道士;其次要在道业素质上下大功夫,以经为师、以戒为师,感他人之恩、改自己之过。在道团建设及修养上以《六和敬》为纲,树立良好的道团和谐风气,遵照道祖处无为事,行不言教祖训,把道士无为而无不为的无私无我、济世度人的榜样形象,通过我们的真修实干而展现出来。促进我们的道业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祯祥。每一个学道、务道的同修,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心作起,拿出成绩来,带动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力量,以实际行动承续道祖慧命,振兴道教事业!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为祖国、为社会、为大众做出真实的贡献。

本文作者:马高平道长,吉林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吉林市道教协会秘书长、吉林市道教玄帝观知客、庙管委会副主任,吉林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原文为第二届吉林玄天圣境道教论坛论文

更多链接

吉林玄帝观斗姆殿开光暨玄天圣境第二届道教论坛专题报道

以上就是马高平:论“返朴归真”之于道教的现实意义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466.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